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念世界地球日:讲述普通人的环保人生(6)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7:27 新世纪周刊

  王灿发的环保助人之路

  本刊记者/旺达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一位温和的学者一次又一次地站到法律面前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在教学之余把所有的经历都倾注到中国的环保事业?人称“及时雨”的法学专家王灿发教授有着怎样的环保之路?

  法学专家王灿发教授个子不高,脸上带着不加修饰的热情,跟人交谈的时候连眼睛里都带着笑容,看不出半点强硬。

  他的办公室位于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一座普通的单元楼里。和他一起办公的不是学者、教授,而是他的学生,他们跟老师一样热爱环保事业,成为“中国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的志愿者。

  在“中心”的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锦旗。自1999年开通“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热线”以来,王教授组织热心环境保护的法律专家向污染受害者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并为重大、典型环境污染案件的受害者垫付部分律师代理费和诉讼费。

  到目前为止,王灿发和他的法律帮助中心已经无偿受理了几百个环境污染索赔案件,为成千上万的环境污染受害者提供了帮助。如今,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受害者通过“中心”的热线电话与王灿发取得联系,渴望得到法律援助。

  环保概念初体验

  山东人王灿发第一次接触到环保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2年,他从吉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厦门大学任教,1983年王灿发来到北京大学法律系进修。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中国早期环保法规起草者之一陈正康的环境保护法课程。当时的中国,对环境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程度,只有国内两三个大学开设了相关课程。

  第一次接触到环境保护法的王灿发很快便被吸引住了,他隐约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迟早会成为中国的大问题,而环境保护法能帮助中国解决即将面临的环境困惑,同时也是全人类应对污染难题的一个途径。

  在北大选修了环境保护法之后,王灿发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他给厦门大学的负责人写信,表达了自己想开设环保法这门课程的想法,并很快得到了批准。从那以后,王灿发一边听课一边着手写自己的讲稿。尽管这让他很劳累,但却沉浸在幸福和兴奋当中。

  对环境保护法的兴趣引发了王灿发的环保意识,他说:“这是对人类很有用处的一部法律,在当时的中国还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再加上我本人很喜欢大自然,喜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渴望美好环境的愿望,所以决定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当中。”

  在厦门大学的第一堂环保课,王灿发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讲到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时候,王教授向学生们发问:“你们知道世界上两大风景画派出现在哪儿吗?”

  面对学生们的一脸茫然,王灿发继续说到:“这两大风景画派一个在荷兰,一个在英国,因为它们是海洋国家,海洋的气象变化和色彩变迁能够刺激画家的大脑,画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画。当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漫步海滩绝对是非常美好的感觉……”

  学生们很快就被他所描绘出的景象吸引住了。用王灿发自己的话说,尽管当年自己是厦门大学里丝毫不引人注意的、个子最矮的老师,但还是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使命感催生的帮助中心

  1985年,王灿发考上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以后分配到了中国政法大学,专门从事环境法的教学、研究工作。

  正如王教授最初预料的那样,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凸显了出来。1995年,江苏省邳州一个农民的4000只鸭子10天之内全部死光了,靠此为生的农民转眼间生活没了指望:住在窝棚里,贷款没法还,痛不欲生。

  农民想起诉排污单位,可法院不愿受理,也没钱交诉讼费、请律师。王灿发得知这一消息后,酸楚和使命感迫使他给这位农民去了封信,说愿意为他打官司。后来,他3次跑到邳州,经过一番论战,法院一审判决排污单位赔偿受害农民74万元人民币。

  这次胜利给了王灿发很大启迪:全国肯定有很多这样告状无门的人,于是一个念头悄然兴起——成立一个机构,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提供帮助和资助。他从1996年开始寻求资助,游说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到1999年11月1日,王灿发终于主持建立了“中国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

  “我们的律师出去打官司不但不要钱,还要出钱为污染地区做鉴定,再加上打环境案件的难度相当大,所以‘中心’成立之初根本没有人相信这会是真的。

  当淮河那边吃尽环境污染苦头的老百姓被告之有这样一个帮助中心,并能免费为其打官司时,还认为这是一个陷阱……”王教授这样叙述“中心”成立之初的情况。

  说起几年以前“中心”帮助的第一个案件,王教授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在1999年的11月份,“中心”的帮助热线开通不久后的一天。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一位居民打来电话说,自己的住宅旁边有一个建筑公司的搅拌站,搅拌机发出的巨大噪音已经把家中的墙壁震出了拳头大的裂纹。起诉到了法院之后,法院居然判自己败诉,无奈之下,他拨通了热线,在“中心”的帮助之下,他最终得到了赔偿。

  替受害人说话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市规划委批准卫生部的两个研究所在潘家园南里建动物实验室,作为饲养和解剖动物的场所。工程开工后不久,三位潘家园南里选出的居民代表来到了政法大学的法律帮助中心。

  “那里本来已经有了一个小型的动物实验室,解剖以后的动物尸体跟周围的居民垃圾扔在一起,夏天很臭,居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那么小的实验室已经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了,现在又要盖一个更大的,居民当然不能同意了。”

  王灿发教授叙述这件往事时,声音变得坚定而又坚决,“另外,当时正直非典时期,居民也担心做动物实验时,细菌跑出来造成疾病的传播。”居民们去工地抗议,跟施工单位产生了很大的冲突,连警察都赶来了,还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最后,居民们决定将北京市规划委告上法庭。经过现场勘查,王灿发决定带着他的两个研究生一起为居民讨一个公道。

