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民委主任: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19:53 央视《新闻会客厅》 | ||||||||
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 主嘉宾: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洙 辅嘉宾: 铁木尔——国家民委专职委员
刘晓春——鄂伦春族第一位女博士 社科院民族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毛莲英——云南省西孟县民族局局长 沈 冰: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新闻会客厅》的周末节目《决策者说》,今天要和大家关注民族关系以及少数民族发展问题。冷战之后,世界很多的矛盾甚至战争都是由于民族或宗教问题引起的,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的民族关系处理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有请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李德洙。 我国少数民族的五大特点“多”,“大”,“长”,“边”,“穷” 沈 冰:李主任,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少数民族相比,我国少数民族有什么特点? 李德洙:一般来说,我国少数民族可以概括五个字,第一个是多。55个少数民族,成分也多,人口也多, 第二个是大,少数民族地区占地面积大,占全国面积的64%,第三个是长。历史很长,我国是自古以来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和捍卫祖国,共同创造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个历史的特点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原苏联完全不同,有自己历史的特点。第四个特点是边,边疆的边,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聚集在边疆地区,我举一个数字讲,我国陆地边境线是22000公里,其中19000公里占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个特点我不愿意说,但不得不说,相对来说和全国相比,穷。 为什么冷战后民族问题频出? 沈 冰:冷战之后,很多战争或矛盾都和民族关系,民族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为什么? 李德洙:冷战以前,就是两个霸权,掩盖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但是冷战一结束以后,这些问题终于爆发,世界上刮起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它的特点是三个否定,还有三个意识很强,三个否定,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领导,三个意识很强,民族意识很强,宗教意识很强,独立意识很强,所以这些第三次浪潮不仅是原苏联,而且是东欧的一些国家也遍及到全世界,所以民族问题非常突出,也非常复杂,非常敏感。 沈 冰:为什么这么敏感? 李德洙:我就举一个例子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情,什么路线战争,332起,其中278起是因为民族问题发生的,占83%还多,所以只要是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一旦处理不好民族问题,各种矛盾爆发起来。 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 沈 冰:现在大家公认,中国少数民族关系是处理得最好的,我们最主要的经验是什么? 李德洙:政策制定得最好,你看我们党一建国以来,马上就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这是处理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最基本政策。再一个是我们党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基本的政治制度,这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再一个是围绕着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四个统一,一个是历史的因素和现实的因素统一。第二个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统一起来。第三个是民族的因素和区域因素也统一起来。第四个制度因素和法规因素统一起来,这是一大特点。 沈 冰:这些特点都统一起来之后会有什么好处? 李德洙:一个是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各民族的平等结合起来。第二个是有利于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各民族的具体实际和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有个法律,民族区域自治法,这个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大法,就是国家的宪法制定的,这个制定的过程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所以我可以这么说,这个是既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国家的大局,既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当家作主。我们国家也是多民族的国家,必须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的统一,才能谈得上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所以我说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不可能全国的和谐社会。 李德洙:最根本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制度的保障。抓好民族的文化的保护、改革、发展,这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以说是坚强向上的精神力量,再一个第四个,加强民族团结,处理好民族关系,再一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一个是要说的话,就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的少数民族干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干部上的保障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现状与问题 沈 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先说边境县,我们近期了解到,在云南省一共有25个边境县,其中17个是国家和省的重点贫困县。今天讲边境县经济发展对他们是不是格外有意义? 