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老大老二是天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7:04 时代人物周报

  有人研究过,在非独生子女时代,一个家里的孩子堆里,老大跟老二的关系总是不很融洽,小时候甚至会拳脚相向——用现在的时事语言概括就是“不和谐”。

  不和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父母给老大和老二的宠爱是有区别的。一般给老大的多一些,到老二时,对父母来说,可能到了“宠爱疲劳期”,给老二的宠爱往往不如给老大的那样具体和全面,所以老二对老大总有一些不满和怨恨。二是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
老大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持续获得父母的宠爱,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采取各种方式对抗老二。

  老大和老二争宠的状态,实际上是“兄弟姐妹政治”的表现,尽管都有血缘关系,但是其中也有“政治活动”。

  在泛经济时代,很多人会对“政治活动”这个词非常敏感和反感,但实际上“政治活动”无处不在,所以才有对抗和争执,才有期望和谐的美好声音。

  在企业界,在更小一点的范围,在每个行业和地区的老大和老二之间,每时每刻都有“政治活动”发生,在一些行业里,一旦战火正浓时,也就是行业老大和老二斗得正酣之时。

  跟一家人里的兄弟姐妹一样,行业老大和老二是天然的敌人。老大为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和财务报表、以及银行户头上的数字,一定会非常残酷地压制老二,而老二为了抢夺老大拥有的地盘和荣耀,一定会费尽心机地搞掉老大。期间的争斗,比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之间的老大和老二的争斗残忍多了,甚至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在商战领域,争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最激烈的往往就是发生在同一行业或者同一地区的老大和老二之间。近期,梁昭贤领导下的格兰仕跟何享健领导下的美的集团出现过节,双方在微波炉领域开始较劲。这两个企业同在广东顺德,被称为“同城兄弟”,在微波炉领域,可能分别处在老大和老二的位置。

  缘于此,双方“为波而战”,这兄弟俩最近开始斗嘴了,先是美的说格兰仕诋毁美的微波炉产品,格兰仕声称对有关人士已经做了处理。随后,格兰仕发起反攻,四处诉说:“美的空调在众多终端广告宣传品上打上空调‘出口第一’欺骗广大消费者……中国空调企业真正出口第一的是格兰仕。这对格兰仕名誉产生巨大伤害。”于是,“同城兄弟”之间整得不可开交。据说双方还互相放风:公堂上见。

  同行业老大和老二打架,在奶业也曾经发生过。伊利和蒙牛几乎是同行业的老大和老二,在内蒙古地区理所当然是老大和老二。伊利在郑俊怀执政时代,曾经发生过伊利的公关公司四处发布文章诉说蒙牛“不是”的文章,最后公安机关介入了事。现在看来,伊利和蒙牛的关系似乎变得比较和谐了,同是同城兄弟,相互间总是可以谅解的。只是,老大跟老二之间是永远的天敌。所以不知道这种和谐能维持多久。

  老大和老二的争斗,一般有三种结果,第一种是双方握手言和,保持现有的和谐状态。第二种是双方融在一起,变成一个更强壮的老大,联手对付虎视眈眈的昔日老三,如今的老二。第三种就是两败俱伤,让出了老大和老二的位置,让老三和老四分别成为了老大和老二,于是,老大和老二的“政治运动”就这样延续下去。上述三种结果几乎都能找到实例去说明。不知道,现在的老大和老二们,会选择哪一种结果,老三和老四们看中了谁的位置。

  谁是普通劳动者

  -丛容

  “五一”一到,屏幕上的主角立马换了:从拖着长辫子的清宫遗老变成了满面红光的工人农民。虽然只是几分钟的片头,也总算显示了对普通劳动者的重视。

  小时候学过一篇名为《普通劳动者》的课文,讲一个红军出身的大干部在水库工地上和群众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最后在挑担子时被部属无比惭愧地拦下来,而那个刚才还和他同吃一块咸菜的小伙子则无比惊讶和激动地瞪大了眼睛:你是部长?

  中国人有着崇尚劳动的传统,古代的帝王虽然四体不勤,每到春季也必亲至郊外,扶犁扬鞭以劝农桑,为天下表率。如今劳动进化为社会化大生产,我们鼓励劳动的方式也与时俱进,人们热爱劳动的热情有增无减。胡润的富人榜出来,榜上榜下都有人不服不忿;但是评选劳动模范,人们却踊跃之至,主持人、体育明星、经济学者……一个都不能少。

  不过这种转变有时也让人转不过弯来,包括此次被评上劳模的经济学家林毅夫自己也连称:没想到。他说,我印象中的劳模也是像张秉贵、王进喜这样普通人中的英雄。

  劳模最辉煌的时候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这个当选劳模的机会曾是他们改变一生命运的契机。即使在工人阶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年代,脱离一线劳动的“转干”仍然是很多当时国营厂工人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个表彰普通劳动者的光荣榜恰是他们脱离普通工作岗位飞上枝头做凤凰的机会。而李素丽一旦成为劳模之后,也把她著名的微笑从公交车上转移到电视屏幕。

  夜看话剧《父亲》,老劳模老杨头一家在五一节欢天喜地地摆酒,庆贺他的大儿子从一个普通劳动者升为排名第九的副厂长。对他们来说,这才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是今后生活的希望。在长达20年的国有企业转轨、转制,产业升级之中,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失去了工作,对于他们而言光荣何在?当劳动成为一种必须的生存机会和随时会失去的权利,谁还需要别人来“鼓励”?这种披红挂彩游街式的宣扬又有多大意义?

  剥下神圣的外衣,劳动力只是一种生产要素,它和土地、资本一起构成经济的组成部分。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创新,包括技术、制度和产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换而言之,不是王进喜的劳动推动了社会进步,而是他发明的打井新方法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其鼓励劳动,不如鼓励创新。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解释当今社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的情况下不同劳动的价值,才能解开为什么普通劳动者“台上最光荣,台下最贫穷”的死结,走出表面崇尚劳动私下鄙弃劳动的心理怪圈。艾爻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