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世界地球日:讲述普通人的环保人生(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7:27 新世纪周刊 | ||||||||
田桂荣誓将环保进行到底 本刊记者/龙曦 从普通的农村妇女到执著的“民间环保大使”,田桂荣曾以70余吨废旧电池的回收经历,诠释了一种执著,一个奇迹。那么面对各种压力与困境,这个只上过8年学的农村妇女,是以怎样的精神,一步一步将环保进行到底的呢?
五个8年构成了田桂荣的大半生,最近的8年成就了她的人生价值:从种地的农妇到“电池大王”再到“公益楷模”。为环保事业,她游走在民间,这给她带来了荣誉,也令她陷入困境。钱财散尽、面对一贫如洗,她将如何走下去? 民间环保“花木兰” 田桂荣那双有点疲惫的眼睛,漫不经心地扫过美国格雷特曼奖证书时,流露出了笑意。 几十年前,她读过8年书,做过许多梦,梦想当女兵或列车员。然而,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她却种了8年地,当了8年供销员。在生命最近的8年里,她收了8年被人称为“垃圾”、“破烂”的废旧电池。 收“破烂”为她赢得了荣誉,也“消耗”了她的财产和健康。在她杂乱的小店铺里,丝毫看不出“荣誉”带来的喜气。 就这样,农村妇女田桂荣,从曾经的青春靓丽,走到了老年,今年53岁的她还没有“退休”的意思。 4月8日,记者在河南新乡见到这位“民间环保大使”时,她仍大步流星、意气风发。前一天,她刚参加完“华北公益楷模”颁奖大会,就从上海匆匆赶回。 “还有比我做得更好的楷模!”提起在上海领奖时的感触,田桂荣说,她又有了学习奋斗的目标。 此前她还获得过福特国际环保奖、“《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奖”以及美国格雷特曼奖。如今,记录了她环保奋斗历程的美国格雷特曼奖证书上已堆起了灰,摆放在杂乱的一角。 不是田桂荣不珍视荣誉,而是与荣誉相伴的很多回忆令她心酸。何况,荣誉之后,她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我不做孟姜女,我要做花木兰。”尽管田桂荣追述往事时,一度失声落泪。 我有一个梦想 1998年是田桂荣人生的一个转折。那是她在河南省新乡市卖电池的第8个年头,已是当地有名的“电池大王”。 这年,因假货冲击市场,田桂荣配合打假,结果惨遭报复,被骗走1万元的货,此后又相继被客户、朋友骗走3万元。这个在做供销员时能连喝15杯白酒的倔强女人,被几个骗子折腾得心力交瘁。儿子担心她的身体,在平生第一次请老妈吃了碗河南烩面后,将她送上了去北京散心的火车。 7月23日,田桂荣至今记得那是1998年北京最热的一天。她躲在钓鱼台附近的一个小宾馆里吹空调,无意中看到报刊上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叫《电池虽小污染大》,说的是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万升水。 简单的推算震撼了田桂荣:我一年要卖上百万节电池,如果埋到地里,那么将污染100万平方米的土地!这篇小文章像有魔法般地从此打开了田桂荣人生的另一页。 于是,卖电池的田桂荣产生了回收废旧电池的念头,而此后的大连之行让她更坚定了这种想法:“大连是那么美,如果我的家乡也这样美就好了。”田桂荣想。 田桂荣的家乡新乡市合河乡范岭村也曾是个美丽的村庄:那时的空气特别清新,几十里外的太行山都看得清清楚楚;冬季有成千上万的大雁在坡地里栖息;和丈夫范子有谈恋爱的日子里,两人在河堤上慢慢行走,身边有烂漫的桃花……这一切让田桂荣如此难忘。可是,后来环境污染、空气污浊、河水变黑、转眼美丽成为记忆。 出门不到一个星期,田桂荣匆匆赶了回去,着手调查以前的废旧电池的去向。结果让她吃惊——在新乡,这个电池主要生产基地,一些生产厂家不是把废电池扔到井里河里,就是拉到黄河岸边埋了。 此后,田桂荣去拜访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的杨教授。杨教授向她证实了电池污染环境的说法,并对她说,“回收废旧电池,对推动电池无害处理,保护地球环境有推动作用。” 心中有底的田桂荣迅速行动,她做了3000多面绿色小旗和回收箱,写上“为了拯救地球,回收废旧电池”,在全市四处发放。 同时,一个梦想在田桂荣的心里铺展开来。4月8日,在新乡市环保协会的办公室里,田桂荣用一口带有浓郁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对记者重复着这个梦:“有人说,你连焦点访谈都上了,还图什么?” 我说:“你不知道我的目标,你看我穿的这身‘蓝天白云’,我的目标就是天更蓝、云更白,这代实现不了还有下一代。”田桂荣指着她蓝底白花的衣服说,从她开始回收废旧电池起,这样的“蓝天白云”她已经穿了6件了。 