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王小丫:我的朋友陈逸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03:06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播出节目《王小丫:我的朋友陈逸飞》,以下为节目内容。

  我是小丫,前阵子因为养病,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来上班。这让我分外感觉到健康的珍贵。没想到回来做的第一期节目却让我黯然神伤,因为我不得不和大家一起送走一位故人,他就是陈逸飞先生。4月10日上午8点,陈逸飞在上海华山医院,因为胃出血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59岁。我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感觉就是震惊。

  “妈妈,爸爸死后是不是就变成了菊花?”

  4月12日,原本是陈逸飞先生六十大寿的日子,可是他没有能够等到这一天。位于上海市龙东大道棕榈泉别墅的158号是陈逸飞的新居,还没有来得及在这里住上一天,陈逸飞就走了。如今,这里成了肃穆的灵堂,在洁白的玫瑰和百合花的簇拥下,挂着陈逸飞生前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儒雅可亲的笑容宛如在世。

  与其它追思会不同的是,灵堂内没有播放哀乐,显得异常静谧,灵堂的两侧摆满了亲朋好友送来的鲜花,盛开的百合显得非常的纯洁和美丽;尽管前来悼念的人们络绎不绝,但保姆总是把地板擦洗得一尘不染;这也符合了陈逸飞的性格——一生追求完美。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陈逸飞的好友,上海东方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他告诉了我,此时他的感受:

  “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他应该活着,只是因为太劳累,需要有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地睡一觉,我到现在还能够想起他说话的样子、笑的样子、思索的样子、甚至他忧郁的样子。”

  斯人已逝,作为陈逸飞的生前好友,曹可凡在灵前痛哭了一场,而每次亲友来悼念,陈逸飞年轻的妻子总是悲伤得忍不住抱头痛哭,只有5岁的孩子则很懂事的用自己的一双小手抚摸着、拥抱着妈妈,试图来减轻妈妈的痛苦,这样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而在上海市泰康路210弄的陈逸飞工作室,泰康路艺术街的人们自发地设立了一个灵堂,在陈逸飞的照片下面,心形的蜡烛寄托着人们的哀思。在桌子两旁摆着这样一副挽联:“人已飞逸,心依逸飞;”人们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位于上海东方新天地的逸飞之家,游人依旧,前来购买逸飞商品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店员告诉我们,靠近门边的这张椅子就是陈逸飞每次来习惯坐的地方,如今,在这些店员心里,陈逸飞音容笑貌依旧,只剩下空空的椅子。

  在悼念现场,有一个很感人的细节,陈逸飞年仅5岁的幼子,面对陈逸飞的遗像,依偎在痛哭的妈妈身边,他亲了亲妈妈的手,小声说:“妈妈,爸爸死后是不是就变成了菊花?”。其实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是永远不会离开的。

  “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洵阳遗韵》创造了拍卖纪录”

  祖籍浙江镇海的陈逸飞,1964年出生于上海,在临近上海外滩的楼房里,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离他家不远,有一座建于十九世纪的教堂,小时的陈逸飞经常来这里玩耍,教堂里色彩斑斓的棂窗,悠扬的管风琴,在陈逸飞心中刻下了永恒的痕迹,也培养了他从小对绘画浓厚的兴趣。

  1965年,陈逸飞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不久,他创作的《占领总统府》、《黄河颂》《踱步》等优秀油画作品就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1980年,陈逸飞怀揣38美元赴美国留学,获艺术硕士学位,先后在华盛顿、纽约、东京举行过个人画展。1985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博士访华时,曾将陈逸飞的作品《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

  1991年,陈逸飞的油画《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元打破华人画家油画拍卖最高纪录;1993年《黄金岁月》以172万港币售出;1994年,他的《山地风》以286万元人民币被一位收藏家收藏;1997年,《罂粟花》拍得387万港元,创当时在世华人油画作品最高价;1998年,《多梦时节》拍得115万元人民币。1995年,陈逸飞成为世界顶尖画廊――英国玛勃洛画廊的签约画家。

  在他生前的一段采访里,他介绍说:“玛勃洛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权威的现代艺术画廓,我是加盟这个画廓的第一个亚洲人,也就是说他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舞台,那怎么表演还要看自己”

  很多人知道陈逸飞,是因为创造了拍卖纪录的《洵阳遗韵》。我喜欢陈先生的画,也喜欢他的电影。而当我注意到他在商业领域频频出手的时候,不免和大家有同样的担心。陈先生能在商人和艺术家之间找到平衡吗?

