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透析煤炭“盲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6:36 新世纪周刊

  矿难,矿难,矿难……类似的字眼不断撞击人们的视野,人们的神经似乎也在不断的打击中渐渐麻木。除了时间和地 点的不同,累累矿难,几乎有着完全相同的原因和经过,有着完全相同的悲痛和疑问——难道我们真的无法战胜矿难?我们真 的摆脱不掉“带血的财富”?

  矿难再显安全欠账

  2月14日是中国农历大年初六,又是西方的情人节。但就在这个充满喜庆和温馨的日子里,辽宁阜新矿业集团孙家 湾煤矿海州立井却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底下的矿工根本无处可躲。”一位死里逃生的矿工这样描 述当时的情形。截至2月22日,遇难人数已上升到214人。

  矿难!又是矿难!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我们已经听到过太多类似的黑色新闻:6月的北京大安山矿难、河北邯 郸矿难;10月的河南大平特大矿难;11月的河南平顶山矿难、四川彭州矿难,去年年底的陕西铜川陈家山矿难。而现在, 矿难的发生地变成了辽宁阜新,其死亡人数更是成为45年来中国煤炭行业安全事故死亡数量之最,灾情令人震惊。

  煤矿安全欠账500多亿元

  长期以来,超负荷生产成为采煤行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濮洪九认为,从供应方面说 ,中国煤炭安全供应能力缺乏保障,长期稳定供应受到威胁。近年来现有各类煤矿大多数处于满负荷和超负荷生产状态。

  “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煤矿,大多要到“十一五”才能投产,今明两年大中型煤矿投产规模分别为1.2亿吨和0 .7亿吨,新增产量分别为1亿吨和0.5亿吨。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增幅较高,其产量和增量已分别占全国的35%和60 %,但由于其技术与管理水平低,安全生产缺乏基本保障,大幅增产受到制约。

  毋庸置疑,企业超负荷生产,是受利益驱动的。中国煤炭企业曾长期挣扎于微利和亏损边缘。从1981年到200 2年的22年间,国有重点煤矿只在1981年实现赢利,但全行业利润仅为866万元!不过,自2003年起,形势开始 逆转。

  “现在回想起来,从2001年开始,社会上对煤炭行业整体印象的改变,主要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节节攀升的煤 价。”濮洪九对记者说,“然而,这惟一的依据却掩盖了许多煤炭行业深层次的问题,因为煤价上涨还抵不了累计欠账。更重 要的是,当前煤炭价格上涨的背后,是煤炭职工平均工资全国最低、安全欠账巨大和财政补贴连年增加。”

  濮洪九说,“如果算上这些支出,煤炭根本无利润可言。”据介绍,当前,仅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投入,累计欠账就 高达500多亿元。而2003至2004财政年度,仅中央财政中,用于煤矿采煤沉陷区治理一项的支出,就高达70亿元 。

  防范远胜救灾

  中国矿业联合会安全评价中心的李永峰博士认为,发生矿难的关键原因是防范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很多经营管理 者和一些矿工,对安全投入等问题认识不足。中国是产煤大国,煤矿安全生产早就有一整套制度和技术保证体系。就拿常见的 瓦斯爆炸来说,按中国目前的防治能力和技术水平,只要防范措施到位,瓦斯爆炸事故应该有能力避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认为,当前中国能源工业仍在传统的老工业模式下运行,粗放型开发、无序性开采 ,生产技术手段落后。矿难频发的事实说明,现有制度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国家应对煤矿安全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在此基础 上尽快制定全面系统的、与世界最先进技术接轨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并使能源工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人民大学法学院杨建顺博士则认为,建立重大事故同期介入调查制度已显得十分必要。一些小煤窑,甚至包括一些大 型国有煤矿,它们的管理者明知自己的生产条件根本无法达到安全标准,但是为了经济利益和政绩,还让矿工下井挖煤。他们 应该预见到如果发生事故就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但却放任自己的侥幸,这实际上构成“过失犯罪”的嫌疑。而检察机关此时介 入调查,正是彰显法律威严的表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丹认为,虽然将矿工生命与经济成本并论似乎过于冷酷,但算清经济账有助于维护生命。要想让赔 偿方案真正起作用,必须更明确地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旦发生事故,对死难人员的赔偿必须是最刚性的、第一位的要 求,其他一切诸如企业命运、地方经济,都不能成为阻挠赔偿的理由和口实。

