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社会记录》专题 > 正文

央视《社会记录》:追思抗日无名英雄(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7日11:28 央视《社会记录》
央视《社会记录》:追思抗日无名英雄(组图)

北京古北口抗战旧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社会记录》:追思抗日无名英雄(组图)

一张抗战时期一个小士兵阵亡的旧照片


央视《社会记录》:追思抗日无名英雄(组图)

北京密云古北口长城抗战遗址


央视《社会记录》:追思抗日无名英雄(组图)

一封现今发现的68年前的一位普通抗日战士的家书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4月6日播出节目“怀念抗日英雄”,以下是节目实录:

  影像:北京古北口抗战旧址

  《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唐 无名氏

  主持人阿丘:这首古诗的大意是: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麦苗摇摆,杨柳依依。我有家不能归,只听见杜鹃悲啼。这是一位唐代客居他乡的无名游子,在清明节题写的一首思家恋乡的古诗。今天,在这个心心念念,感旧之哀的清明时节,我给你念上了这样一首无名氏题写的思乡古诗,是想和你一同感受一种凄怨哀婉的流离失所,从而为那些有家不能归,四处漂泊的,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魂——60多年前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中国烈士们,找回一些行将失去的记忆。抗日英雄,这个词,如今对我来说可谓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总能时不时地在我耳边响起,我总能不经意地从某些电视、报纸上得知一些抗日名将的英勇事迹。但是,我往往会很轻易地又把他们忘掉。至于那些牺牲了的不计其数的抗日无名英雄,那就更不用说了,在我的世界里,他们几乎没有存在过,更不用说“消失”二字啊。所以,抗日英雄这个词对我来说,其实是很陌生的,它的确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可是,我不知道,我们是否真的有理由把他们忘掉,忘掉那些为了我们这些后人的幸福生活而舍命把自己的血肉轻易地化作一抷尘土的无名氏们。

  影像:一张抗战时期一个小士兵阵亡的旧照片

  主持人阿丘:这张流传民间的照片拍摄于67年前的初冬,也就是1938年,抗日战争打响的第二年。有资料表明,这是一位在徐州会战中牺牲的川军战士。从此之外,我们便没有什么更多的有关他个人的信息。我们无从知道他姓甚名谁,从照片上,我们更无法辨认他的番号,但我们可以肯定,他是个年轻的士兵,有着一张川娃的脸。他阵亡了。身上用草绳扎着两件单薄的外衣御寒,脚上穿着一双草鞋。在60多年前那场血肉纷飞的战争年代里,像这位川娃子一样阵亡的无名士兵到底有多少,我们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翻阅了各种抗战的历史资料,了解到了当年恶劣的抗日战争环境下的士兵处境,简直让人难以想象。现在,让我告诉你,如果你是60年前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的一个普通士兵,你会遭遇什么。

  影像:阵亡小士兵的草鞋特写

  主持人阿丘:首先,未上战场,你就有可能魂断天涯路了。史料记载,当年咱们的军队六百人从贵州出发去云南参战,步行一个月到达战区时被饿死的竟有三百余人。因为当年抗战期间,咱们的军队的一个士兵的后勤装备极为简陋:粗布衣服两套,草鞋两双。士兵每日吃两顿,其中一顿是稀饭。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一个士兵,你得不断地跟着部队行军。那个时候,去打仗很难有军车接送的,你得硬生生凭借穿草鞋的两条腿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从华北走到华南,从华东到华西。在这途中,你不仅要忍饥挨饿,还得随时面临着被敌人袭击的生命危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张照片反映的就是川军的一段投入抗战的故事。1938年,来自四川成都的22集团军的4个师的人马出川,支持华北作战。他们从9月1日穿单衣出发,从四川到陕西徒步行军1400余公里,走了50多天,到山西已经是冰天雪地的寒冬了,还没领到棉衣,甚至连一张山西地图都没有,就在阳泉和日军打了起来,一打打了10天,我方死伤惨重,战士倒下的时候,脚上就穿着那么一双草鞋。

  抗战诗:

