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批量制造100万个百万富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6:52 外滩画报 | ||||||||
楼市上涨重组财富格局 “财富效应”让人欢喜让人忧 按上海存量房2亿平方米计算,仅房价上涨,就在五年时间里让上海增加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账面财富。换句话说, 通过五年的时间,上海生出100万个百万富翁来。楼市的上涨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一大批人的生活方式。
外滩记者见惊雷/报道 七天和一个亿 一座城市,在7天时间里,餐饮消费达到1亿元,这是哪座城市? 答案是上海。 上海市经委的统计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五一”黄金周期间,上海商业375家大中型企业共实现销售额26.15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4%。其中,仅餐饮消费一项,全市就吃掉了1亿多元。 其实不只是黄金周,即使在平时,上海餐饮业的生意也非常好。大部分像点样子的饭馆,总是需要订座才有机会进场 消费,排队吃饭也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和餐饮生意一样火爆的,还有出租车。“1992年到1993年的时候生意最好,1997年到1998年的时候 生意最差,现在又好起来了。”一位做了多年出租车司机的师傅告诉记者。 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这两年上海文化演出市场也空前繁荣。动辄几百上千一张门票的艺术演出,总是吸引很 多人慷慨消费。今年3月,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的《剧院魅影》在上海大剧院盛演100场,票房收入6500万元,创下了 演出市场上的一个奇迹。据统计,总共有17万人观看了《剧院魅影》,每人平均消费400元人民币。 上海工薪族的平均收入大致是每月2000元。下馆子、打车、看演出,其中任何一项都属于非必需消费的项目,而 且动辄四五百,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精明的上海人如此潇洒地消费呢?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一笔意外的收入。 楼市成了财富最重要一个源头 2000年的时候,上海的房价在每方米3000元-5000元,现在则是8000元-10000元,平均每平 方米涨了5000元。按上海存量房2亿平方米计算,仅房价上涨,就在五年时间里让上海增加了1万亿元人民币的账面财富 。换句话说,通过五年的时间,上海生出100万个百万富翁来。 上海总共有1700万人口,以每户四口人计算,在楼市的上涨过程中,每个家庭多出了超过20万元的财富。 周先生就是一个楼市上涨的受益人。2001年,他在人民广场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100平 方米的房子。后来,当这里的房价涨到每平米8000多元的时候,他又通过银行贷款买下另外一套。 现在这个地段的房子均价已经超过了26000元。在这四年时间里,他的财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套房子出手, 他赚了400万元,相当于1年100万元。 在上海,像周先生这样随着楼市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发财的人并不少,他们用起钱来当然不会太吝啬。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副秘书长、著名金融学家杨鲁邦教授认为,上海楼市的高涨和繁荣,其根本因素在于,从2002 年8月央行开始实施积极的货币扩张政策,导致资金价格历史最低;其次是因为鼓励消费信贷,提倡大家提前消费,大量的房 产潜在需求在廉价银行贷款的帮助下提前释放。 与此相呼应,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1998年的426亿快速增长到2004年的1.5万亿,如果再加上房地 产开发贷款,这一数字达到2.5万亿人民币,超过了全国居民存款总额12万亿的六分之一。 而在上海,每年新增的贷款有高达76%属于房产贷款。 同时,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下,大量的国际热钱进入到国内的房地产领域,进一步炒热了整个楼市。作为最有最有活 力的大都市,上海还吸引了港澳台3000万同胞以及大量海外华侨前来置业投资。这些因素共同将上海楼市拉到了历史的高 位。 “财富效应”:财富从楼市溢出 根据《非理性亢奋》一书作者、耶鲁大学教授RobertShiller的调查,房屋价格每上升1美元,美国家 庭消费便增加4至6美分。 这个原理在金融学家杨鲁邦教授的家里得到了验证。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杨教授的儿子儿媳邀请父母去无锡旅游,四人总共需要花费1700元,每人要出400 多元。儿子积极性很高,觉得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但杨教授和夫人却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儿子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租给 别人住,每个月有大约2000元的额外租金收入,出去玩的花费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可我和老伴不一样,800元是我们 一个月的生活费用,我们舍不得。” 这就是所谓的楼市“财富效应”,它包括财富扩张效应和财富收缩效应。 20世纪90年代初,香港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累积了大量财富。1990年与1970年相比,香港银行 存款增加了81倍,财富的积累使当时香港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极其旺盛,房价以每年超过二成的速度飙升。20世纪90年代 前7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一共为香港带来约7万亿港元由通货制造的额外财富,相当于香港在这7年间生产创造出来的本 地生产总值的总和。 然而一场金融危机,泡沫应声而破。房地产价格急速回落,社会财富萎缩,香港由此进入财富收缩效应的时期。据专 家计算,从1997年10月,到2002年年底,5年的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 生产创造的本地生产总值还要多,也超过1997年前7年因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上升而增加的财富总量。 “在房价上升过程中,消费者消费的是利润,一旦房价有损失,消费的就是自己。”杨鲁邦教授说。 七年大限 在国内,早在2002年年初,中国银行在其内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就根据过往房产周期7年期限,对国内自199 8年起步到2002年已达五年的房产上升周期,提出风险警告。 2003年7月,人民银行开始从金融层面上对房产过热进行调控,但由于房地产关乎地方经济等多种原因,这次调 控基本没什么效果。2005年是自1998年房价上涨以来的第7年,在银行、房地产主管部门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调控 下,上海房产过快增长的势头有所遏制。 不过,杨鲁邦教授认为,房产泡沫已经形成,形势仍然严峻:“如果美元升值,就是国内房产泡沫破裂的导火索。” 他认为:“房地产泡沫不会像股市泡沫那样,一旦破裂而引发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崩盘。原因是房地产属于不能移动 的资产,其流动性差。但房地产泡沫会导致货币政策的紧缩,对经济增长有制约作用。当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不仅使消费者 负债累累,而且导致金融机构破产,从而爆发金融危机。这对经济的危害程度较之股市泡沫破裂也就更为巨大。” 根据香港的经验,一旦财富收缩效应形成,首当其冲的就是街上密密麻麻比便利店还多的房产中介公司,很多公司会 因为没有业务而倒闭。同时很多贷款购房的白领以及中产阶级可能会沦为“负产阶级”,从富翁沦为“负翁”。同样,在财富 收缩的情况下,其他行业的发展也将受到明显的制约。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