  的确,如果发展经济必须以生命为代价,这样的发展将不可能持续,更与“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背道而驰。因此, 治理煤矿事故必须要下大力气,必须有大动作。当前,尤其要把治理煤矿事故作为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任务,即使暂 时影响煤炭工业的发展,也要在所不惜。

  矿工兄弟的不幸再次提醒我们:在中国,寻找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均衡,使改革成果为百姓分享,应该成为今后更长时 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也更应该珍惜每个人的生命。

  安全是增产的基石

  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具备安全生产能力的矿井产量只有12亿吨,仅占2004年煤炭产量的61. 35%;4亿吨的产能需要进行安全系统改造,1.5亿吨的安全状况不达标;还有2亿吨能力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需 要关闭。

  即便如此,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还是只抓产量,忽视安全,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 4年全国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3639起,造成6027人死亡,事故发生量同比减少504起,死亡人数减少407人。国 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梁嘉琨说,尽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一年都有所下降,但全国安全生产的形势依然严峻。

  1月17日,在谈到2005年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时,梁嘉琨说,力争煤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比2004年下降3 %,并消灭百人以上事故。然而遗憾的是,话音刚落,2月14日,阜新孙家湾就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

  事实上,矿难的损失不仅仅体现在那一条条逝去的生命上,其背后的经济损失同样严重。企业不仅要花时间、精力、 金钱抢救井下被困人员,要给矿难死亡人员经济补尝,还要在复产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再加上停产本身的损失,每一次矿难带 来的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

  试想,如果矿难频发的话,无疑会使“煤荒”现象进一步加剧,而煤矿为满足市场需求、尽快弥补经济损失,是否会 再度不顾安全地加大生产力度呢?照此发展下去的话,恶性循环将成为一个现实。

  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是难保安全的处于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的生产,需求难于抑制,产量又无法短 时间内猛增,看来煤炭的供需矛盾已成为我们避无可避的问题了。

  其实,此前国家安监局也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且已拟订计划,想用三年时间,通过正常提取煤矿安全费用或安排国 债的方式,改善煤矿的安全隐患问题,但孙家湾矿难的发生仿佛在责问我们,三年这个期限是不是太长?眼下怎么办?因为毕 竟安全才是增产的基石!如果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的话,增产也只能是一句空话,煤炭供需矛盾还将进一步加剧。

  煤炭渴望集约生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史丹告诉记者,与煤炭产业的高死亡率相伴的是这样一些数字:中国经济持续保持9 %左右的经济增长;2003年,国内煤炭产量达到17亿吨。与此同时,全国的原油进口量还在大幅增长,今年可能接近1 .2亿吨。

  然而,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粗放发展。以能源利用为例,2003年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占世界产量的一 半,钢产量的36%,煤产量的30%。在如此大的能源消耗总量的背后,却是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中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 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欧盟的6.8%、美国的28.6%。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告诉记者,由于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2005年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强势,价格上 涨难以避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量级成员。“中国经济打个喷嚏,地球都会感冒。”周大地感慨地对记者说。不难想 象,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依存度明显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国的能源需求也将会维持较高的增长,因此能源紧张的局面势必延 续。

  2005年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一览

  1月12日,河南洛阳市宜阳县城关乡一个体煤矿发生瓦斯燃烧事故,造成10人死亡,17人受伤。

  1月16日,重庆南川县云华煤业有限公司的一处矿井发生井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0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 。

  2月14日,辽宁省阜矿集团公司海州立井井下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人死亡,1人失踪。

  2月15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一个非法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7人死亡,15人受伤。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