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两会报道:更加公开与透明(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06:1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两会报道:更加公开与透明(组图)
罗开富委员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永恒

  嘉宾:

  罗开富委员,经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刘长乐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

  杨波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总编辑

  杨澜委员,阳光卫视董事会主席

  徐锡安委员,新华通讯社副社长

  杨正泉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

  主持人:作为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也是传媒界的一次盛会,是各类媒体比拚实力的一个舞台。

  近几年来,受众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的媒体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新闻报道的透明度在提高;报道的角度更加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对焦点话题、敏感问题不再回避;新闻报道更加国际化……

  3月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委员驻地京丰宾馆,倾听他们对于中国传媒业改革的看法。

  “两会”报道一“实”二“简”

  罗开富:当记者已经41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对媒体的报道一直非常关注。

  我的感觉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闻媒体改革一年一个飞跃。就拿今年的“两会”报道来说吧,一个是“实”,而且报道大都从老百姓生活的角度入手,如对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和谐社会的报道等等,让人感觉更客观,更亲切了;另一个是“简”,对程序性报道简化了。

  说到舆论监督,这两年变化最为明显,政府已开始习惯并把它作为推进工作的一个手段。比如在海南和深圳,政府都专门出台文件,要求政府机关各部门主动同新闻媒体接触,定期发布信息。关心、支持新闻媒体对一些敏感、热点问题的报道,尊重老百姓的知情权。这是我们民主政治生活的进步。

  尊重媒体话语权和百姓知情权

  刘长乐:我是做媒体出身的,一提到媒体就让我兴奋或者说让我更有激情。

  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网络媒体在更大范围内对“两会”报道的参与。今年在“两会”现场,人民网搭设了直播平台,我的一个发言稿,基本上被网络原封不动地公布了。我第一次感觉到网络的强势在很大程度上甚至超过了电视,因为它有海量存储的凝固的文字和图片。

  这两年我们的媒体在疏导民意、关注困难群众、揭露腐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对“两会”的报道上,做到了使会议本身的进程与社会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更小。对媒体的话语权和老百姓知情权的尊重,显示了执政党的开明与自信。

  对于我们的媒体,我还有几点建议:一是希望加大舆论监督类新闻的报道;二是要加大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力度和比例;三是希望政府部门和管理人员更多地与媒体直接对话。

  更多关注民生关注困难群众

  杨波:这两年中国新闻媒体的最大亮点是更多地关注民生、关注困难群众。

  我们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报道有明显的改进,总是争取在第一时间内让老百姓知道,通过我们的积极报道增强了事件的透明度,事实证明通过疏导民意有利于事情的解决。这两年对国际问题的报道显著增多,我们的媒体也更多地参与报道,在一些重大的世界大事如“海啸”灾难报道中,能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媒体对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和会议报道的改进也是一大进步。

  网络媒体作用更大了

  杨澜:我们作为“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如何才能更广泛地代表民意?我觉得网络媒体的作用不可忽视。现在可以看到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把自己的提案和议案放在网上,征求网民的意见,反复修改,使自己的提案和议案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新闻发布的角度来看,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报道平台。

  我觉得这两年媒体对一些事件的参与度增大了,尤其是对一些关系到老百姓生活方面的问题。比方说对淮河流域污染问题的报道,对贵州砷中毒和氟中毒的报道。温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让大家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这是政府对民众极其负责的态度。我们的媒体要更多地参与这些报道。

  政府和民间舆论场更加接近

  徐锡安:今年媒体对“两会”的报道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人民群众想了解到的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因此也引起了群众的更大关注。党和政府所营造的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更加接近。这其实也是这两年新闻报道改进的一个鲜明体现。

  最近几年来,我们的媒体尤其是我们的报纸上正在出现一种可贵的趋向:政府工作人员的自我批评多了,工作人员的作风更加体现了一种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我们的记者的采访作风也更加扎实,很多新闻题材都涉及到了社会最敏感的领域。正如郭沫若评价杜甫的诗:“世上疮痍,手下文章;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我们的记者在反映民间疾苦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华通讯社在几十年的新闻实践中形成的“新华体”也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报道力争不回避问题,力争在第一时间内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要求我们的报道“还原感性”,也就是要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几年来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好看的图片多了起来,传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网络和电视多媒体的发展推动了平面媒体的发展。

  报道越来越贴近实际

  杨正泉:我干了一辈子的新闻工作,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媒体发展的历程。就拿“两会”报道来说,我觉得我们的媒体对“两会”的报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最早是媒体几乎不作报道,只在“两会”结束后发布一个公报;二、有限制地报道,比如《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大会议通过审议后,过几天媒体统一登报告全文;三、会内会外基本上同步报道;四、十六大以来,新闻报道更加及时透明。电视开始现场直播,允许大量境外媒体采访报道,网络直播几乎同步进行,我们的知情权空间得到极大的保证。

  我觉得我们的报道这两年越来越公开透明了,报道的范围更多涉及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切身利益问题。这个变化其实就是我们政治生活越来越民主化的标志。

  报道的公开透明,还表现在我们的媒体对国际性问题报道的现场感。大概从2000年之后,我们对国际问题和突发事件的报道显著增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3月10日 第六版)
两会报道:更加公开与透明(组图)
刘长乐委员

两会报道:更加公开与透明(组图)
杨波委员

两会报道:更加公开与透明(组图)
杨澜委员

两会报道:更加公开与透明(组图)
徐锡安委员

两会报道:更加公开与透明(组图)
杨正泉委员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