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世界地球日:讲述普通人的环保人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7:27 新世纪周刊 | ||||||||
4月22日的警钟 撰文/老腻 有很多节日就像一年一度响起的闹钟,会提醒你在某年某月某一天该做的事情,或者猛然想起某些人的存在,比如“三八”妇女节、清明、五四,再比如玫瑰花盛放的情人节。4月22日——地球日,当闹钟在那天清晨像警钟一样响起的时候,人们又该想到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可可西里藏羚羊绝望的眼神、在电锯凌厉的噪声里轰然倒地的参天大树、沙砾下面曾经生机勃勃的青草、被各种工业废气肆意侵犯的清新空气……人类并不是地球惟一的孩子,更不应成为被娇惯坏的破坏力十足的蛊惑仔。至少在4月22日——地球日这天,人类应该自省。 空气、水、动物、植物,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地球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人类在地球上建立自己的霸权,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为所欲为的冷血动物的话,那么再仁慈的母亲也不会容许逆子的胡作非为。而当这种行为像癌细胞一样威胁到母亲的身体健康时,也许就到了人类生存历史戛然而止的时候了。 从绿色和平组织到《京都议定书》,从2008绿色奥运到“环保风暴”,从与电力公司大动干戈的环保高官潘岳,到只手创立中国“地球村”的环保女杰廖晓义。几十年间,从世界到中国,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和个人,保护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可能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但是,这样的越来越多却不是压倒性的,在短期经济利益面前,环保斗士们成年累月奔走呼号的形象,看上去甚至还有点像与大风车酣斗的唐吉诃德。对于某些人来说,环保和绿色GDP就像花园里的一盆万年青,摆在那里就是为做样子的。 对于一些企业的负责人来说,利润和经济效益才是至高无上的,而环保则永远是以后的事;对于一些老百姓来说,环保从来就是环保人士的事情,是无关柴米油盐的风雅事……于是“环保”就像母亲节的康乃馨一样绽放在4月22日的春光明媚里,然后在4月22日之外的漫漫岁月中悄然枯萎。 所以我们希望在地球日这天响起的警钟,能像叫早的闹钟一样每天在更多人的床头响起,希望这种“环保”的叫声能唤醒更多的人。因为人们要的,不仅仅是2008年一个明朗干净的北京,而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一个充满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和谐社会。 梁从诫白发长者的环保路 本刊记者/旺达 他出身名门,却不愿总被人拿长辈说事儿;他是中国最大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会长;他曾将滇金丝猴照片作为礼物送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给英国首相布莱尔写信,要求制止英国的藏羚绒非法贸易……梁从诫,一位白发长者的环保之路,带给他快乐,也带给他人希望! 年前的6月5日是第21个世界环境日。那天,一群深怀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北京郊外的一座古塔下,针对中国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一次大讨论。 这些与会者包括教师、作家、艺术家、编辑、大学生、新闻工作者和社会学家。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一个民间绿色环保组织于第二年春天诞生了,并依照“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宗旨给它命名为“自然之友”,而梁从诫先生便是“自然之友”的发起人之一。 自己的家园自己保护 身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梁从诫从祖辈和父辈那里继承了极高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驱使着他在73岁高龄时,仍在为中国的环保事业而不懈地奔走呼吁,使得环保从绿色高调变为身体力行。 回忆起当年的玲珑园聚会,梁先生说:“也许在未来的某天,人们会发现公园的聚会和‘自然之友’的成立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两件事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普通公民对环境保护终于有了自觉参与的意识,并开始有了行动。” 今年,“自然之友”迎来了它的第11个生日,在“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号召下,一大批具有环保观念的社会人士和大学生加入到了环保的行列,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梁从诫先生认为:“‘自然之友’目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团体,不会有能力使中国环保状况出现什么戏剧性的变化。但‘自然之友’确信:她的每一个呼吁,每一次宣传,都会在一些人心里留下回音,总有一天,这些回音将引起巨大的社会共鸣。” “‘自然之友’将不懈努力,使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的观念成为现代公民的意识,被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因为她相信,没有亿万人在环境问题上的觉醒,就不会有中国环境面貌的真正改变,也就不会有中国真正的现代化。” 自然之友 梁从诫先生关注环境问题缘于一个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期,正是中国的乡镇企业大发展之时,各地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人们从主流媒体上看到的也都是乡镇企业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息。 那时的梁从诫创办了一本叫做《百科知识》的杂志,他每天要接到大量的社会来稿。有一天,他从雪片般的来稿中发现了一篇特别的稿件,作者的视角很特别,透过乡镇企业的发展表达了对中国未来环境问题的忧虑。就是这篇来稿,第一次引发了梁从诫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思考。 从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到“自然之友”成立的十几年间,梁从诫经常思考自己该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参与到国家的环保事业当中去。官方的环保部门通常是从经济方面对污染单位和个人予以惩戒,而宣传这样的“小事”是不是需要有人来做呢? 