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海外年轻人玩转上海方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4日17:07 新民周刊
海外年轻人玩转上海方言(组图)

由上海话Rap起家的“黑棒”成为国内著名的hip-hop组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海外年轻人玩转上海方言(组图)

钱乃荣教授讲授上海方言课


  很奇怪的,这些身在海外的年轻人,似乎比身在上海的同龄人更认同自己的母语,对上海话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是他们用实际行动举起了保护上海话的大旗。

  虽然,专家们还在为沪语流失和沪语文艺的式微而大声疾呼;舆论也在大力保护上海方言和坚持推广普通话之间左右徘徊。但是,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用上海话唱歌,用上海话写作,办上海话网站,他们或许不是那么严谨,但他们玩得那么
开心自如,他们让上海话重现活力。

  上海话Rap

  比这批上海小青年上海话说得更好、更标准的上一辈人,可能不会想到,有人居然能用上海话唱歌!而且是当今流行全球的hip-hop,一种老一代人比较难以认同的表达形式。

  上海话Rap已经在坊间流行了不短的时间,网络是最好的载体。最早的上海话Rap可以追溯到2001年,那时候有一首《No.1》在网上广为流传,因为新奇,也因为确实把hip-hop的味道做出来了。这个做《No.1》的MC Tang就是后来签约EMI的“黑棒”组合的成员之一——小狮子,《No.1》这首成名作后来出版了单曲,可是因为各种因素的考虑,改成了普通话版本,当然就没有原来的韵味了。至今,那些从事上海话Rap的同仁,都会提到MC Tang,并且好像开山鼻祖一样。

  小狮子小学毕业就去了美国,他的上海话是跟外婆学的,所以还保留着不少老的词汇和发音。在美国,对外通常说英语,回到家里,就说上海话,反而是普通话使用得比较少,这也是为什么他对上海话特别有感情的原因。小狮子在美国接触到hip-hop的音乐,并爱上了这种表达形式,回到中国,他经常和一班喜欢hip-hop的朋友在一起。有一次,他们一起在DKD酒吧开派对,完全出于好玩,小狮子上台即兴唱了一段上海话的Rap,大受欢迎。这次经历启发了他,小狮子开始试着用上海话freestyle,“我发觉上海话接近英文的语感,Rap很好听,所以做了一些这方面的音乐,玩得很开心。一些朋友经常一起交流,《No.1》就是在那时产生的。”小狮子回忆说。现在他已经签约唱片公司,虽然有时还会“白相”一把上海话Rap,但应公司要求,为了扩大受众面,主要演唱国语hip-hop。他们的专辑中,唯一的一首上海话歌曲是《霞飞路87号》,里面有周璇唱“天涯歌女”和上海话儿歌,更多的是浮光掠影,不如《No.1》那样根植于上海这块文化土壤。只要是上海人,相信会更怀念《No.1》时代的MC Tang。

  后来的一些唱上海话Rap的人,或多或少都受了MC Tang的影响吧。加脏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比较有名的MC Lucy《上海K姐之歌》、喷嘭乐队的《回去种田》和某女生的《东航空姐上海话Rap》,都不同程度地沿袭了《No.1》的风格,过多的脏话也使得这些歌曲很难摆脱“地下”的状态。“并不是说脏话才可以Rap的,上海话Rap完全可以没有脏话”,小狮子说,“dissing(指对不公正斥责的回击)是hip-hop文化中的一种,刚刚开始做Rap的人比较容易加入脏话。美国的hip-hop一般确实都有敏感词眼,但更重要的是反抗精神,而不仅仅是粗话的形式。”

  做上海话Rap的很多都是有留洋经历的青年人,当然现在也带动起本地的上海人一起探索。以为一直都觉得上海话比较硬,不适合唱歌,想不到今天也能听到上海话的歌流行起来。采访最后,小狮子说:“希望前辈给后来人多一些支持,说不准不要紧,因为我们都很努力地做上海话音乐。”