  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

  秦陇消息倩谁问,故交鬼影梦中归。——陈毅

  主持人阿丘:就是在这样艰辛的情况下,你徒步走到了战场。可是等你千辛万苦地走到了战场,还有可能遇到几种情况。第一种是,要打的仗没赶上,已经打完了。于是,你待命继续行军,奔赴另一个战场。第二种情况是,眼前四处烽火连天,敌我双方交锋火热。你正准备看清敌人的方向,不料头顶上一阵轰鸣声呼啸而过,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因此你可能还未见到敌人就阵亡了。因为当年咱们的军队的军事装备严重落后于日本军队。当日本的战斗机从头上掠过投下炸弹时,我们的士兵可能正拿着把步枪,或拉着一颗手榴弹或者提着把大刀。这种事情在抗战期间是常有的。

  采访穿插凇沪会战的影象:

  老兵劳声寰说:“一天要消耗一个师,我们装备不如他(日本) ,我们的空军有250架,他是三千多架在上海的黄浦江上,长江口,他四艘航空母舰。黄浦江同长江有100多条兵舰。”

  老兵易谨说:“那个时候我们没有经验,后勤补给啊,是作战最重要的。我们只有携带的武器和弹药。打完了后面补充不来。”

  老兵劳声寰说:“哎……我们跟他天地之别,我们还是怎么呢?埋锅造饭,行军锅在那里造饭烧得满天烟火冲天报告敌人,我在这里你来啊。我们很多的部队啊,没有跟敌人见面就垮了,就这样炸了。给他的炮兵,给他的飞机来炸了。”

  老兵易谨说:“头一仗,这个旅长(黄梅兴) 就阵亡了。除了师长以外就是旅长,一个旅管两团啊。他都要到前面督战。那么(泣不成声)……都阵亡了。你想……我们的牺牲……有多么大。”

  主持人阿丘:有资料对抗战期间的敌我的军队力量进行统计比较:咱们的军队一个师平均有九千六百人,有步枪二千支,子弹每人二十发。日军的一个师团平均二万二千人,步枪九千支,每个士兵每月消耗子弹三百发;咱们的军队的轻重机枪六十挺,山炮五门,汽车二十辆,没有坦克和空中掩护。日军的轻重机枪六百挺,汽车一千辆,战马二千匹,山炮二百门,装甲车二十辆,日方当时有飞机总计两万架,军舰二百八十万吨,航空母舰至战争结束前有四十艘。战斗力根据日本方面估算,日军一个大队(相当于营),其战力相当于咱们的军队一个师。中国宋希濂将军估计一个日军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相当于七到八名中国士兵。这里头,还没算上日军在抗战期间使用的化学武器。你看,在军事力量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这场凇沪会战从1937年 8月 13日打到11月12日,却历时了整整3个月。当时咱们的军队经历了一场可谓惊天动地,惊世骇俗的血肉战。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的冯玉祥,在回忆当时的情形时曾写到: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这个战场就象大洪炉一般填进去就溶化了!根据战后统计,淞沪会战中,日军投入的兵力近30万人,而中国方面投入的兵力约70万人之众。想想敌人用的是飞机大炮,而我们要想保卫家园,就不得不选择人海战术,覆一个师就补一个师。所以啊,那个年代,你如果投身抗日,就可能会成为那个填补战场的新兵,上战场的时候或许刚刚学会打枪。

  影像:

  老兵孙元良说:“这些补充的兵,士兵都是新兵,没有作战经验,但是干部都是比较有作战经验的,但是新兵和老兵在一起,老兵也可以带新兵作战。”

  老兵蒋堂华说:“50个老兵就给你补50个新兵,也不教立正,也不教稍息,光教打枪。”

  主持人阿丘:在那样一个腥风血雨的保家卫国的战火中,如果你正好是一个刚从农村里跑出来的新兵,你会怎样呢?你可能会被有生以来头一次见到风掣雷行的敌机和庞大的坦克怪物给惊呆了;你也可能被战场上的血肉横飞,血流成河给吓坏了;你还可能在一阵厮杀声中,眼睁睁地看着战友的倒下而血脉贲张,怒红了眼,冲向敌人杀出一条血路;可是,或许一切的一切都还没来得及想,你便在一片爆炸声中,一阵冲天的火光里被撕开了生命之花,化作了战火中的一缕烟,一抷土,而茫然不知身在何处。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主持人阿丘:抗战期间,在那样一个敌强我弱,敌我的军队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作为一个普通士兵,你上了战场,除了视死如归之外,是没有其他退路的。一句话,不成功便成仁。你不冲杀,你就得当亡国奴。你若是要当逃兵,那也是死路一条。1937年10月的忻口战役中,第9军军长郝梦龄曾经在阵地前,对士兵讲了如下的话:“现在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这话说完的第二天,这位郝梦龄将军不顾下属劝阻,到最前沿的阵地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身亡,年仅39岁。 由此可见,当年带兵作战的许多将领们也都在一线作战,并在战前立下了誓死决心的。换句话说,即便是全军覆没,就剩将领一个人,你也得死守阵地,战死沙场。说到这里,我觉得,有一位抗战将领的英勇值得一说。

