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艺术栖息地的理想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3:12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张燕

  做画廊的人多少是有点理想主义的,因为这个行业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将眼光看得更远。美术评论家贾方舟坦言目 前中国的学院派对画廊的关注并不算多,正因此,从事这个行业的老板们多了点神秘感和遥远性。他们是谁、他们究竟是怎样 踏进这个圈子里的、他们是否光鲜亮丽、他们的艺术眼光如何?似乎每个人提到画廊都会存在许多问号和有点明白
却又模模糊 糊说不清的概念。

  纯本土画廊走自己的路

  作为纯本土画廊的代表,可创铭佳艺苑老板刘莹对目前这个行业的生存状况颇为无奈,“非常不受关注,”她直言不 讳的如此开场,分析原因她遗憾地说,这是舶来品,以前国内只有字画店,根本没有人明白画廊是怎么回事,甚至画廊的身份 都很尴尬,到工商局去登记不晓得该给它什么样的性质定位。尽管有很多困难,刘莹的八年抗战还是坚持下来了。刘莹说辛苦 就不要提了,只希望那些国外来的画廊投资人不要动不动就否定中国本土画廊为这个行业作出的努力。

  有人说看一个画廊主的个性就能了解一个画廊的品性。刘莹是个倔脾气的人,心里觉得委屈窝囊了,就闷声不响的咬 牙坚持,她的可创铭佳艺苑也是如此。许是一脉相承的缘故,受到父亲、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影响,同为画家的李小可和妻子刘 莹在画廊创办之初就定下了经营路线——东方性、现代性、文化性和创造性。然而这个艺术家原则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由于忽 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即:以他们自己专业的眼光选择的作品,客户尚无鉴赏能力,所以一幅画挂在画廊可能好久都无人问津,再 怎么卖力推荐还是没有人买账。

  “真的是因为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份特殊感情,不然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刘莹凭着这样的热情将画廊最终打造成 了具有独特东方色彩的品牌。面对众多国外的画廊进驻北京,她保持了一份冷静,“我不会去关注别人的东西,信息越多,越 会扰乱我的思维,倒不如静下心来按照我的认识做到最好。”

  她喜欢亲自挑选和画廊签约的艺术家,喜欢选择那些能让她的心灵感到温暖的作品。“如果一幅画我自己都无法认可 ,我怎么可能推荐给收藏家?”她形容那些画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方面期待有更多的人能够分享艺术的喜悦,一方面将喜欢 的画卖出去了情感上也很舍不得”,这个说话快人快语的女老板言谈中流露的满是对艺术的热爱。

  刘莹不无感慨地表示,要提高画廊的影响力,不仅要靠画廊主自己的努力,更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提高。她谈及在香港 艺术中心举办李可染作品展时馆长对她说过的话,至少我们让全香港的小孩知道了李可染是谁,学习了如何欣赏他的画作。一 个好的收藏家需要完备的艺术鉴赏力,而且在对某些艺术家的收藏上需要有长期追踪的实力,“而这一点正是我在接触众多内 地客户时深刻体会到的不足,我们缺乏完整的艺术教育,也因此缺乏好的收藏家。”

  让东方的艺术家走出去

  无独有偶,和德国人合伙经营紫金轩画廊的魏炜谈到经营画廊的困难,也强调缺乏本土收藏家对画廊的影响不小,而 这种影响并不仅是经济上的,“事实上,如果从纯商业的角度考量,我的客户是谁,是哪国人根本不重要,”魏炜解释说,“ 只是从个人情感来说,我不希望画廊的市场全在海外,更不希望有一天如果我们要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去海外。”

  比较有趣的是,三个合伙人除了潘修龙是正统鲁艺毕业的,魏炜和德国人洛塔·阿尔布莱希特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背 景,不过祖辈酷爱字画收藏的传统让魏炜从小耳濡目染了艺术的价值所在,“一边跟朋友学习锻炼眼力,一边摸索实践。”魏 炜笑着谈到自己的入门过程。“其实这个行业想进来并不困难,难的是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坚持。”

  在德国留学期间,他接触了不少当地的画廊,见到了很多画廊的起起落落,“一般三个月,就会有新画廊开张,也会 有老画廊关门,这是常有的事。”也许是曾有这份冷眼旁观的准备,当谈起进驻中国市场,选择将画廊开在上海昂贵的威斯汀 酒店,又经历了房租涨价结束营业的过程,魏炜才显得那么轻松,“当时关闭正好是三个月,”他笑笑,“但我知道这不会是 个结束,就当是自己休养生息。”

