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战文化角力(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5:23 新民周刊 | ||||||||
福特:“插班生”蓄势反攻 2004是福特在中国的分水岭。大家都在关注这个“插班生”手上还有多少牌。 撰稿/张 静(记者)
逐利而至的跨国汽车巨头们在跑马圈地数年后,终于认识到,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新兴国家,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更像一个考场,他们并不是老师,而是学生。 无可否认,福特到中国“报名”是很早的,而且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亲自邀请。福特总裁比尔·福特2003年访华时曾言:“福特1913年开始向中国销售T型车,1923年孙中山先生邀请福特,要求他为中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 但它“注册”得太晚了。1997年才与江铃汽车推出全顺商用汽车,1998年在北京、上海设立办事处,2001年与长安汽车合资,2003年第一款车型嘉年华在长安下线,全球前10位汽车公司中,比尔·福特是最后一位来到中国的总裁。福特只能算是一个“插班生”。 来得晚,天时已失。所幸与长安集团的轿车项目合资使之获得了宝贵的准入资格和政府资源,但地处西南的重庆基地远离配套和物流中心,成本难降,再加上中国近年来汽车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作为福特轿车战略布点的长安福特地利尽失。 最令福特雪上加霜的是“血统风波”。2003年福特推出的“嘉年华”,为它带来的不是梦幻和畅想,而是尴尬。 无可否认,嘉年华是一款有着悠久历史的汽车,早在1976年就已经面市,至今时已有29年生产史,在英国曾经创下24年保持小型轿车销量榜首的纪录。 然而长安福特嘉年华遮遮掩掩两年后一露面,即引起媒体和消费者惊呼:此嘉年华非彼嘉年华!重庆嘉年华实际上来自印度名不见经传的两厢爱康,与长安福特公司事先宣扬的欧版嘉年华不靠谱。 再加上嘉年华市场策略设计存在失误,在大众、通用的夹击下,这一车型未获得福特期望的市场效果,甚至拖累这一品牌不被消费者买账。 首战即负,福特甚为难堪,不过福特还是一个比较坦率的学生,它很快发现了自己的问题,2004年3月推出了新版“蒙迪欧”,重新设计的定价和产品组合获得消费者追捧,使其成为2004年中国车市中销量最佳的车型之一。2004年7月,长安福特第5万辆轿车下线,此时,距长安福特投产仅18个月。福特补考合格,是年,甚至有媒体称为“福特年”。福特中国总裁程美玮当时曾这样表示他们的兴奋:“蒙迪欧让大家知道究竟什么是福特汽车”。 2004年是福特的分水岭。 和同属美系的通用相比,福特的产品线覆盖要广,福特集团旗下的品牌有林肯、福特、水星、捷豹、沃尔沃、路虎、马自达,其中大部分品牌都是具有较高市场号召力的领导品牌,这是它和大众全业务竞争的重要筹码,福特高层曾表示:福特旗下所有品牌都可能拿到中国来生产。 蓄势反攻的福特还有多少牌?值得关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