让梁从诫感到欣慰的是,到了90年代中期,已经有很多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意识到了环保问题。“自然之友”成立之前,很多人无数次地在一起畅想人人都参与环保的美好前景。 1994年“自然之友”在北京八中会场上宣布成立的那天,与会的一位社会学者兴奋地说到:“我们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绿色组织。”梁先生听后,微笑着纠正道:“我们是一个民间组织,要从行动上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协助政府做好环保工作。” 正如梁从诫说的那样,十几年来,“自然之友”向国家环保部门递交了数不清的环保提案和建议书,也使得很多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 珍爱小动物 所有认识梁从诫的人都知道他喜爱动物,甚至连动物本身似乎也读懂了梁从诫对它们的感情。“自然之友”的张继莲主任是梁从诫的老朋友,她向记者讲述了一件让她为梁先生“捏了一把汗”的往事。 1999年,张主任陪着梁先生到青海去考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当地的藏族朋友领着他们从一个帐篷边上走过,帐篷门口拴着一只凶猛的藏獒。藏族朋友再三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到藏獒跟前去,并解释说这种狗对主人无比忠诚且从来不叫,一旦发现陌生人走近,一口咬下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他说的时候,梁先生一直笑呵呵地听着。过了一会,张继莲发现梁从诫不见了,从帐篷后面绕过来,发现他正坐在藏獒旁边,抚摸着它的脑袋跟它聊天。 “梁先生是一个长者,给人的感觉很严肃,每当他跟动物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个孩子。”张主任边说边忍不住笑了起来。 除了发生在工作当中的这些小插曲,梁从诫还有一件鲜为人知的趣事,他曾经给一只小猫当过“奶妈”。 早年梁先生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把当地农民打算扔掉的一只连眼睛还没有张开的小猫带回了家。每天下地干活时,有小孩的妇女都利用休息时间回家去给孩子喂奶,而梁从诫也跟着回去喂他的小猫。 梁从诫制作了一个很特别的小“奶瓶”,把奶粉装在滴眼药水的小瓶子里,每次给小猫喂上几滴,就匆匆赶回地里干活。居然就这样把小猫养大了,梁先生说那是他第一次养小动物,后来那只猫替他抓了很多老鼠…… 自备筷子去吃饭 在“自然之友”协会附近的几家餐馆是协会工作人员经常就餐的地方。从1999年开始,他们发现“这些人”总是带着自己的筷子来吃饭,几年下来从没改变过。“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一点上,梁先生坚持得最好。 事情的起因缘于1999年一次“自然之友”的讨论会,有人提起了树木的乱砍乱伐现象,话题也就转到了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上。梁先生说,连我们(自然之友协会成员)自己都在使用一次性筷子,你怎么去影响周围的人! 于是,从那次以后,“自然之友”的人再出去吃饭都不约而同地带着自己的筷子。到了今天,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为带筷子而配套使用的“筷子袋”。起初,餐馆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是嫌饭馆的筷子不干净,还向梁从诫做过解释:“我们的餐具也都是消过毒的,很干净。” 直到后来才明白,这些人带筷子是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为了环保。在“自然之友”的影响下,周围几家比较大的餐馆也已经用可以循环使用的筷子代替了一次性筷子。 最快乐的十年 随着“自然之友”在社会上的名气越来越大,梁从诫所肩负的重任已经远远超出了环保的范畴:农民工领不到工资的事情让他感到愤慨,从报纸上看到这样的消息,他说:“凭什么?凭什么不给人家工钱!”虽然觉得不公,但这些问题却又让他束手无策;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也让他苦恼…… 尽管如此,梁从诫仍然觉得1994年到2004年是自己生命当中最有意思的10年。他与“自然之友”一起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真正做了一点事情,这是他自身价值的体现。梁从诫把他的快乐传递给周围的朋友,也把他内心的善良和环保意识传递给了每一个走近他的人。 1998年7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到中国访问,邀请他出席在桂林举行的总统与中国民间人士干预环境问题的圆桌讨论会。梁从诫把一张中国金丝猴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当总统问到金丝猴还有多少只的时候,梁先生说大约不足1200只,并且补充说,这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的惟一红唇动物,克林顿望着照片说,“哦,那是我的表亲。” 梁从诫的环保之路(部分) 2001年9月12日,梁从诫代表“自然之友”出席由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举办的“两岸环境教育研讨会”并作发言。 2000年8月24日,梁从诫应聘为北京“奥申委”环境顾问;8月31日 梁从诫荣获在亚洲地区有极高声誉的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奖金5万美元全部捐给了“自然之友”。 1999年7月3日 梁从诫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与香港“地球之友”共同颁发的1999年获得“地球奖”;12月16日 梁从诫获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本领域最高奖项——“大熊猫奖”。 1998年7月2日,梁从诫给来访的克林顿赠送金丝猴照片;10月5日,当面向英国首相布莱尔,提交公开信,吁请他更有效地制止英国国内藏羚绒的非法贸易。 1996年3月上旬 梁从诫在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作了《大声疾呼,加强环保》的大会发言。 1995年3月,梁从诫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代表应邀到印度阿姆达巴德市参加印度“环境教育中心”研讨会;10月6-8日,应邀到华盛顿参加世界银行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年会”。 1994年3月31日 经文化部办公厅同意,民政部社团司注册,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获准成立,简称“自然之友”。 1993年6月5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自发的民间绿色讨论会“玲珑园会议”召开。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