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民工荒”未必是坏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30日11:02 新世纪周刊

  已经存在了一年多的“民工荒”问题,是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两会”上,改善民工待遇也成了代表热议的话题 。在政府着力解决民工荒的同时,也有人提出,换一种视角来看,“民工荒”未必是坏事。

  凡事有利有弊,“民工荒”也是如此,它影响了生产,暴露了社会不公。但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的反映,从这个层面看 ,“民工荒”当是好事。

  改变“二元经济”的时机

  “民工荒”了,说明农民的选择可以更多了。

  “民工荒”了,说明过去不值钱的劳动力,现在也不是唾手可得。我们的农民兄弟,可以“东西南北中”,打工随意 选了。

  “民工荒”了,不是农民工的数量减少了,而是新增的劳动力需求多了,而这正是工业景气,经济景气的象征。

  实际上,“民工荒”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好时机。让更多的农民转移到城市,提高农民工待遇,加快城市化进程,加 大城市反哺农村力度,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从这些方面来看,“民工荒”是好事,民工暂时的短缺,并不会对我们的经济带来实质性的伤害。相反,“民工荒” 折射了社会进步,带来了种种变化与变革。

  城镇吸纳能力增强

  过去常说,10亿中国人,8亿是农民,现在要说,10亿中国人,8亿是城市人。对于中国今后的走向,国家的远 景规划已很清楚,在5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人口的80%将要住在城市。

  “候鸟”型的长距离兼业要逐步减少,农民兼业将主要以近距离为主,半径在50公里左右为主。这就要求我们的城 市化进程要加快,提高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现在的“民工荒”,不正是我们城市吸纳能力增强的表现吗?

  过去,说了多年的“三农”问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给出的最终答案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必须转移出来。因为 人多,人均一亩半分地的现状让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等等现代农业的概念难以付诸实践;因为人多,地方政 府使尽“浑身解数”招商引资上项目,其目的也是把土地承载不了的剩余人口转移到城镇。

  在这样的背景下,“民工荒”传递出来的,正是城镇吸纳能力增强、经济景气等积极的信息。这无疑对加快解决农民 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城市待遇为城市化铺路

  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对此的观点是,如果城市化不到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城市,中国 城乡统筹发展就不能实现。农民收入增长也不会有保障,收入差距也难以缩小,和谐社会也不会建立起来。这大概也是多数研 究者的共识。

  50年以后,中国人口达到十四五亿,其中,不到3亿左右人口在农业领域。据专家估算,只要城市经济保持8%以 上的增长率,劳动就业人数就会有一定的增长。2003年,中国城市人口净增2164万人,农村净减少1390万人。

  同时,如果农村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能很好落实,在能源节约方面取得进步,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再有更好的政策,对 贫富悬殊也能够适当控制。那么,GDP增长将保持在8%以上,城市对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容纳就会稳步增长。

  据估算,我们目前的城市化速度已超过了1%。而要加快进程,或者城市化水平更高,很好地解决农民工的城市待遇 ,也是关键所在。

  从农民工到城里人

  有些农民工,最终选择回归,很大程度上是在城市无根。回归农村,他们至少还有土地。毕竟拥有土地,比拥有空幻 的城市生活要踏实。这不只是农民工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城市化进程的核心问题。对此,党国英表示取消户籍,属地 化管理是加快城市化的重要措施。

  属地管理,以居住地和工作地为依托,建立社会保障账号,让农民工真正享有城市的各项福利。党国英认为,城市取 消旧的户籍制度后,可以实行居住地登记政策。登记的条件是拥有或租有符合标准的住房,这是合法居住的惟一条件,也是取 得属地化管理的社会保障账户的前提条件。

  同时,要制定“工作场所居住”法规。不难想象,城市工作场所居住政策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不能消除长距离的 农民兼业现象,而兼业农民也不见得都有能力购买或租用标准住房单元。虽然因此他们不能获得居民资格,但他们的“社会保 障账户”可以由所在城市代管;他们在农村可以保留土地。