  按照西方传统,一个画廊的成熟周期基本上是5至7年,一方面要等待艺术家的成熟,一方面画廊本身要建立起自己 的收藏圈。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中国的画廊都还处于开拓市场的阶段,画廊经营者、收藏家和艺术家三者构成了这个行业最 重要的元素,“所以我并不着急,”这是个商业操作模式不太明显的行业,大家都在慢慢摸索,魏炜表示,如果三年内画廊的 经营能够持平就已经达到理想状态了,这几年来,他始终将画廊当作一个平台,结交到许多艺术家朋友是他认为得到的最大收 获,“如果能通过我们的经营宣传,帮助到这些坚持自己创作理想的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我想这就够了。”他 忙碌的奔走在海外许多重大的艺术展会上,事无巨细的安排宣传,只是期待中国当代的艺术家们能够赢得更多掌声和肯定。

  受中国当代艺术熏染而来

  尽管画廊这个行业显得不甚繁华,但总是能吸引各路人马纷纷前来,如今坚守这块阵地的不仅有中国人,更有不少外 国人。京城著名的红门画廊是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在1991年创办的。而身处798工厂内的中国当代(北京)画廊的 老板也是位有趣的法国人。当我们走进那个被画廊设计者称为典型的whitecube空间时,只有路德维克一个人在里面 忙忙碌碌,由于画廊的推广方式往往集中在媒体宣传和专家推介以及举办大量的展出上,想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每次展览的创意 ,刚做完一个别出心裁的展览的他有点自豪地说,“我不怕竞争,我们所作的每次展出都是最新颖最有创意的。”这次策划的 中国现代艺术联展,在空荡的whitecube里造出了一个荷花池塘,在整个艺术表现效果上的确是别有风情又抢尽了传 统展览的风头。

  路德维克有着生意人的精明,却又有着艺术家的执著,他放弃了法国高薪的银行投资工作,一头扎进了中国的画廊行 业。现在回想起来,他说自己当年不是勇敢,是“根本疯了”。 “虽然看起来现在做的事情和当年在银行差不多,都是要包 装手头的东西然后向客户推荐,但那时的东西都是冰冷、抽象的,是那种许多年后一定会厌倦的职业。”所以,尽管他的朋友 都比他挣得多,他却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我绝对是个理想主义者,我喜欢来中国的冒险。”

  事实上,他更喜欢中国当代前卫艺术。八年前在英国伦敦美飞艺术区设立画廊时,他就将目标定在来自中国的当代艺 术家,展出的作品也都以1989年后创作的油画、照片、装置、录像和行为艺术为主。他指着悬挂在画廊里一幅史国瑞的摄 影作品,连声赞叹,甚至因为太喜欢,他干脆自己掏腰包买了下来。80年代路德维克第一次来中国见到那些传统与现代融合 的作品给他的冲击力,至今让他念念不忘,这也是他最终将大本营从英国搬到中国的原因。面对中国画廊市场的无序经营,他 满不在乎地表示,尽管这是需要克服的中国现象,但并不是大问题。

  在寂寞中绽放

  谈及目前的画廊行业存在的问题,几乎每一个画廊业主都承认,依然存在一些恶意竞争和画家一稿多投的现象,而这 些现象的杜绝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光凭自己的力量也无法将整个行业做大,最关键的是完善行业制度。在美国,早在1962 年便成立了全国性的画廊协会,要成为该组织的会员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资历考核,而一旦成为其会员,协会便会在其网站上 详细介绍画廊及如何通过画廊经纪人购买和出售艺术品,为潜在的收藏家市场提供可靠而完备的服务,同时严格的画廊经纪人 制度也杜绝了一些艺术家在同个城市将作品反复出售代理的情况。

  如今,中国画廊还在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行业自律协会的出现及其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还抱着观望态度。路 德维克就很坦率地说,他目前只考虑眼下自己能做的事情,只要自己不违规,这个行业未来的走向如何他并不看重。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认可了画廊对他们的重要性。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当代艺术家马六明的首次作 品展就是由路德维克的画廊操办的,马六明十分感慨地说:“1996年的伦敦画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从一个身无分文的人 变成不再向我的兄弟们伸手能够靠自己的艺术吃饭的人了。”而紫金轩的签约画家陈文波与魏炜已经合作了近三年,已然有着 职业艺术家的自觉,谈到自己和画廊的关系,他形象地比喻说画廊就像一个家庭,成员包括艺术家、经营者和收藏家。而组成 这个家庭的关键在于经营者坚持的品位和艺术家的学术方向是相近的。只有达到这种良性循环,艺术家才能去很好的引导市场 ,制造市场,而不是迎合市场去出卖创作。

  画廊经营的独特之处也是形成冷清局面的原因。刘莹解释说,由于画廊的受众是金字塔的塔尖,而艺术作品又是无法 估量、无法复制的产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市画廊的寂寞是正常的,只要耐得住这份寂寞,“相信总有一天,不光 是这个经营市场,还有前来画廊欣赏作品、收藏作品的人们的鉴赏力,会有共同提高的可能。”刘莹的信心十足。也许到了那 一天,我们能自豪的对海德格尔的话表示赞同,人,是可以诗意的栖居的。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