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流脑疫情熟面孔之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9日19:21 新民周刊 | ||||||||
经历了2003年的SARS流行后,公众对有关传染病的消息非常敏感。人们的警觉得益于SARS期间的公共卫生应急教育。经历此次流脑感染,人们会知道,即使是传统传染病,也必须加强防范。 撰稿/黄 祺(记者) 张佳蓉
流脑并非“乍现” 上海南京东路幼儿园,非典时期曾实施的晨检制度重新启动,每一名幼儿在每天清晨都要接受专职保健老师的检查,如果发现流脑病情表现,园方将立即采取隔离等快速处理措施。 2005年1月末,安徽等省流脑病例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春节将至,正是全国人口流动的高峰期,相关部门立即针对情况加强对流脑流行的防范,个别地方的紧张气氛让人们又想起SARS。但卫生部等国家部门和相关专家认为,流脑病例零星出现尚在正常范围内,流脑也并非第一次出现,民众不需过分紧张。 安徽是这一次流脑感染者最多的省份。1月22日,安徽省滁州乌衣镇中学一名初一学生在南京市传染病医院内死亡,死因是暴发型流脑,在接下来的两天中,这家医院陆续收治了与死者同一班级的另外3名流脑患儿。 1月29日,安徽省卫生厅公布,自2004年12月下旬到2005年1月底,安徽省芜湖、合肥、滁州、安庆、巢湖等地个别学校先后发生局部流脑疫情,其他部分地区陆续出现散发流脑病例。安徽全省累计报告发生流脑病例62例,7例尚在隔离治疗,6例死亡。 从安徽流脑病例公布后至今,江苏、广东、辽宁、陕西等省陆续报告发现零星的流感病人。其中,与安徽邻近的江苏省在苏北发现6例确诊流脑患者,这几名流脑患者都是盐城东台唐洋镇的中学生。截至1月31日,广东省共报告流脑病例11例,主要是外来民工,其中广州9例,东莞、茂名各1例。 经历了2003年的SARS流行的恐慌后,公众对传染病的警觉大大提高,流脑零星病例的突然出现,特别是死亡病例的报道让不少人感到紧张。 但事实上,流脑与SARS不同,SARS是由事先未知的病毒引起的新型传染病,流行初期,医疗部门无法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病情。而流脑的出现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每一年,全国都会出现流脑感染者。在全国按规定报告的27种法定的管理传染病中,2003年上半年,流脑的死亡数、病死率均占第六位,仅次于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国家卫生部的资料显示,2001-2004年,全国流脑的报告发病人数分别为2250例、2551例、2535例及2698例。根据全国传染病监测信息,截至目前,全国2005年1月份累计报告流脑病例258例,死亡16例,发病人数较2004年12月增加43例,较去年同期增加94例。2005年以来,全国除福建省、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其余各省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发病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四川。流脑并非“乍现”。 流脑“原形” 发烧、头痛、四肢抽筋、皮肤上出现红斑、昏迷——这是流脑患者最典型的症状。 流脑是流行性脑膜炎的简称,它是一种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双球菌有13个群,我国最常见的是A型双球菌引起的流脑,B、C群比较少见。 脑膜炎双球菌隐藏在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患者感染。 感染流脑后,患者一般最初会出现低热、咽痛等类似感冒症状,随后,体温开始升高,畏寒,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皮疹。病情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喷射状呕吐、怕光、狂躁、颈后疼痛、颈项强直,直至死亡。 流脑的可怕之处在于暴发的时间短,在被流脑病菌感染后,如果不及时治疗、抢救,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死亡。 脑膜炎双球菌可以攻击任何年龄人的身体,但相比之下,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是流脑主要的受害者,尤其是7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安徽省近期的流脑感染者中,发病者年龄多在13岁─18岁之间,以中小学生为主,学生占发病总数的77%。但专家提醒,婴幼儿如果被感染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没有表达的能力,感染初期,他们的病情很容易被忽视。 冬季和春季是很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虽然流脑在全年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病,但冬、春也同样是流脑流行的危险季节。