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外滩评论-意见领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16:52 外滩画报

  党国英:现行大城市户籍制度几乎乏善可陈

  就近日媒体披露的部分留京指标被炒卖一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日前在《新京报》著文, 称中国的改革总体形势日新月异,但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似乎举步维艰。

  文章说,户籍制度作为一种政府强制实行的人口登记制度,可以有这样几种主要功能:一是为政府工作提供信息;二 是为控制人口流动提供手段;三是为一个城市或社区提供人口准入门槛;四是为政府提供识别服务对象的手段;五是可能会为 社区公共资源选择性供应提供手段。文章认为,上述这些户籍制度的功能有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而有的则服务于计 划经济体制,已不具有积极作用。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大城市现行户籍制度似乎早已不能充分体现上述功能。

  文章认为,大城市户籍制度现在已经不具有完全的信息服务功能。以北京为例,估计有数百万左右的人口未获得登记 ,但这些人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迁徙,政府不仅不能阻拦他们,反而在经济发展上依赖他们。一个“丑陋”的做法是在计算城市 GDP总量时考虑了这些移民的贡献,但在计算人均GDP时又予以“忽略”。

  文章还指出,现行大城市户籍制度的确给政府减轻了不少负担。例如,北京市就不需要给“外来人口”提供和北京市 民一样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帮助。这形成了事实上的歧视。而另外一方面,在大量“准公共服务”日益货币化的情形下,大城市 的公共服务已经不可能仅仅瞄准户籍居民。外来穷人也在享用北京的马路,尽管他们享用的面积比较小;外来有钱人照样可以 上北京的好中学,而没有钱的北京人也未必能进入好中学。

  文章最后说,不论怎么看,现行大城市户籍制度几乎乏善可陈。经过多年改革,政府对资源的垄断程度大大降低,社 会生活的市场化、货币化程度提高,这导致了户口含金量的减少,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户口早已没有任何含金量。大城市 户口也在贬值:一个留京指标卖到1.5万-3万元,这不是一个大价码。而如果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改革继续向前,总有一天 大城市户口会不再值钱,而这一天的到来或许不会太远。

  袁伟时:二战中“希特勒第三帝国”的警示

  中山大学教授袁伟时日前接受《看世界》月刊专访,对德国在二战中悲剧性角色的警示意义进行论述。袁伟时表示, 任何民族都是从吃人生番演变成文明人类的。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包括奥斯维辛屠杀在内都是极其丑恶的“返祖现象”。 它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一些基本观念:

  第一.民主和法治是一切国家和民族复兴的不二法门。袁伟时说,任何人,任何国家的国民,本来都有野蛮和文明两 个方面。文明就是约定俗成或通过合法程序制定的规则和制度,只有后天灌输的这些规则和制度才能约束、制止人类的野蛮本 性。民主和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逐步形成的最好的制度和公共生活规则。德国人就是因为摆脱了民主和法治的约束才犯下大屠 杀的罪行的。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后,利用国会纵火案终止了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并通过《授权法》, 使其可以在没有国会或总统授权的情况下自由行动。元首独裁制度是接踵而至的战争和种族屠杀通行无阻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任何民族都应该摆脱民族主义煽情的欺骗。袁伟时说,世界上只有劣等的制度,没有劣等民族。一切种族、民 族优越论的叫嚣都是欺骗。其中,对被压迫民族来说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可不可以不择手段报复敌人?“纳粹第三帝国”的 覆灭证明,以暴易暴不可能挽救任何国家;可不可以为了“国家利益”践踏公民权利?一个不应忘记的现象是:希特勒是以人 民(Volk)或国家、民族这些神圣的名义要求公民放弃个人自由的。希特勒说过:“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意志自由,要比个 人思想和意志自由有价值得多。”阿伦特把法西斯极权主义界定为以意识形态恐怖为特征的新的统治形式;这是非常正确的。 无声和顺从的德国人让法西斯得以横行。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煽动下的德国人就是高唱着“德国,德国,高于一切”去屠杀犹 太人和侵略别国的。

  “二战”德国之警示意义的最后一点,袁伟时认为,是应以对人的价值的高度尊重,以现代人权已有的成就为标准, 彻底清算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盲目肯定本民族文化中的一切是可怕的。

  谢国忠:人民币升值有损中国经济

  “中国短期内重估人民币的可能性极小。”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最新的一份题为《人民币:最后 的午餐?》的报告中驳斥了人民币升值的论调。

  从今年4月底至今,市场纷纷传言人民币将在近期升值。谢国忠将人民币即刻升值的传言讥为“又在做免费午餐的美 梦”。他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不确定性,在消除不确定性之前将人民币升值有损中国经济。

  去年下半年谢国忠曾预警中国的房地产过热问题。目前国家正大力调控房地产市场。谢国忠警告,人民币一旦升值, 此前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套利的国际游资将大举撤离,导致市场崩盘。

  此外,谢国忠认为,建行和中行的境外上市尚未完成,也是人民币不会即刻升值的重要理由。人民币升值将使两家银 行不良贷款的处理更趋复杂化,其IPO(公开首次募集)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将降低。

  针对鼓吹人民币即刻升值者的重要依据:近期美国部分利益集团频频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谢国忠一言驳之:所谓 的外来压力只是“空谈”和“虚张声势的威胁”。他指出,中国出口部门对美国企业界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事实上,中国众 多出口企业由美国公司拥有。中国从对外贸易中取得的利益与其给予贸易伙伴的利益一样多,损害中国的外贸也会损害到贸易 伙伴。

  谢国忠警告:列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大公司的利润中,有15%的部分来自中国商品,一旦美国通过制裁中 国外贸的法令,1000万美国工人的生计将被殃及,美国股市将遭到重创,美国经济可能由此深陷衰退之中。基于此,谢国 忠指出,华盛顿那些保守主义者的言辞不会演变成实际行动,中国完全能够自主决定何时调整汇率,即使再过两年也没有问题 。

  秋风:法院是如何成为被告的

  学者秋风日前在《南方周末》撰文,就近期媒体披露的几起地方法院在经济纠纷中成为被告的案例发表看法,文章认 为,直接引发这些让法院“尴尬”之案件的原因是法院经费紧张。然而,一些“小儿科”的经济纠纷竟然把法院变成经济纠纷 当事人,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法院制度设计理念问题:法院究竟是什么?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的法院,除了是一个审判机关外,也是一个“单位”。单位是一个小社会,作为行政机关的单位 ,除了承担其职能之外,还要拿出大量资源来自我服务。因此,作为“单位”的法院,对外是个审判机关,但在其内部机构设 计和职能安排上,却要承担大量非审判事务:法官们的福利,法官们的住房,法官子女的上学问题等等。由此,法院也就难免 闹出种种经济与法律纠纷,法院成为被告也就是难以避免的。

  文章说,法院当被告,直接损害了司法公正。因为法院审理以法院为当事人的案件,显然违犯了一个人不得充当自己 被告的基本法治原则。即使这个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也仍难给予原告平等的机会。

  文章认为,为达到司法公正,必须从制度上保证法院不会面临成为被告的尴尬。法院只应是一个纯粹的审判机关,而 不应继续是一个“单位”。要严格分离法院的审判事务与司法行政事务,剥离法院作为“单位”的很多事情,如福利之类的行 政事务应该交给其他部门打理。否则,法院就难免与企业和个人发生各类纠纷。

  文章最后说,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存身之所,而正义对于它所存身的环境的要求也是最苛刻的。司法独立,主要意 味着法院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但似乎也意味着法院独立于社会一般的商业活动之外,只有超乎其外, 才有可能是独立的、中立的、理性的、可信的。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