  上海话网站

  有个网站叫“上海人”(www.shanghaining.com),注意到它是因为几乎所有比较著名的上海话Rap在这个网上都可以下载,除此以外,它彻头彻尾的上海话表述也让人眼前一亮。比如网站的栏目标题有“谈谈山海经”、“领领行情”、“翻翻行头”、“熟门熟路”等,很有亲和力。最有意思的是网站首页左上角醒目位置上有一个专门介绍解释上海话词汇的板块,每次刷新都会出现新的词汇,比如“吃生活”、“发嗲”、“有腔调”等等,而这些都是由网友踊跃提供的。

  网站的创办人陈雷清,与小狮子的经历有点相似,他9岁就去了美国旧金山,除了英语,就说上海话。后来,他与美国的一些上海籍朋友在MSN上聊天,经常会习惯性地使用上海话打字,这时他就想到要做一个关于家乡上海的网站。那时,他每年都会回上海,每次返美,都会带去一些上海的新信息。于是2003年他做了网站“上海人”介绍上海最时尚的玩意,也就是“白相点啥”,最初的功能仅为上海、美国两地的朋友提供交流的平台。后来,网站人气越来越旺,他也成立了一个公司做“上海特色文化的东西”。比如举办派对,策划各种活动,这其中就包括了上海话Rap的派对和上海DJ夜生活;还有与模特公司合作,进行“上海嗲囡囡”的评选。2004年12月,陈雷清决定定居上海,好好进行他的“上海人”事业。

  以“上海人”网站为中心,聚集着一群“白相”hip-hop的朋友,陈雷清说,“原来讲到上海话的文艺形式,只有沪剧、滑稽戏,真没想到还可以唱歌,而且还这么好听,这么有腔调”。去年7月,他们组织了4个乐队在上海新天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上海话Rap演唱会,那天一共唱了十多首原创的上海话Rap,来了600多人,场面空前。陈雷清准备今年夏天再办一次,据说已有唱片公司对此很感兴趣,准备签约这些歌手。

  “我们以娱乐为主来推广上海话”,陈雷清说,“很多年轻人忘记上海话了,把上海话与fashion联系起来,会调动起年轻人对上海话的兴趣。我们网站主要的网民都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同时,陈雷清也承认“上海人”网站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网站,在用字方面比较随便,不一定准确,不过,他很愿意在将来推出上海话写作专栏和类似English Corner的“上海话角”。

  相对“上海人”网站的“白相”态度,另外几个关于上海话和吴方言的网站则显得比较严肃。比如“江南雅音话吴语”网站(www.wu-chinese.org),里面有对吴语的溯源寻根,也有关于语音方面的研究,而网站的主人网名“寂静之声”,是在上海刚走上工作的同济大学毕业生。另外一个网站叫“清籁山房”(www.Sinolect.org),主要是关于吴语和江南文化的BBS讨论区,网主祁嘉耀与“上海闲话ABC”等人正在就上海话和北部吴语的拼音方案在BBS上作讨论,引来很多关注。他们还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BBS上讨论过审定上海话的用字。

  上海话写作

  “上海闲话ABC”曾在BBS上发过不少用上海话写的法国随笔,统称《看图说话西游记之欧洲》,写到“俄罗斯女歌手”、“罢工”、“法国汤团”等等,很有意思。实际上,热衷于上海话写作或者说正在实验上海话写作的,绝不止他一个。

  用上海话写博客,林昱因此而小有名气,她的博客叫“麦格·壶(铜铞)”,有一些用上海话写的东西,也对沪语音、字等做一些讨论。林昱介绍说,因为博客是私人写作的方式,她才用沪语写,把心里想的上海话直接记录下来,一般在公共媒体上她还是用普通话写作的。“最初是在MSN上聊天,很自然地会穿插一些上海话的词汇和句子。但这还算不上书面的东西,直到有一次看画展,回来后我用上海话写了个观后感,觉得原来这样也可以写作,很有新奇感。于是就起意用上海话写博客。”林昱说有时候给公共媒体写随笔,也会漏出上海话,有时就跟编辑据理力争,也有时被改了,就发现少了原来的那层感觉,有些遗憾。