65吨难题 田桂荣开始回收废旧电池的头三个月,回收箱一直空空如也。 1999年春节,田桂荣想出宣传新招——哪里有人就往哪扔电池,同时发放回收宣传单。冰天雪地里,孤军奋战的田桂荣骑自行车迷路,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干。 终于有了回应。这年春节,一个老头给田桂荣送来了第一批回收成果——9节废电池。不久后,河南师范大学的一位毕业生找到田桂荣,第一句话就是“你没有宣传,我就是你的宣传员。”两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 随着废电池越收越多,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田桂荣出名了。伴随出名而来的是,四面八方的电池都朝她这里汇集。2001年,田桂荣收的废旧电池已达20余吨,堆满了她的店铺和住房。这时,田桂荣开始感到压力和苦闷了。 “没想到收废电池能掀起这么大的浪,更没想到处理这么难。”家里人的反对此时达到了高潮,儿子的新房被电池占着结不了婚,外孙女也不认姥姥。满腹委屈的田桂荣,把家里的阳台当成了“哭台”,丈夫老范却丢给她一句:“哭什么,都是你自找的。” 以前支持她的环保局此时“倒戈相向”,质问她:“你把全中国的电池都拉到我们新乡怎么办?”电池厂也不让她寄放废旧电池了,要她拉走。 那时,“不提倡集中废旧电池”的说法更让田桂荣感到压力和彷徨。进退两难的田桂荣憋得实在受不了,就跑到太行山上放声痛哭。 2001年,骑虎难下的田桂荣去北京“取经”,某报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了田桂荣的呼告:《谁能帮我处理20吨废旧电池》。田桂荣没想到,“真经”没取到,媒体的关注再次引发更多的电池涌向她这里。 其实,当初回收废旧电池,田桂荣还有借助公益事业推动生意的想法。而此时,田桂荣已全身心投入到了环保事业,根本顾不得做生意了,店铺亏损得一塌糊涂。 丈夫老范再也无法忍受,提出回老家种地。“实在不行,离婚了也要搞环保。”田桂荣的倔劲九头驴也拉不回。她还生气地打了个比喻:“以后人们盖个庙,我是个慈善菩萨,你不支持我搞环保,人们都像打秦桧一样打你的头。” 虽然不怕被“打头”,不过刀子嘴豆腐心的老范说:“老都老了,就这样凑合过吧。” 从2000年到2002年,每年春节全家都要一起过年,老范先把电池从房里背到院里,一家人挤一张床过完年,老范再背回去。 2002年12月,田桂荣的废旧电池终于有了新家——河南省环保局在新郑市建的临时仓库。此时,除了以100多元钱卖给某单位10多吨搞科研外,田桂荣收集的废旧电池已达65吨。老范光装袋就装了一星期,15米的卡车拉了整整两卡车。 “如果这些电池得不到妥善处理,我就是死了也瞪着眼伸着腿。”田桂荣咧开嘴做出一个痛苦的表情。 “双枪老太婆” 2001年,正值田桂荣被几十吨废旧电池压得直不起腰的当头,她获得了一份荣誉:福特国际环保奖三等奖。 田桂荣希望得二等奖或一等奖,那样就能获得比两万元更多的奖金来回收废电池。某报记者曾和她开玩笑,别人都是有环保组织的,你没组织,所以只得三等奖。听罢,田桂荣心中一动,如果成立环保协会,就不再是自己孤军奋战了,会有更多的人来和她一起关注环境、宣传环保,会有更大的力量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于是,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田桂荣又“自找麻烦”地开始筹建环保协会。一个农妇想成立环保组织,没这样的先例。田桂荣跑环保局、跑民政局,前后跑了200多天,光环保局就跑了不下80趟。 有人讽刺她,废旧电池都没法处理,还想成立环保协会?努力的结果只换来一堆“难吃难咽的话”。这时,有人建议,建不了协会就建网站。 2001年底,田桂荣投入3000元,请人建起了“田桂荣环保网”,并开始学习打字和网站管理。至今,该网站已在田桂荣的指导下改版了5次。2002年2月,筹建环保协会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协会成立的时候,田桂荣在台上讲话,老范在台下流泪。他说,老田跑得太辛苦了。 协会的一些成员都是专业人士,说起这点,田桂荣特别得意,“人家都说田大姐是外行领导内行,每次开会的时候身边坐的是‘八大金刚’。” 有了协会和网站,大家称田桂荣为“双枪老太婆”。此后,“双枪老太婆”还先后帮一些学校、公司建立了环保组织。目前新乡市几乎每个县都有该环保协会的分会,全国会员已达1万多。 协会和网站每年的运转费用支出,最少需要3万。为了协会的活动,田桂荣也去企业拉过赞助,但收效甚微。所以,目前大部分活动经费还得田桂荣自己掏腰包。 环保之路越走越宽 有一年,田桂荣回到农村,当地老百姓对她说:“你在新乡市里回收废电池保护环境,你该来农村看看,农药有多少,污染有多少,河都成什么样子了,得癌症的一年比一年多。” 