  社会保障账户管理政策,就是要为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建立社会保障账户。中国很大,账户管理不宜全国统一,应该 实行城市或省为单位的管理,并允许各地有差异。农民兼业地方变化以后,账户资金可以转移,但原管理城市或省区可以扣除 一定部分,以鼓励地方加强保障金的收缴和管理。

  目前,全国做得较好的是广东,实行社会保障账户的社会统筹和个人交纳(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在账户转移时,原 管理城市或省区仅仅在社会统筹部分扣留一定数量。账户项目主要是养老和医疗两个部分,工伤保险走商业保险的路。

  农民工成为工人主体

  据调查,目前市场中逾半数(53.65%)的工人持有外地户口,外来工已经成为工人队伍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外来工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如在深圳和东莞,外来工数量均超过600万人,是本地 户籍人口的4倍。

  我们再以广东省经历的三次大的外来工浪潮为例:1988年全国各地南下的外来工突破百万,1992年以后外省 来广东的外来工快速增长,90年代末期已突破千万。目前广东进城务工的农民有2130万人。

  与此相对应,25年来,广东GDP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广东的GDP不 到200亿元,1988年突破1000亿元,2001年突破了10000亿元,2004年达到16000亿元,占全国 1/9。

  显而易见,广东经济的每一波增长,必然带动外来工数量的大增长。据经济学家估算,外来工对广东GDP增长的贡 献率约为25%。被称为“民工城市”的东莞,20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小县、人口不过百万。如今,它已成为 闻名遐迩的国际制造业基地,仅外来民工就超过500万。

  由此可见,我们的城市已离不开农民工,城市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依托农民工。给这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 工以合理的待遇,将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农民工吸纳进城市,不仅是农民工本身的希望,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看,“民工荒”爆发得很及时,让人更深地反思,也给了政策制定者警示:我们不能再忽视民工的作用、 民工的利益了。相信,这拨“民工荒”带来的将是政策的变革,而不只是专家的建议、纸上谈兵。

  更多农民愿当新工人

  对于民工荒,有一种说法是中央两个一号文件、1000亿的粮食直补以及不断上涨的农产品价格,让农民感觉到种 田也可以致富。其实不然,据相关记者的采访调查和有关部门的数据,这种说法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以贵州为例,该省某村600多人口,分地时土地428亩,20多年后房屋等占去不少土地,现在人均不足7分地 。精耕细作,7分地一年可以产出1000元,扣除成本300元,一年的收入是700元。这自然是不计算劳动力成本的, 仅仅够糊口。

  从今年开始,贵州免除了农业税,再加上粮食直补,每户减少负担100多元。这对改善生活也只能是杯水车薪,要 想改善生活,惟一的办法还是外出打工。

  目前,贵州农民外出打工的意识还不强,在很多贫困地区,守土安居的观念还很浓厚。当地政府也想方设法积极引导 ,对当地政府来说,常是“一人出外打工,一家人脱贫致富”。

  据贵州省毕节市的统计数据,毕节市130万人,在外打工的人为17.5万人。毕节农村的人均收入是1666元 ,打工收入超过其总收入的1/3。但目前,该市外出打工的人太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可转移。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送出去打工,同样也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设想。目前,贵州省各地已成 立了900多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对当地的劳动力进行资源调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各乡镇也设立了劳务输出专职干部 ,意在送出更多的人。

  毫无疑问,对于这个拥有近4000万人口的大省,贫穷的现实、致富的诱惑加上政府的政策催促,将会使更多的人 投入到打工大潮中去。

  贵州的情况只是中国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未来几十年,有数亿的农村人口要转移,这一庞大的劳务大军,为中国社 会的转型带来了巨大挑战。但愿这次的民工荒,能给社会各方以警醒,带来现实的转变。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