  另一个热衷上海话写作的是网名“毛豆子”的毛晓玮,她也身在美国,还嫁了个老外,但是对上海话却充满感情,甚至还教老公上海话。“毛豆子”有个网站,叫“毛豆子的毛豆里”,里面有不少她的上海话文章,另外还开了个BBS,叫“毛豆子的客堂间”,主要就是提供海外的上海人和上海本地朋友一起交流。“那个论坛变成一个东看上海西望美国的谈话空间。因为拉的是家常,议论的是上海的事,或者在海外吹不到上海风的郁闷,自然不少帖子和回帖便是以口头语的形式写下的‘的的笃笃’上海闲话”,“毛豆子”说,“那种家常的生腥气、烟火气跃然纸上,千山万水的地理之隔顿时灰飞烟灭。”从此,“毛豆子”对上海话写作有些痴迷,她说:“在美国,我的工作、我的居所、我的服饰、我的付账单或娱乐的方式都改变了,唯有那本能的带上海味道的写作是我最后的一张精神返乡证,这是上海话写作最大的乐趣。用上海话写作也调整了我的写作心态,觉得它不再是一件艰巨的事,它只与日常相关。”不过相对于完全的上海话写作,“毛豆子”比较喜欢把上海话与普通话夹杂在一起写。

  根据林昱和“毛豆子”的写作经验,她们都觉得“上海话写作最大的困难是输入的困难和很多字不知道怎么写,上海方言的写法好像没有一定的规范”。如果按音随便写字,自然会造成混乱,但如果按照沪语词典中比较公认的写法,输入起来又会非常慢。

  “上海话的式微很多都是在我们这一代起头的,所以我觉得复兴上海话也同样应该从我们开始,应该给上海话一个登堂入室的机会,也让年轻人有一些说上海话的语境,让人觉得说上海话不是鄙俗的,而是一种我爱上海的体现,是理直气壮的。”“毛豆子”最后说。

  上海话Video

  青年导演程亮经常上“毛豆子的客堂间”,他也是个对上海闲话和上海文化非常执著的人。当他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学生时,他就开始拍上海的故事,并且使用上海话的同期声。程亮的理想是将来拍摄具有上海风情的电影,并且完全使用上海话。

  至少现在已经有了个模本,“第六代”导演贾樟柯一直使用山西演员和山西话拍电影,即使转到“地上”的第一部作品《世界》亦没有脱离山西话,反映的还是山西人。贾樟柯使更多的人关心山西这方水土,好比赵本山让全国人民都注意到了东北曲艺,他的成功给了程亮更大的信心。

  程亮比较出名的一部作品是《霞飞路》,16mm短片,记录的是中学时代的记忆,还夹杂着对老上海的怀旧。主人公冯喆除了向往周璇、阮玲玉之外,还偷偷跟随邻班美女陈淑芸。陈淑芸白天在学校念书,晚上打扮起来出去玩,立志要在20岁之前把上海所有好玩的都玩遍。忽然有一天陈淑芸从学校消失了,传来的是嫁了大款之类的众说纷纭。演员用的都是非专业的,大多是程亮原来的同学和老师,主人公基本上都请人物原型自己扮演自己。全篇都用了上海话对白,很浓的上海味道。这部作品曾获得香港“电影神话短片节优异奖”。程亮的其他上海话短片还有《亭子间嫂嫂》、《上海小姐》、《存盘》等等。

  能用上海话拍大片是程亮的梦想,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反映上海原生态,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现。票房是主要的问题,投资方怕上海话电影在全国市场没有号召力。程亮提出,除了加字幕,可以考虑加国语音轨,这样在上海就放上海话版本,吴语区以外可以推普通话版本。以前电视剧《孽债》、《夺子战争》等都做过类似的尝试。

  或许正如作家陈丹燕所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写上海,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我好奇。我是作家,所以我把我的好奇放在自己的写作里;那么,如果有人喜欢用DV来表达,他就把自己的好奇放进影像里。”

  随着DV的普及,更多的上海青年人抱起了摄像机,拍摄他们熟悉的都市和人情,上海话越来越多地进入DV甚至Movie,也是非常自然的了。

  因为好奇,前文的那些年轻人共同行动起来“白相”上海话,走上了“保护上海话”的前线。 撰稿/钱亦蕉(记者)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