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费制:让农村义务教育不再为钱发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09:09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 丛峰、邱红杰、朱建军)如何使农村义务教育不再为钱发愁,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改革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体制,建立分级分类的财政支付制度。 四川的傅勇林代表认为,应建立教育成本分级负担制度。对于教师工资,国家负责标准工资发放,按月直接支付;地方补贴和津贴由省、市级财政负担。对中小学公用经费应
辜胜阻委员认为,应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不同的投入体制。对经济发达、县财政充裕的地区,宜实行“以县为主”的投入体制;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困县,实行“以省为主”的投入体制;对于中等财政收入省(区),实行“以中央和省为主”的投入体制;对于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和极端贫困地区,要实行“以中央为主”的投入体制。就全国范围而言,中央承担义务教育投入应由现在的30%以上提升到60%左右,省和地市两级承担25%,县、乡两级承担25%。 一些代表委员还建议尽快修订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支出在GDP中应占的比例,明确各级政府承担的责任,特别是经费投入的责任。同时,应当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政府义务教育经费分配的公正与均衡,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社会监督。 江西的朱友林代表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免费义务教育时,代表们报以数次掌声,这是不多见的。但我觉得力度还可以更大些。我分析了一下,全国有1.8亿中小学生,农村中小学生占70%,大概1.3亿人。按小学生每人每年5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000元计,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经费是675亿元,如果再减去东部地区,可能不到500亿元。去年国家财政新增收入将近5000亿元,财政余地比较大。也许可以在3年内就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