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官员财产申报尚无法成为反腐败利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4:46 民主与法制时报

  最近,有关官员财产申报有望写进《公务员法》的消息不断、议论不少。大多数人乐观地认为,这项“阳光法案”将会成为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有力武器。但是实际上,在当前社会监督体系不尽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不完全配套的情况下,即便是官员财产申报能成为一项制度,它对腐败的抑制作用也是有限的,期望通过官员财产申报来打击腐败还不太现实。

  应该肯定的是,将官员财产申报从法律层面予以明确,从制度设计的初衷来看,确
实对于遏制官员腐败有一定的作用。因为从官员的财产情况,不说是纪检监察人员,仅一般老百姓就能从中判断出官员是否腐败。不过这个前提是官员的财产必须如实申报,但是哪个贪官会如实申报自己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呢?我国早在1995年就出台了官员收入申报制度,但从收入申报中查出的贪官有几个?哪个贪官不隐瞒其“灰色收入”呢?由此看来,仅有申报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监督措施和强制性手段,可采取诸如公开官员财产制度、发现不实先就地免职再查问题等措施来强力推进这一制度的落实。

  再好的制度缺乏有力的执行也是一纸空文。为了打击官员腐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反腐制度,没有哪一条规定允许官员可以腐败,但官员腐败现象为什么还会屡屡发生呢?最为根本的是这些制度在落实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形,而且这些制度有可能本身就是靠某些腐败官员来执行的。更何况我们的某些制度本身还存在一些不尽完美的地方呢?比如,199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明确提出对官员的收入实行申报。但是《规定》出台10年来,基本上流于形式,对于遏止腐败的作用十分有限,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足为怪,因为《规定》明确只申报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等四类合法收入,对于非法收入并没有要求申报,合法收入的申报当然不会出现不真实的情况,因此《规定》中的处罚措施也就形同虚设。

  出于对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人民群众期待从制度上遏制腐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仅指望制度就能解决问题显然不切实际。因为当前存款实名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金融信息体系也不完备,官员的财产动向很难查清;纪检体制和司法制度存在的某些缺陷,可能无法确保对官员财产的调查制度得以落实;社会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则会给腐败者留下规避的空间。这些相关配套的制度、体制、机制只要哪一项缺失,财产申报制度的“阳光”就可能会被迷雾遮蔽。方家平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