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11处建筑内首次发现避邪镇物(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05:14 北京晨报 | ||||||||
存放“镇物”的建筑构件 1颗玉石及木盒残片 颐和园大修将于2006年底完工,目前修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晨报记者 安东/摄 玉石、五彩布、铜钱、元宝等大批神秘物品近日纷纷在皇家园林颐和园大修工程中被发现——昨天,记者独家获悉:这些藏于大殿外正脊下的物品就是被封建时代视为具有辟邪功能的“镇物”,对于颐和园来说,这是第一次发现。 颐和园“镇物”首次亮相
11处古代建筑内发现“镇物” 对于此次“镇物”的发现,颐和园管理处文物科的秦雷表示,这是第一次发现,原来并不清楚还有“镇物”。即使在1953年颐和园大修时,也没有发现“镇物”,而且在颐和园的有关资料内也没有关于“镇物”的记录。 此次在颐和园大修工程中,共有11处古代建筑内发现“镇物”,它们的藏身之处都位于主殿后配殿的屋脊正中间部位,外面覆盖琉璃瓦,如果不进行落架大修,根本无法发现“镇物”的踪迹。 在11处“镇物”的发现地,有两个地点的“镇物”比较完整,即排云门和玉华殿,两处地点的“镇物”完全一致,包括5枚金属钱、5块各色石块、2个金属元宝、2柄金属如意以及一些破损彩色布条等。 但是在目前已经落架修缮的古建中,有两处古建内没有发现“镇物”,如芳辉殿和二宫门,这让颐和园文物研究部门颇感费解。 宫廷建筑“镇物”源自民间 民间盖房就有抛元宝做法 “宫廷内建筑使用‘镇物’,大概是受到了民间的影响。”颐和园副园长高大伟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有科学的方面,但也有迷信、神话的一面,如“镇物”就是。中国历史上对于房屋建筑都是格外重视的,因为这是子孙、家族传承遗产的载体,古代著作《黄帝宅经》、《木经》、《鲁班经》及《营造法式》等都有相关记载。 民间盖房上梁时有悬挂“上梁大吉”字条、抛元宝等等祈求平安的方式,这也算是一种“镇物”形式,表达了对吉祥、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期盼驱利(利器)避害。皇家宫廷建筑也应受到了民间的影响,这应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镇物”多存放在建筑本身的核心部位,如大梁、角梁等承重木结构,都是建筑的核心,如果这些地方出现糟朽,肯定会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因此在这些地方放置“镇物”,自然有祈求平安的意思。 颐和园“镇物”将归原位 仿制“镇物”以备研究使用 高大伟表示,随着颐和园大修工程的进展,已经被取下的“镇物”将全部放归原位,这是为了保持世界文化遗产、皇家园林的完整性。可能会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镇物”进行复制或仿制,将信息进行留存以备研究时使用。 此次大修后,如果等到下次大修至少需要数十年或上百年(正常状态下),因此现在留下信息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依据,避免产生因历史信息遗失,而无法让后人传承文化遗产。 谈到“镇物”,高大伟认为,故宫及颐和园这些皇家建筑的角兽也算是一种“镇物”。他还估计,颐和园的3000间建筑内,大约都存放着“镇物”,但是数量、等级可能有所差别。 马尾丝为何成为“镇物” 古代“镇物”带出四大谜团 尽管有专家进行了解释,但是仍有一些问题让人不能得知准确答案,记者整理了一组“镇物”的谜团,高大伟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如果有关于这些“镇物”的详细知识,可以告知颐和园管理处或拨打本报热线电话96101。 谜团一:颐和园不同建筑“镇物”等级、数量为何不同? 谜团二:为何有的大殿无“镇物”? 谜团三:马尾丝为何成为“镇物”? 谜团四:不同“镇物”都有什么象征意义?本版撰文 首席记者 杨玉峰 颐和园排云殿景区古建“镇物”清单 ●排云殿正脊:3月14日发现各色玉石4颗、几条五彩布、糟朽木盒。 ●排云殿东顺山殿正脊:3月17日发现铁钱一枚、糟朽木盒片若干。 ●排云殿西顺山正脊:3月17日发现铜钱、铁钱各一枚及糟朽木盒片。 ●德辉殿:3月22日发现一枚铜钱。 ●西哑巴院:3月22日发现各色玉石3块、金属元宝1个、木盒残片及破碎彩布。 ●东哑巴院:3月22日发现玉石一块及木盒残片。 ●排云门:3月22日发现各种金属钱5枚、各色玉石5块、金属元宝2个、金属如意2柄、残破木盒及破损彩色布条。 ●玉华殿:3月24日发现各种金属钱5枚、各色玉石5块、金属元宝2个、金属如意2柄、残破木盒及破损彩色布条。 ●五方阁正殿:3月30日上午发现铜钱4枚(道光通宝一枚、光绪通宝一枚,另两枚锈蚀连接在一起。) ●紫霄殿:3月30日上午发现马尾丝一团。 ●云锦殿:3月30日发现天下太平铜钱一枚,吉祥如意金属钱一枚。 相关专题:北京晨报聚焦栏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