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烟花爆竹中的声音暴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9日14:03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朱大可

  爆竹代偿了人的声音,或者说,它就是一种被外化的叫喊与宣言,传递着芸芸众生的心声,向众神和邻人表达生存的焦虑。烟花爆竹成了中国人心灵自救的极端疗法。

  它一面露出最人本的面容,一面又因侵犯他人而变得毫无人性 这个古老的习俗
里,隐含着严重的道德两难

  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过去。然而检讨一下这个年度里最大规模的生命庆典,仍有意义。

  我认为这个庆典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听觉暴力。除夕、初四和元宵等日子的午夜时分,整个中国陷入了烟花爆竹(以下简称“烟爆”)的包围,它们震耳欲聋、惊天动地、势不可挡,把我们推入了一场声音的浩劫。这样的灾难是周期性发作的,在乒乓作响之后,到处是呛鼻的硝烟和狼藉的纸屑,仿佛刚刚爆发过一场恐怖主义战争。尤其是大年三十的午夜时分,由于巨大的声浪而彼此听不见对方的话,许多人都在那一刻被迫停止了交谈。这种文化性沉默,和爆炸的喧嚣形成了可笑的对比。

  烟爆制造的虚拟战争正在愈演愈烈。官方的禁放令不仅早已失效,而且成为反面的动力。2005年春节的特点是,为了展开“烟爆军备竞赛”,爆竹比以往任何年头都更加响亮;而烟花的上升高度也愈来愈高,显示烟爆制品的火药量正与日俱增;而它所制造的噪音分贝也急剧升级,远远超越了人耳的生理耐受限度,以致许多燃放者失聪,甚至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害。在那些震耳欲聋的时刻,老人和儿童的心身也受到了难以言喻的伤害。许多新闻报道都已经对此作出指证,向我们展示春节烟爆浪潮的各种灾难性后果。

  究竟什么才是这场声音暴力背后的文化动因?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我们对人性的了解。

  烟爆习俗最初起源于古老的驱魔仪式,继而成为一种自我祝福和乞求发财的魔法。它是民众的声音巫术,藉以释放那些被压抑的痛苦、愿望或诉求。

  在充满各种冲突和痛苦指数高涨的社会里,廉价的爆竹代偿了人的声音,或者说,它就是一种被外化的叫喊与宣言,在旧历的年关不可阻遏地迸发出来,传递着芸芸众生的心声,向众神和邻人表达生存的焦虑。价格昂贵的烟花,则更像是一种燃放者的自我祝福,在灿烂而转瞬即逝的礼花里,躲藏着那些卑微而伟大的梦想。在这样的意义上,烟爆成了中国人心灵自救的极端疗法。

  是的,叫喊的欲望起源于灵魂的禁锢。烟爆所制造的爆炸,终结了民众的长达364天的沉默。这叫喊是一次短暂的开放,随后,人民将再度回到漫长的缄默之中,并等待下一年度“叫喊日”的来临。所谓“过年就想听个响”,无疑就是对这种自我叫喊的最热切的倾听。

  但烟爆疗法也是中国人最为暴力的精神疗法。烟爆制造了严重的噪音污染,燃放者在向自身致敬的同时,肆无忌惮地打击了四周的邻人,令他们的听觉乃至整个身心受到伤害。这是普遍的听觉暴力,它镶嵌在古老的节日习俗里,仿佛是一种尖锐的“声音之刀”,刺入耳膜与灵魂,演变成对别人权利的肆意侵犯。它一面露出最人本的面容,一面又因侵犯他人而变得毫无人性 在燃放烟爆的古老习俗里,隐含着这种严重的道德两难。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有关当局曾经大力推广所谓“电子鞭炮”,而响应者寥寥无几,最后只能悄然退出市场;此外,央视春节晚会、短信问候之类的替代物层出不穷,但它们的无效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北京上海等地都曾颁布法规,禁止在都市核心地带禁放(比如北京是五环以内)烟爆,还是无法制止顽强不息的陋习。没有任何一种科技产品能够发出这种质朴而嘹亮的响声,也没有任何一款文化产品能代替中国人的喊叫疗法,更没有任何一项法规能有效地终结这场旷日持久的声音灾难。不仅如此,这种陋习近年来甚至变本加厉,甚至受到了某些“民俗学家”的高调捍卫。

  基于民众如此强烈的叫喊愿望,烟爆习俗早已变得不可阻挡,迄今为止,官方的空间限定被证明是徒劳的,因为它剥夺了几乎所有市民的燃放权利。惟一可行的方法是确立法定燃放日及其燃放时间,通过限定火药含量来约束其噪音分贝,并生产和推广减噪护耳用品去保卫那些脆弱的耳朵。但我对这些举措的可行性仍然感到悲观。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暴力性庆典只占全年里的区区数日。只要我们学会在那些时刻里隐忍,我们就能在其他的日子里找回生命的宁静。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