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提升能力助推农业 解读2005年一号文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4日15:52 新民周刊

  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撰稿/曲力秋(本刊驻北京特约记者)

  春节前,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 意见》与公众见面了。这份被视为给农民群众最厚重年礼的文件,无疑将对新的一年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记者日前就该文件的有关问题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进行了专访。

  五个“一号文件”

  《新民周刊》:有人曾用“似曾相识燕归来”形容2004年和2005年中央出台的两个“一号文件”,因为在1982-1986 年间,中央曾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以顺应和指导当时的农村改革,这五个“一号文件”,后来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史上 的专用名词。请问1980年代的五个“一号文件”主要是针对当时农村中的哪些问题提出的?

  张晓山: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1980年代的五个“一号文件”确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说五个“ 一号文件”先是把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和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确立下来,然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五个“一号文件”又 针对农村中不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譬如在农村发展商品生产、从自己办自己的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等等而不断深化 。

  五个“一号文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那一时期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使中国农村的改革迅速走 向了成功。当时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切身体会到,当时农村中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这五个“一号文件”从理论和政策上给予 阐述和解决的。

  《新民周刊》:为什么在此后长达18年的时间里,中央再没有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指导农村的工作。

  张晓山:应该说在这18年的时间里,关于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的文件还是不少的,有的是以中央的名义有的则是以 国务院的名义颁发的。但这些文件都不是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颁发的,因此可能在力度上不如“一号文件”。因为毕竟“一 号文件”是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文件,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中央的决心和新的一年工作和政策的侧重点, 所以可以说是一个信号。

  为什么在这18年的时间里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再没有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颁发,我想可能是因为整个80年 代中期,我国的粮食短缺问题已逐步解决,同时农民的收入也有比较大的增长,这一阶段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的人均 纯收入之比是几十年来最低的,大概是1.8:1。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可能是认为农村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改革应该开始向纵深发展,所以,后来我们工作的侧重点开始向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倾斜。

  《新民周刊》:1980年代末以后,中国农村没有很大的发展,农民收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太大提高甚至有 时有所下降,这是不是由于政策的不合理所致?

  张晓山: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讲过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贫困人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还没有解决而且进一 步固化等等。这个判断实际上是承认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就是“三农问题”重视得不够 。虽然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很多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多次提到“三农问题”,但在具体落实以及出台具有含金量的措施这方 面做得相对不够。所以说这段时间里农村的发展实际上出现了停滞,虽然在1996年的时候农民纯收入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长 ,但这之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开始逐年下降。

  仍处在爬坡和攻坚阶段

  《新民周刊》:2004年,中央又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指导农村工作,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张晓山:2004年“一号文件”的颁布是和我们整个的发展战略、发展构想以及对原来发展道路的审视联系在一起 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建立科学的发展观,这个思想是系统而全面的。过去我们强调的是效率优先、让一 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都是放在城市、放在沿海地区,这在一定程 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差距却开始不断扩大。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享受 到改革所带来的收益,他们在现代化的竞争中被拉到了后面。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 之重,要从整个战略上、体制上解决问题,农业不仅是经济工作的重点,而且是全党的工作重点,各部门都要服从。所以,2003 年底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起草文件的同志向政治局常委汇报时提出,这次起草的文件能不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来发 布,因为每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要以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颁发一个文件作为下一年农村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政治局常 委都赞同这个建议,说别的文件都给这个文件让路,这说明在重视三农问题上,上上下下已经取得了共识。

  《新民周刊》:和2004年相比,2005年“一号文件”的着力点有哪些不同?

  张晓山:2004年“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农民增收。虽然它的着眼点是农民增收,但涉及的却是农村的发展、改革 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个“一号文件”是一个很全面、很系统的文件,其中讲到了改善农民工进城的就业环境、保障进城农民的 合法权益等很多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含金量措施很高的文件,提出了减免农业税、对农民的直补等很多措施,并都有相应的 具体的落实政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2004年的“一号文件”不光有很多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同时还高屋建瓴地把“ 三农问题”很全面、很系统地做了阐述。

  2005年“一号文件”是在2004年“一号文件”的基础上,侧重强调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的物 质基础。但我觉得特别需要强调的是2005年的文件把2004年文件中开了题的东西讲得更清楚了,譬如像城市带动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格局。

  《新民周刊》:怎样理解今年的“一号文件”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侧重点?

  张晓山:2004年的农村和农业形势发展得比较好。这一年我们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粮食 增产还超过了年初时的预计。这种好形势与农产品的价格、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风调雨顺等因素和各方面措施有关。 但这些因素有些是不可持续的,譬如粮食价格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往高走了,各地区或是全部或是部分地把农业税做了减 免,所以农业税的减免也不会有太大的空间了,气候方面,今年看起来也不会太好。然后粮食播种面积也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的减少是个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发展怎样才能再往上走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所以 ,中央提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来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虽然2004年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形势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中央仍然对“三农问题”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 危机意识。今年的“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 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 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

  农民的幸福感高于城市居民?

  《新民周刊》:有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的耕地和人口的矛盾极为尖锐,所以中国的“三农问题”不可能根本得到解决而 只能缓解,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张晓山:中国的“三农问题”不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本身,而在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于整 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发展变化的趋势。这些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三农问题”就能够解决,否则就只能缓解 。

  《新民周刊》:前一阶段有一项调查认为,农民的幸福感要大于城市居民,这个结论后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质疑, 您是否相信这个调查结论?

  张晓山: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问卷调查本身的问卷设计、样本选取都存在很多问题 。有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有一定的导向性。但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如果农民处于一个比较闭塞的环境当中,对外部世界了解得 很少,这时候如果他自身在整个经济生活各方面能够有一些改进的话,他可能会有比较强烈的幸福感。中国现在有1.2亿甚 至更多的农民外出打工,他们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特别是随着现代传媒的传播,农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所以在这 种情况下,他们恐怕很难有那么强烈的幸福感。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