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河南打工青年救儿童献身专题 > 正文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2:30 郑州晚报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城市的脊梁 身居陋室 命悬一线的蜘蛛人 为了心中的一丝希望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背井离乡 不在乎城里的苦 简陋的工棚 从脚下开始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城市的建造者 城市在他们手下长大 一顿盒饭便是享受 拉动城市前进的力量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坚信明天会更好 工地上的老人 大门之外是城市的亮丽 美丽的“家”建好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关注进城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之间的孤岛群体(图)
与他类似的约1.2亿人 徘徊在城市门外 每一锤头都寄予希望 就怕年底不给工钱

   核心提示:《郑州晚报》刊登、新浪网在第一时间转载的《河南籍民工在温州为救两孩童英勇献身》引发全国强烈反响的同时,一位网友声音引起了公众对整个进城外来务工群体的深层思考,多年来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思维定式,以及个别外来务工人员不洁身自好,损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形象。许多优秀的外来务工人员因此被淹没在这种歧视和偏见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公平的地位。他们背着厚重的包裹,挤在呼啸的列车,在城市的工地上,在租住的矮房中,啃着馒头,夹着咸菜,春节前向老板讨要着微薄的工资。这个约1.2亿的群体用自己的血汗为城市建设做着贡献,成为建设现代化中国的重要力量。所有的一切构筑了农民工进城后的生存状态。从今天起,《郑州晚报》与新浪网独家联合重点关注进城农民工生存状态。

  一位配送工的城市片刻

  上个月,河南省确山县农民龚信在郑州度过了自己的31岁生日。没有蛋糕烛光,没有祝福短信,也没有亲人相伴,龚信只是在晚上收工后给自己下了一碗面条。“在家也没怎么过过生日,别说现在出来打工了。”

  龚是郑州二七广场一家商场的电器临时配送工,从2004年春节前开始,他已经在物流配送行业干了整整一年。“这个活比较累,完全是靠下劲;但别的我不会做。”描述自己工作时,脸上是朴实的微笑。

  龚信说,最初,他原本想与同村来的几个打工的一起做装修零工,但自己“手笨嘴笨”,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学会,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到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物流公司做了一名小工。“我不是正式工,我每天跟着配送大队的车装货、卸货,一个月工头给我400块,有时再有50块奖金。”

  时间造就了他每天固有的模式:早上6点半起床,简单吃些馒头、咸菜,8点之前从在南郊都市村庄的住处赶到经济技术开发区,那里是公司配送货物的仓库;8点20分左右,和“工头”一起开车按照送货单上的地址给人送电器、并且负责安装;中午不休息,下午1点钟左右在公司附近吃一顿饭,下午继续出车送货,直到晚上6点半。

  见到他时,他正一个人把一台接近两米高的冰箱背上了一层居民楼的二楼,下来时脸仍憋得通红,坐下喘了好一会儿。

  “我没有文化,所以我希望我的儿女有文化,给他们挣钱上学。”龚说,一天下来自己常常累得腰疼,但挣钱还没有那些搞建筑和装修的“工友”多,他把原因归结于自己“笨”。

  “过段时间准备把妻子也接过来,让她卖水果,一个月也能挣个5、6百块钱。”他现在最大的目标是给孩子攒些学费,具体多少,他心里也没有数。话说完,给住户调试完冰箱的另一位送货员从楼里走出来,龚站起身,钻进面包车的后座里去,里面还有一台洗衣机,继续往下一个送货点赶去。

  “孤岛”中的生活

  “郑州在你眼里是自己的家么?”面对这个问题,一年当中有10个月都要穿梭于郑州的大街小巷之间的龚没有一丝犹豫:“我老家在驻马店确山。”

  他坦言,在郑州打工一年,虽然对这里的很多街道已经熟悉,但走在郑州的街上,外地人的身份感还是很强烈,特别是“民工”这种身份。“平时走在街上,城市人看你的眼神都有点儿怪怪的。一次我去火车站排队买票,不小心碰了前面一个打扮很时髦的女的,她回头看了我一眼,马上就把身子趔开很远。”龚说,自己不知道这是不是所谓对民工的“歧视”,但他觉得“很不舒服,也很伤自尊”,晚上收工或者有了空闲时间,就去一个邻居工友住处看电视,或者就在住处睡觉也不呆在街上。“还是家里感觉好一些。”龚信所说的“家”,在距郑州3个小时火车加半个小时三轮摩托的农村。那个家里现在有一个不足6岁的儿子和两岁的女儿,还有一对年逾50身体不好的老人,正是他们,促使这位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汉子跟随家乡外出打工的人流来到了郑州。他出来的时候只带了一张身份证和一个包裹,和“趁着还年轻为孩子挣点儿学费”的满心希望。

  “我现在最担心家里小孩子,我想让妻子也来郑州打工,但孩子小,离不了大人,而且爷爷奶奶也照顾不了他们。”龚信面临的问题,几位同乡来打工的也都遇到过,思前虑后还是觉得城里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些高,超出了他所期望的目标。

  “他们这个群体就像是在生活在一个孤岛中,远离家门又徘徊在城市的门外。”一位社会学家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总结得到了很多传媒的认可,被广泛转载。

  声明:郑州晚报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获口头授权(包括已经签约的合作单位)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河南打工青年救儿童献身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