李德洙:边境县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的原因,边境县发展水平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比较落后,所以要加强边境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边境县还有30多个民族跨国而居。一线之隔,所以有一个互相攀比的问题,群众是哪儿好往哪儿跑,我过去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工作过,改革开放以前,这边生活不好,我们就跑过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搞上去了,不仅我们这边不跑,那边跑过来的多。 沈 冰来自云南西蒙县民族局的毛连英局长,西蒙县是在边境县吗? 毛连英:对,西蒙佤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当中的一个,现在叫国家重点的扶持县。我们经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就是要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电用,有房住,有学上,有病能就医。 李德洙:西蒙县的情况,新华社一位记者到西蒙县去考察以后反映出来,就是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基本生活条件问题,我看了以后心里很不舒服,我一宿没睡好觉。完了派几个同志,当时我们经济司的司长带几个同志到那儿去考察以后,回来讲,确实反映的情况和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后来年末我掌握工作基金,挤出来二百万送去,缓和了一下原来三难问题。 沈 冰:从自己的主任基金里拨钱,恐怕也不是长远之计,我知道你们在2000年开始了兴边富民的行动,为什么西蒙县最近才加入到这个行动当中? 李德洙:一步一步来。我们的资金是很有限的,中央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从现在开始我们搞兴边富民的五年规划,就是五年规划里全部要解决。西蒙有三个资源,绿色资源,文化资源,红色资源。 沈 冰: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41%,却占贫困人口45%,在全国贫困县当中,少数民族地区又占45%,为什么改革开放20多年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它地区的经济富裕程度还差这么远? 李德洙:这些地方历史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很差,交通不便,通讯不便,文化水平落后,这种状况不可能一下子转变,有个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胡锦涛总书记讲不仅要坚持原来的优惠政策,而且按照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制定优惠的政策。比如教育上的投入,人才的投入,资金投入。 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支招” 沈 冰:各位朋友来出出主意,你们觉得少数民族地区,要想经济更快发展起来,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观 众: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观 众: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李德洙:冯南是抓民族教育的,可能最清楚,请她来说一说。 冯 南: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比如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对592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两免就是免课本费和杂费,一补就是贫困生的生活补助费,住宿的补助费。前面的费用学校保证他们能够去学校上课,有些很偏远的孩子,这样的话他们就必须住在学校,如果没有这个生活补助费,还有一些孩子还是要辍学,所以国家实行这个两免一补的政策,就保证了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安心地去上学。 沈 冰:教师够不够? 冯 南:合格教师的数量还是不够,因为在偏远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去的学生还是少一点,靠当地培养速度还是慢一点。 李德洙:这样的情况比较多,大学生毕业以后自己选择,谁也不能剥夺他选择的权利,但少数民族地区出来的人才,他通过各种渠道也是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不是说留在大城市就和少数民族地区一点联系都没有,不是这样的。 沈 冰:但怎么解决实际问题呢?少数民族地区需要人才,他们可能最合适。 李德洙: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就地培养,就地使用。再就是六所民族大学基本上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再一个是从少数民族地区选拔学生,念完书以后,要回去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缺乏的问题。 沈 冰:跟大家介绍鄂伦春族的第一位女博士,刘晓春,刘博士先说说鄂伦春族,这几年已经从山林里面往外迁,开始农耕生活,对你们的文化有没有影响? 刘晓春:对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影响最大的还是大小兴安岭的生态破坏比较严重,生态破坏了,森林面积在减少,狩猎文化难以维济,这样的情况下,就是发展教育,还有就是发展他们的文化, 沈 冰:现在的年轻人还会说鄂伦春语吗? 刘晓春:20岁以下的基本上是很少,80%都不会。 观 众:我是藏族人,现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电视屏幕上或者电脑屏幕上光有英文,光有汉文。据有关部门统计的,现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还有六千万,相当数量的民族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现在我们积极开发组合,八个部委共同在国务院领导下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语言的信息化工作,这个信息开发好, Windows5这个平面上应该有一个也是兼容各民族语言的。 李主任的心得 沈 冰:李主任,您从98年开始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主任,已经有七八年,最大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李德洙:做少数民族工作,最多的是什么?朋友多,通过这种渠道,了解民族地区的情况,他们说真心话,反映真实的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不仅是交穷朋友,还要交富朋友,现在广东、上海这一带也不少,对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重视,支援不少,通过朋友,再一个做好民族工作,最深的感情。这几年工作有“三动”,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某种程度上,民族工作是争取,不争取等于零,所以动感情,动脑筋,动真格,结果是争取。 相关专题:央视《新闻会客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