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最有争议的DJ 电波里的韩乔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17:08 新周刊

  万峰之存在,似乎只为了印证时代变化之快。他们受着经典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训练,活在一个富含传统以优雅蕴 藉闻名的城市,却在讨论一个早已后现代化了的话题。

  文/朱坤图/周借

  和万峰预约好三小时的访问一直被延长,最后成了四个半钟,差点误了回上海的火车
。路上重听采访录音,才发现万 峰的凶真是名不虚传,这个下午他先后骂过午夜电台主持、视性为儿戏的小屁孩、王朔、葛优、素质低下的政府官员、女儿学 校不负责任的外教、一夜成名的电视主持人董卿、刚刚过劳死的陈逸飞,以及余秋雨,等等,等等。他骂人的声调越来越高, 背景是我连绵不绝、此起彼伏的笑声。

  说实话,我是抱着不好的印象去的。在网上,万峰语录和韩乔生语录有着同样的传播率与评价,甚至更坏,《伊甸园 信箱》,这个位居二线城市非传统大台的非黄金时段性节目(竟然在深夜),可能是中国民间最口口相传的节目,而万峰,也 堪称中国最富争议的DJ。在杭州,《伊甸园信箱》是浙江电台收听率最高的节目,借助网络与卫星,他的节目甚至在加拿大 温哥华与德国海德堡都有听众。在网上,他的名字与粗暴、凶、顽固、封建等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许多人骂他又离不开他,就 像我们对待韩乔生一样。他们刚刚写完骂万峰的帖子,马上又对晚上的节目翘首以待,觉得实在不过瘾了,还要伪装成未成熟 小男孩,问一些千奇百怪、匪夷所思的性问题,目的是博万峰一骂,回来继续编织新笑料。

  “多数人还是向往爱情的”

  万峰今年59岁——一个多多少少总该知点天命的年龄。明年,《伊甸园信箱》开播十周年,也是他理应退休之年份 。尽管9年来对他的质疑连绵不绝,有些写给他的投诉信直接寄给了台长,可是每晚11点,人们还是定时打开收音机,听一 个年近60的老头子,用带急促江浙味儿的尖锐高音,屡屡地大发雷霆。毕竟,愤怒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情绪之一。

  万峰这么形容自己的愤怒:“一个愚蠢问题抛过来,我就像原子弹点着了一样,又一个愚蠢问题,我就成了氢弹大爆 炸。”又说,“一怒之下,真想打人。”这种出离愤怒的情形在当他看见两个中学生在公交车上搂搂抱抱当众亲热而达到高潮 ,他像个受惊的处女一样动容:“啊哟哟,羞死人,简直不堪入目。”

  他可以接受在黑暗角落里搂搂抱抱,用他的话说,“耍流氓也可以”,但绝对不应该在公交车上有身体接触。这种残 存着上世纪70年代光辉的公众责任感促使他在节目中板起面孔,当轻浮的男人炫耀自己睡了多少女人,幼稚的男人抱怨自己 的性器太小,愚蠢的女人为了男人一次次堕胎时,万峰毫不留情地大加训斥。

  万峰有个女儿,1980年出生,女儿常称呼他是“老顽固”。万峰说:“不是我封建,而是你糊涂。”主持性节目 9年,万峰仍保存着清教徒式的婚恋观,可以归结为:性必须以爱为前提,恋爱必然指向于婚姻,道德高于高潮,未婚先孕、 未婚同居、婚外性行为都不可接受,男人要有责任感,女人则要有足够的智慧等等。但他的理论框架却时时遭遇现实之困境, 35岁的中年夫妇分居两地,是否有各自找情人的必要?他想了又想,给出的建议是:“可以,但是必须让你妻子知道,并且 她也有找情人的权利。”而这种看似公平的行为既不道德,显然又不具实际操作性。

  现在万峰也会检视自己的婚恋观,他会拿出恩格斯的话来质疑婚姻制度,“一旦娼妓消失了,一夫一妻制还会存在吗 ?”又说依照马列主义观点,“一夫一妻制,从来就不是为保存爱情而存在的。”但无论怎样,他还是坚信,“多数人仍然是 向往爱情的。”

  “最后一批毛泽东时代理想主义者”

  上世纪80年代万峰一定读了许多书,他不断地引用朱光潜、李泽厚,直至马克思恩格斯。万峰说自己是“最后一批 毛泽东时代理想主义者,有社会正义感,有操守,而且有责任感”。因此他从不看国产片,觉得冯小刚、王朔等人“俗”,“ 太可恶”,看陈逸飞“胖胖的,怎么看都不顺眼”,大学生太幼稚,“大学老师都干嘛去了”,这国家素质太低,“政府官员 太没素质”,他像个老怀才不遇的书生,又像个隔绝世事已久的老愤青,抒发着对岁月渐长、社会进化满怀的牢骚。

  万峰的“爱人”有一天打开收音机,听丈夫的节目听了几分钟,关掉了。“啊哟哟,怎么那么凶。”生活中的万峰看 起来却很平和,一点都不尖刻,“甚至有些木讷”。他个性敏感,“谁喜欢我谁不喜欢我,我很快就能看出来”。自言生活中 “饱尝别人的尖刻与白眼,一直受压抑”的他也不乏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节目中锋芒毕露,生活中迟钝木讷未必不是生存 手段而已。

  万峰不知道解构,不知道后现代主义。他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话语方式、表述技巧,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定型之 后就再没更改过。尽管他不断地读书看报,但也只是为了他已构筑好的内心世界寻找注脚而已。他之存在,似乎只为了印证我 们时代变化之快。他们受着经典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训练,活在一个富含传统以优雅蕴藉闻名的城市,却在讨论一个早已后 现代化了的话题。

  他对社会的解读也是简单直线型的,十分书生气,为什么全社会性的素质低?“就是因为不学习,不读书,不看报” 。不知怎么,万峰总让我想起堂吉诃德,为了一种早已过时了的理想,虚妄地与看不见的敌人做着无谓的抗争。结局怎样,大 家一目了然。

  相关专题:新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