  主持人阿丘:他,就是1942年牺牲在太行山反扫荡战斗中的八路军参谋长——左权。左权牺牲之前参与指挥了溃败敌军的 “百团大战”。就是因为百团大战的胜利,日军恼羞成怒,发誓要摧毁八路军的指挥机关。于是,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区进行了"铁壁合围",四面压缩,向我军军总部扑来。此时,敌军30000余人,而我军除了一个警卫连外,尽是总直机关人员。当时,彭德怀总司令决定亲自突围。此时,左权就上前请彭德怀迅速离开战场,说:"军中不可一日无将,还是我留下来指挥阻击敌人。"言下之意,就是请命。因为,突出去就意味着生,留下来,一定是死。可此时,彭德怀也不愿离开,左权就果断地一把将彭总扶上马,回手两鞭子抽在马背上,让马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左权就这样留在了战场。战场上硝烟弥漫,尘土蔽日。左权指挥士兵,拼杀战场。其间,左权其实有两个可能获生的机会。第一个机会是:通过第3道封锁线时,左权的掩护任务已经完成,做为高级指挥员,属下劝他迅速撤离战场。左权拒绝。 第二次机会是:左权率最后一批同志冲到距十字岭顶峰十几米处时,敌炮火十分密集,一颗炮弹在他身旁爆炸,飞溅的泥土劈头盖脸扬了他一身。做为一名老兵,他知道会有第二颗炮弹射来,他应卧倒,侧滚翻,避开第二颗炮弹。可是他却站在高地上向战士嘶喊卧倒,果然第二颗炮弹又向他射来,喊声戛然而止。

  《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主持人阿丘:第74军57师当年在抗战中被围常德的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封电报是这么写的: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

  主持人阿丘:想来,那远去的八年抗战,大量的抗日战士阵亡。说来,古语用“马革裹尸”来形容壮士豪情,可是,在那场战争里,哪里有“马革”可以来“裹尸”啊。由于战事局促混乱,战士们的遗体往往遗留在荒郊野岭,无人照顾。不知道当年有多少士兵战死沙场之后英魂不散,孤苦飘零于沙场上的墟里孤烟啊。

  影像:

  老兵吴俊说:“上海打仗,最可怜的地方在晚上,你听到这个士兵到处叫唤。营长啊!排长啊!负了伤了。天上下雨很大,泥泞啊。日本人在对面没有法子出去拉担架也没有法子去,那个惨状啊,真是不堪人道的。”

  老兵袁杰三说:“那一天的时候,已经运走了几百个伤兵,现在还剩着有几十个人,几十个人,已经车都没有了。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办法的时候。可以……那个几个伤兵,那些不能走动的伤兵,不能运走的,把他丢在那里,我也只好走了。谈到这个地方……我不能说了。”

  (影像 炮火 字幕 北京密云古北口长城抗战遗址 )

  主持人阿丘:昨天是清明节,我的社会记录的同事到北京的几个抗战遗址祭奠了当年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我们很希望,能在那些凝固了热血和英气,沉淀了沧桑和沉重的旧址,看到一些和我们一样,愿意重新拾起那段破碎不堪的历史记忆的现代人。让我们一起歇歇脚,倾听一下历史远处的炮火和枪声,不要忘了,在那历史的远处,曾经战斗着一批用生命和热血换取我们今天的幸福的人。他们与我们素不相识。他们没有了名字。他们只把自己的名字留给了亲人。

  一封现今发现的68年前的一位普通抗日战士的家书——

  (家书影像)父母亲大人膝下跪禀者,男因抛弃农业而外出……现在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积极向吾国进攻,我们现在准备北上抗日去,书信回家问安,父母身体强健,福寿安康否?儿在甘肃耳闻四川省受天灾荒淫,父母亲是不能勉被的,我们必须要抗战才能勉被灾荒,男不知下年收割,可能供家支销吗?希望父母不必牵挂你的儿子……男 何文元叩上

  影像:北京古北口抗战旧址

  《杂诗》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唐 无名氏

 

  相关专题:央视《社会记录》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