  “我想让layefe这个品牌和现在的年轻人共同成长”

  出乎很多业内人士预料,在绘画取得巨大成功后,陈逸飞马上选择了影视业。从1993年起,陈逸飞《海上旧梦》、《人约黄昏》和《逃亡上海》三部电影,合称《海上三部曲》,以其精致的唯美追求被冠以诗意电影的美誉。2003年,陈逸飞再度试水影视业,但此次开拍的故事片《理发师》到他突然离去之际仍未完成,虽然中间经历诸多波折,但陈逸飞始终痴心不改。

  对于画家拍电影,人们还能把这视为一种创作予以接受。但接下来,陈逸飞在自己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在艺术创作之余全力进行商业上的尝试。

  1995年,陈逸飞成立逸飞模特经纪公司,1997年成立逸飞服饰公司,2000年成立逸飞集团,注册资本达到四千万,2002年,时尚杂志《青年视觉》问世,陈逸飞拥有的资产超过一个亿。逸飞集团拥有一个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四个服装品牌、一家模特经纪公司以及广告公司、环境艺术公司和出版公司。十年时间,陈逸飞对个人品牌进行了成功的商业运作。

  在当时的一段采访中,他这样告诉我们:“我很希望我经营的这个事业能够成功。我现在已经盘算着,怎么使自己很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把这个layefe牌子作大,让这个品牌能够和现在的年轻人共同成长。

  很多人都以“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来形容陈逸飞,陈逸飞则始终认为,他是在做大美术、大视觉的艺术。

  在2004年的一段资料中陈逸飞说,“我没有用一分钱去买过股票,我也没有用画画所得的钱去做地产,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我都是在做看的东西,做两个眼睛的事。我想画画的人,在视觉上有说话的一点权力。凡是涉及到视觉的东西,我都很感兴趣,而且觉得我可以尽我努力把它做好。”

  有人这样来形容陈逸飞,他是用右手在画画,左手分别涉及电影、模特、服饰、杂志、家居等时尚领域,在每一个领域,他都力求完美。其实,我和陈先生也有一面之缘。

  “他永远在不知疲倦地跑着,追逐一个完美的梦”

  有人形容陈逸飞是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而我第一次见陈先生是在1999年,那时我刚做主持人不久。他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追求完美。

  记得那是1999年9月,上海的南京路商业街举行开街仪式,在南京路上我采访了陈逸飞先生。

  当时,陈逸飞先生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画家了,并且还导演了几部电影。可在录制现场,陈先生非常认真,为了拍摄好这段采访,我们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他还是毫无怨言,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能理解编导追求完美的做法,这也符合他的性格——一切都希望做得更好;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就是他非常温和,很乐于去讲解一些关于艺术方面的问题,甚至这些问题可能是艺术上的一些极为基础的知识。

  直到现在我还能记起陈先生给我讲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跟在一个陌生人身后跑了很远的路,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人的衣服很好看。我总觉得,陈先生像一个孩子,永远在不知疲倦地跑着,追逐着一个完美的梦。然而,在今年的4月10日早晨,陈逸飞的梦想戛然而止了。

  我们来到了他生前就医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见到了陈先生的主治医生——涉外医疗中心主任顾静文。

  顾静文:“这几天我都在想如果再给我们一个机会重新开始的话,我们能不能阻止他的病情发展,能不能避免死亡。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答案还是无能为力。”

  作为陈逸飞生前的主治医生,顾静文告诉我们,陈逸飞因患有长期的肝病,是华山医院的老病人了,在这期间,陈逸飞既是他们的病人,又是朋友。因此,顾静文经常提醒陈逸飞要注意休息和饮食。

  顾静文:“因为他太执著于工作,对他而言工作高于一切。我劝过他,我说你这样下去身体肯定吃不消,他说没问题,我感觉很好啊,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像生病一样,他一直这样跟我说。”

  病魔还是击垮了陈逸飞的身体,4月11日,原计划陈逸飞会在这天做肝移植手术,然而,过渡的劳累使他没能等到这一天的到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教授汪志明说:“他病情恶化的真正原因是,在原来肝病的基础上过度劳累而产生了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凝血功能的异常等等。”

  华山医院的大夫给我们打了一个比喻,人的身体好比是一辆自行车,只能承受一定的重量,如果负重超过它的极限时,自行车就会被压垮。陈逸飞先生患上了严重的肝病,最需要休息。而他最缺的也是休息。在今年春节过后,他开始了生命中最后的冲刺。

  陈逸飞先生长期患有肝病,休息对他来说是性命攸关的。而他有太多的事要做,太多的梦想要实现。电影《理发师》成了陈先生留下的最后一部作品。

  2005年2月16日,电影《理发师》在上海重新开机。

  曹可凡:“那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吃也吃不下了,只喝点粥,嘴巴发了很多的水泡。每天都吊点滴,针头根本就不拔下来,一有空就赶紧打。在变场景时,会有一两天的时间,这时他才抽空去医院。”