根据统计,每年11月后,流脑的发病率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 根据目前的情况,专家认为引起安徽的流脑患者患病的是C群脑膜炎双球菌,这是脑膜炎双球菌中的一种。2004年,C型流脑在广东、安徽等地率先出现,与A群流脑相比,C群流脑具有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常表现为暴发型。普通流脑的病死率在5%左右,而暴发型流脑的病死率则高达50%以上。 一般人很容易混淆流脑、乙脑、病毒性脑炎,因为三种疾病的临床典型症状极为相似,大多表现为高热、头痛、嗜睡、放射状呕吐以及颈部和四肢的强制性痉挛等症状,它们的易感人群都是15岁以下的儿童。病毒性脑炎和流脑一样是通过呼吸道传播,而乙脑是主要通过蚊虫传播,一般而言,农村及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相比之下,病毒性脑炎和乙脑的重症病人在经过治疗后,有可能产生后遗症,而流脑治愈后,病人基本可以康复。 据了解,我国1896年发现流脑病毒后,曾经历过三次大暴发,分别是上世纪50年代、1967年和1976年,之后由于流脑疫苗的广泛接种,再没有过大流行。安徽近期流行的流脑由流脑C群双球菌引起,由于我国普及接种的是针对流脑A群的疫苗,和很多国家的情况相似,A群流脑被控制后,C群流脑在局部地区重新抬头。 C型流脑双球菌本身的毒力比较强,引起暴发型流脑较多,这些都决定了C型流脑的死亡率比较高。 学校是流脑容易传播的地方,除了学校以外,很多人员密集的空间都是流脑病菌的“温床”。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介绍说,流脑病菌在自然环境中2小时内就会死亡,但是,像影剧院、网吧这样空气不流通,而且人员聚集的场所,为流脑病菌的生存创造了条件。所以,在预防流脑的措施中,改善室内空气环境,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误诊风险 流脑是一种可以被治愈和控制的传染性疾病。流脑的致命之处并不在于无法医治——专门针对流脑的特效抗生素可以在治疗中有效地控制流脑病情,只要治疗及时,病人可以治愈。少部分治疗时间晚的患者有后遗症,但情况不是太严重。流脑的危险在于,在发病初期,一般人很难凭经验判断流脑的症状,人们常常把它误认为普通的感冒,延误了治疗时间。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这些在SARS流行期间被认为是最简单但最有效的方法,同样被应用在对流脑的防控中。 安徽病例出现后后,卫生部门要求各地加强对民众进行有关流脑知识的教育,要求医疗机构警惕有疑似症状的病人。国家卫生部在通告中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传染病监测报告的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及时、准确报告疫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深入医疗机构主动开展疫情搜索,及时掌握疫情情况,指导医疗机构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隐性感染是一种在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最“麻烦”的现象。流脑也是一种可以隐性感染的传染病,像“冰山”一样,如果100个人感染流脑病菌,也许只有1个人出现症状,更多的人被隐性感染。这样的情况为寻找流脑的传播链带来了麻烦。姜庆五教授认为,目前安徽等地流脑病例散发,各个病人之间看似毫无关联的情况可能是一个“假象”,如果我们能找出所有的隐性感染者,我们就能描绘出流脑病菌传播的路径。 但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人能够针对性地控制或者干扰流脑病菌的传播,唯一能做的是控制那些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交通枢纽、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是最重要的监测地点。 当然,避免感染流脑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流脑疫苗。我国已经基本普及针儿童A群流脑疫苗的注射,以上海为例,上海市A群流脑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8%。流脑感染者出现后,安徽等地区卫生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了C群流脑疫苗的应急预防接种。姜庆五教授说,流脑疫苗在接种2周后,就可以在人体内产生抗体。目前,部分地区流脑感染的范围不大,补充C型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 但专家认为不是所有人都有必要接种C群流脑疫苗,应急接种主要适用于生活在疫情流行或者将要前往这些地区的人,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没有必要接种。上海市疾病控制部门介绍,目前上海没有发现C群流脑病例,上海开展的是A群流脑疫苗漏种儿童的补种工作。-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