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专家分析近期全国普遍大风降温天气成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4日07:09 北京晨报

  3月10日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强度之大在近年十分罕见,它给大部分地区带来强降温和大风天气,24小时气温降幅最高达25℃,为10年来少见。中央气象台在9日晚向全国发布了寒潮警报,并挂起了蓝色大风和橙色寒潮预警信号。

  日前,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央气象台有关专家,就这次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形成的原因、特点以及未来10天全国的天气趋势做出分析。

  降温幅度10年来少见

  “这次大范围的降温天气,非常罕见,可以说是10年来降温幅度最大的一次。”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杨贵名告诉记者,从3月10日起,从西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影响了我国大片区域,造成大风降温天气,主要降温区在华北,内蒙古中、西部气温下降最高达20℃以上,西北地区东部的偏北山区降温达十几摄氏度。3月11日,黄淮南部和西部,江淮、江南北部、汉水流域都在20℃以上,其中安徽中部、江苏中部、湖北北部、陕西中部降温都在20℃以上,最高达25℃。

  杨贵名分析,降温幅度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冷空气来临之前大部分地区的前期气温比较高,二是冷空气较强。他进一步解释说,假设这团冷空气的温度为-20℃,它到达的地方自身气温为-10℃,经过热量的传递,如果气温下降到-20℃,则降幅为10℃。如果冷空气来之前气温是0℃,来之后气温下降到-20℃,则降幅为20℃。也就是说,基础温度越高,冷空气带来的降幅越大。

  冷空气入袭三大路径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来源于北半球的高纬度。”杨贵名指着电脑上的变温预报图对记者说,北半球冬半年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少,白天短、夜晚长,夜间散失的热量多,热量收支不平衡,因此气温很低。随着大气环流的波动,风把这些冷空气从北纬六七十度的地方带到纬度稍低的地区。

  一般来说,冷空气入侵我国主要有三大路径:西路从欧洲的英格兰、冰岛沿着同一纬度往东运动,西北路冷空气从挪威等北欧国家向东南方向移动,北路冷空气则从我国正北方向的中西伯利亚经蒙古国与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地区向南运动。冷空气路径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但是从不同路径来的冷空气带来的天气变化是不同的,比如,西路冷空气会带来明显的降水,华北地区下雪多,北路冷空气一般带来大风,在我国各地区解冻以后,西北路冷空气往往带来沙尘天气。

  还有一条路径,冷空气来自我国以东的高纬度地区,向南偏西的方向到达我国黑龙江、内蒙古地区,它出现的频率较低,对我国东北地区影响最大。

  冷空气积聚就像蓄水池

  不过,从高纬度过来的冷空气并不是直接到达我国的,杨贵名说,通常冷空气会受亚洲的高原地形如蒙古高原、伊朗高原等拦阻或阻挡,众多的高山将冷空气围住,冷空气蓄积其中,好像一个蓄水池,随着冷空气不断补充进来,这个“蓄水池”越来越满,冷空气就会从山谷或较低的地形处溢出,如果恰好碰到适宜的大气环流条件,风就会把蓄积已久的冷空气带到我国北部甚至更加偏南的地区。

  沙尘暴将“抬头”

  据杨贵名介绍,3月10日的冷空气入侵带来大幅度的降温,幸运的是并没有带来沙尘暴,只有甘肃西部的玉门等地区和河南出现了扬沙。主要原因是内蒙古以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表尚未解冻,加上今冬降雪偏多,积雪未化,即使风大也不会有扬尘。

  但是,根据以往的统计,从3月中旬后期到4月上旬,北方地区将进入沙尘天气的频发期,因为这时气温上升,地表已解冻,植物还没长起来,植被条件较差,降水又少,空气很干燥,如果有大风,就很容易发生沙尘暴。

  专业人员通过沙尘暴监测网一直在密切地关注沙源区域。当卫星观测到局部地区发生了沙尘天气实况之后,专业人员可在1小时后接收到卫星云图了解实况,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将在6至12小时之内,运用电视台、电台、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或媒介,向公众发布沙尘暴预警信号。

  下周有两次降温

  近一段时间,冷空气活动频繁,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预测,3月14日起,从新疆地区又将过来一股冷空气,不过它的强度比刚刚过去的冷空气明显偏弱,预计3月17日可结束。3月16日前后,从新疆地区还有冷空气袭来,目前对它的强度还难以把握。

  晨报记者 徐丽梅

  相关专题:北京晨报聚焦栏目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