田桂荣震惊了,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回收废旧电池的问题。田桂荣通过学习,渐渐了解了更多的环保知识,如绿色消费、保护湿地等,她的环保之路也越走越宽。 从2000年起,田桂荣每年暑假都组织学生考察河流。第一次考察黑水卫河,大家徒步走了三四天,脚都磨起了泡。因为闻多了排污口的废气,田桂荣中毒晕倒在路上。 2002年获得全国第二届“保护母亲河奖”后,田桂荣觉得自己不能白拿这个奖。2004年7月,她带领志愿者,行程1300多公里考察黄河。今年,田桂荣打算从潼关一直走到黄河源头。 虽然作为市政协委员的田桂荣“说话有点分量了”,把环保事业折腾得有模有样了,但没有实权的她,却深感环保推行的艰难。 “化工厂排放有毒气体污染我的家乡范岭村,村民几次向上面反映都没人理。我准备竞选范岭村的村长,这样我就有权力来保护这个村子,而不仅仅是呼吁了。” 田桂荣说,“我想替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希望老百姓因为污染而把钱交到医院里。”为了宣传环保意识,田桂荣还迷上了演讲。至今,这个不会说普通话的农村妇女,已做了不下六七百次的演讲,她的听众大都是高校学生、大企业员工。 环保野战部队 2003年2月,田桂荣去北京领“《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奖”,列车员要田桂荣补卧铺票,没钱补票的田桂荣特别难受。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为了环保愿意卖奖杯、卖肾。 此话经媒体报道后,田桂荣遭到领导批评。回想当日的这句话,田桂荣说:“我只是想向我崇拜的英雄黄继光、董存瑞一样,表个舍命也要保护环境的决心。” 成为一名环保公众名人后,田桂荣却又“舍命”干起了“卧底取证”的险活儿。为了取得一些厂家的排污证据,田桂荣全家老小都当上了“地下工作者”。尤其是老范,常骑着自行车去转转,装一瓶污水回来,由田桂荣拿去向环保局举报。 因为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告密”工作,田桂荣没少接到威胁电话,但她没有妥协。然而,有一次的遭遇却让她很伤心。 那次拿到证据后,她带着环保局去厂家,结果事先得到风声的厂家提前做了准备,让他们扑了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以为田桂荣戏弄他们,在半途中将她赶下了车。田桂荣饿着肚子徒步回到家,辛苦半天的夫妻俩泪眼相对。 “有些都是每年出口创外汇几十万的企业,全县都指着他们发工资,能让人家关门吗?我妈她太执著了。”儿子范海涛摇头叹息。 曾因母亲那60多吨的废旧电池,这个年轻人的婚姻被整整推迟了四年。虽然曾经怨气冲天,现在对母亲的一些行为还是“不理解”,但他仍然帮母亲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别看她在外面挺坚强的,其实有时候也很脆弱,我们能看着她不管吗?” 在外面“多管闲事”的时候,常有人问田桂荣,你是环保局的吗?这个50多岁的农村妇女不乏幽默地说:“我是修理地球的,是搞环保的野战部队。” 20万和150元 4月8日,在田桂荣那套花150元租来的房子里,头发花白的老范在给小孙女喂饭,几乎没什么菜。这个破旧的两室一厅里住着一家三代六七口人。墙壁斑驳、桌椅发黑,惟一的电器是一台弟弟送的旧彩电。这个环保名人的家,可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田桂荣说,从开始回收废旧电池,她已投入近20万元。这笔钱足够她在新乡市买一套好房子。 “说心里话有没有点骑虎难下的感觉?”记者问田桂荣。 “骑虎难下?那就不下了吧。”田桂荣说。 “如果有一天,你的环保路走不下去了,你会怎么办?” “不会。”田桂荣以一种笃定的语气回答。停了停,她自语道:“以前是找不到自己的舞台,现在找到了舞台,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就像人生找到航标一样,拼也要拼到底。就像一个竞走运动员,哪怕没人鼓掌,我也要一直走下去。” 田桂荣的环保之路(部分) 2005年3月,当选“首届中国十大年度环保人物”。 2004年7月,组织“保护黄河,爱心传递”活动。 2003年,获得“《中国妇女》时代人物奖”。 2002年,获得全国第二届“保护母亲河奖”;2002年2月 成立新乡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 2001年 获得福特国际环保奖和美国格雷特曼奖;2001年底 成立田桂荣环保网;2001年7月 组织绿色申奥万人签名活动。 2000年 组织学生暑假考察黑水卫河。 1998年 开始回收废旧电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