我国乡镇改革遭遇文字游戏 机构减少开支反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0日03:37 新京报 | ||||||||
本报讯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乡镇改革是一个持续但却无法深入的工作。 从表面上看,乡镇机构是减少了,但精简的目标并没有达到,财政开支也并未减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组织研究室主任赵树凯表示,有些地方,改革没有任何真动作,基本上是文字游戏,精简工作都落实在给上级的汇报材料中。
从2002年12月至2004年5月,赵树凯奔波于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10个省区的20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赵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减少财政开支。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个目标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南辕北辙。 对于改革困难的原因,赵树凯分析说,一是“社会稳定”是目前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约束。各级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在下岗失业人员的上访队伍和农民上访队伍之外,再增加一支乡镇干部上访队伍。 其次,虽然原则上说机构设置不要求上下对口,但是专项资金、项目等都由上级部门控制,如果乡镇没有这个部门,就要受到种种牵制。这种牵制经常直接表现为得不到上级的专项资金等非常实在的损失。 其三是乡镇本身的扩张冲动强烈,编制约束力极其有限。因为乡镇有自己的财政,能够自己发工资。从根本上说,只要有人员想进来,乡镇领导愿意用,就可以招进来。 资料表明,以河北省为例,1995年~2003年期间财政供养人员从157万人增加到219万人,8年增加了52万人。而增加的人员主要集中在县乡两级,在219万财政供养人员中,县乡占167万人。 赵树凯认为,并非乡镇改革没有成效,而是又发现了改革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如不能把问题处理好,则会越积越多,非常不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