  3月中旬,陈逸飞病情加重,他仍然坚持在片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涉外医疗中心主任顾静文:“我跟他说,你这样太辛苦了,他说我做事情就是这样,喜欢做就做的最好。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他都要亲历亲为,而且又是一个非常执著人。”

  演员曾黎(《理发师》女主角):“我就觉得他瘦了,脸色不好,我还和导演开玩笑说,您老让我们减肥,你怎么一下子瘦这么多了,减肥还挺成功。”

  4月2日,是曾黎见陈逸飞的最后一面。

  曾黎:“发现他手上千疮百孔的针眼”

  4月6日,陈逸飞又住进了华山医院。

  曾黎:“8号给他打过电话,我想问问导演怎么样了,他没开机。9号又打,也没开机。”

  4月10日8点43分,陈逸飞病逝……

  曹可凡:“上天给了他太多的天才,可是没有给他足够的寿命,他应该还能够做很多的事情。”

  顾静文:“我心里到现在还很难过,晚上睡觉就像放电影一样,在网上看到他的照片时,就感觉他好像还在,根本就没走。”

  其实我跟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疑问,陈先生为什么要这么玩命地工作,为什么要用健康去换取自己的事业呢?一起来听听他的真实想法。

  (资料)陈逸飞:“一个人总是有许多梦,想做许许多多的事,但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想抓住一些比较主要的事情,把它做好,对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

  “在梦想中开始了飞行,在飞行中结束了他的梦想”

  我听到过一个故事,陈逸飞8岁的时候,在阳台上看见外面的世界海阔天空,就撑起一把伞,纵身跳了下去。这个场景,听上去像童话一样。但同时具有了象征意味和宿命色彩。陈逸飞在梦想中开始了飞行,在飞行中结束了他的梦想。

  (资料)陈逸飞:“做电影导演是我16岁的梦想,这个梦一做就是40年,回眸故土,岁月印痕,民俗传统和人文遗迹像潮水一样在脑海里凌动、奔涌,令人难以释怀,所以我就扛起摄影机把熟悉的生活,最亲切的记忆,和无际的随想,复还于银幕之上,记录甚至重演城市的一段历史。同时也对这个城市的本质,文明的轨迹和生命的轮回,做了一番深思和揭示。”

  陈逸飞:“我从小就知道,白杨、赵丹,王仁美啊、蝴蝶,等等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敬仰的明星,所以我觉得电影对我来说,电影就像一个梦似的,是一个非常非常美好的东西。”

  对电影,陈逸飞已经不是在创作,而是拿自己的全部心血来交换。1992年开始拍摄《海上旧梦》,1993年完成了这部诗一样的电影;1995年,拍摄《人约黄昏》,入选了法国戛纳电影节。1999年,陈逸飞完成了纪实影片《逃往上海》。然而从票房角度来看,三部影片并不是非常成功,所以在拍完三部电影以后,陈逸飞一直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演变成了现在的《理发师》。

  曹可凡:“他说我真的希望今年运气能够好一点,《理发师》是我的一个梦,我得把这个梦做完。因为过去人家说,我的片子拍得太唯美,故事不好看,我这次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好听、好看、动人的故事,让大家能够记得住。”

  陈逸飞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等我七八十岁时,如果那时我还有个小小的放映间的话,我会请几个知心朋友,放放自己的几部片子,也许会感到非常的富有。”

  遗憾的是,《理发师》成了陈逸飞一个永远未尽的梦想,而作为陈逸飞的好友,曹可凡告诉记者,陈逸飞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的梦,譬如说他曾经想跟高仓健一起拍一个有关上海的故事,叫做《酒保》;想办一个视觉的学校,让跟更多的人接受视觉的教育,能够得到一种美术的审美的教育等等。

  (资料)陈逸飞:“当时想成为一个好画家,我想现在还算一个比较好的画家吧,基本圆了一个梦,但是人总是在不断的做梦,所以如果说老要圆自己的梦,那也很累,但我想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在做一个梦。”

  如今,陈逸飞留下了这些未尽的梦想走了,留下的是朋友们的悲痛和叹息。

  曹可凡:“我哭了,为他!为他的一份追求和理想!我小时就认识他!他是个有幻想和想象力的人!可能天堂现在需要他!”

  陈先生走了,在他60岁生日到来前的两天,带着他太多未尽的梦想,留给大家太多的惋惜。

  其实留下遗憾的不仅仅是陈先生。就在20天前,我的一个同行,云南电视台女主持人张小燕,因为心脏病引起并发症去世,医生说,她是过度劳累致死的。因为过度劳累致死的还有38岁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54岁的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杨迈。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快,工作压力也很大。而陈逸飞先生不幸离去,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和梦想时,不要透支健康和生命。

  主编:梁军 记者:卢小波 刘煜晨 摄像:李慧 陈滟波 编辑:向华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重播时间:(次日)00:30 16:3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