  在任何一个城市里,规划委都是一个“实权部门”,这一点王灿发也明白,案子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之所以接受居民的委托,就是因为居民们经济上都比较拮据,请不起律师。“他们中除了退休工人就是下岗职工,有的人为了多挣些钱去医院做护工,专门照料非典病人,我认为帮助他们是我责无旁贷的义务。”

  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动物试验室距离居民区最少20米,新的规定要求是50米。而潘家园南里附近的动物试验室,加上一条马路的宽度也只有19.6米,按旧的规定都达不到标准。王灿发坚定地认为居民一定能够胜诉。

  这个案件让法院也很为难,经过了几次开庭之后,法院找到王灿发希望他能够劝说居民们撤诉。王灿发笑了笑说不行,老百姓肯定不会答应,在他的坚持之下,法院只得依法判决规划委败诉,停止了动物实验室的建设。

  “这是北京市第一个老百姓告规划委的案例,最高法院发了一个公告把这个作为典型案例来刊登。这个诉讼也给那些有权的行政部门敲了警钟,促使他们依法行政,接受群众的监督。不严格执法、不按照法律办事,老百姓会告你,同时也给了老百姓法治的信心。”

  法律帮助中心不但不收钱,还出钱帮助居民打官司的消息在北京不胫而走。为了表示对王灿发教授和“中心”的感谢,潘家园南里的居民们订做了一面锦旗送到“中心”。如今,这面锦旗静静地挂在“中心”的墙壁上,记录着王灿发和“中心”走过的足迹。

  且行且艰难

  在采访的过程中,每当提起那些向法律帮助中心求助的人,王灿发教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受害者都是弱者”。他说,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是一个法学家的价值追求,如果连正义都不能去维护,学法律还有什么用!特别是作为一个法学教授,维护正义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然而,当正义遭遇到经济利益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阻力。在河北著名鱼米之乡白洋淀,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河里的鱼虾大量死亡。当地的老百姓告状,却得不到当地法院的受理。王灿发得知这个情况,和法律帮助中心的律师、记者一起到当地去调查。

  没过多久,当地的一位县长带着两个镇长和律师一起来到了北京,找到王灿发,县长很委婉地表达了来意:“你们这个中心为老百姓免费打官司很了不起,外出办案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地方政府,我们也愿意尽一份力……”

  面对突然打过来的糖衣炮弹,王灿发很干脆地回绝了,“我们帮助老百姓是自愿的,不能收你的钱。”于是,县长又打起了情感牌,对王教授大倒苦水,“你帮了那些人就等于毁了整个白洋淀,没有旅游者,对整个白洋淀的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王灿发的回答是:“你要发展旅游业就不能污染河流,对外宣传搞得那么好又有什么用,旅游者去了之后看到的是一滩臭水……”说起这些办案的小插曲,王教授显得有些执拗,同时还有些担忧。

  “我们帮助案件最多的就是河北省,很多企业使用的都是淘汰的设备,用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来发展,不符合标准的印染、制革、小化工和制药企业到处都有。

  在河北唐山的乐亭县,一个小钢铁厂在不采取任何防污染措施的情况下生产,我们看到,开车的时候都睁不开眼睛,而当地的老百姓还因为上告被抓了起来……

  所以中心必须去帮助那些污染受害者。地方政府都希望发展经济,因为考核政绩看的是经济指标而不是环保指标。地方上的环保部门只是政府的一个机构,靠他们去严格执法是很不现实的。

  只能让老百姓行动起来对污染企业形成压力,寻求赔偿,让污染者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样就不能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从而遏制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

  经费有限帮助无限

  将一个无偿为老百姓提供援助的法律中心开办起来,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但如何让它运转并且维持下去却是最大的困难。

  当谈到这些,王灿发重重地叹了口气,每年他都要花费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向国外一些热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基金会,写申请报告,尽可能多地筹集基金。到目前为止,王教授已经为“帮助中心”申请了超过300万的经费,然而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王教授向记者举例:上个月到贵州省打官司,去了三个鉴定人和三位律师,往返的机票和住宿就需要3万元的支出;在福建南坪为当地老百姓所做的一次污染鉴定的费用也在10万元以上……所以,他还要不断地发现和寻找潜在的资助人。

  他说,成立“中国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的初衷就是要帮助中国的老百姓,而且是义务的,所以经费就只有筹集了……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又有一位远在湖南的刘姓受害者打通了热线。王教授的学生一边询问详细情况,一边在表格上做着记录。受害人讲述的恰好是王灿发不久前从别处听到的,并且一直在关注的一个案件。他立刻拿起学生的记录本认真地翻看起来,顾不上再跟记者多说话。

  王灿发说自己是个很难闲得住的人,他除了日常教学和法律帮助中心的工作,还正在着力起草7个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他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环保奔走和呼吁。看来,他的环保之路只能是越来越繁忙了……

  王灿发的环保之路(部分)

  2001年、2002年,为了培养一批熟悉环保诉讼的律师和法官,中心先后在全国招收了100名律师和50名法官,进行“环境法律实务培训”……

  2000年,著作《环境法学教程》,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9年11月1日,“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成立,同时开通了全国第一条"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热线”(010-62267459)

  1996年,为创办“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开始寻求资助,游说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

  自1994年以来开设"律师信箱"专栏,以严律师的名义回答全国各地读者有关环境法的疑难问题200多篇。

  1988年,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从事环境资源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1985年,考入北大环境科学中心读研究生。

  1984年起在厦门大学法律系从事环境法的教学工作。

  1983年,王灿发来到北京大学法律系进修,初次接触环保法。

  1982年,在吉林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到厦门大学教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