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亚洲意识是亚洲未来发展框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10:36 新京报 | |||||||||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3日在日本经济新闻社主办的“亚洲的未来”特别演讲会上,发表了题为“亚洲的振兴与中日两国的共同责任”的演讲。这个演讲所提出的一些主旨,在中日关系微妙的历史时期,对于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亚洲来说,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吴仪副总理在演讲中强调从5个方面推动亚洲振兴,包括树立亚洲意识;增强政治互信;更新安全观念,维护和平稳定;以经贸合作为先导,带动全面合作以及尊重文明多样性
要讨论亚洲意识框架下的多边一体化道路,首先就要回答什么是亚洲意识的问题。亚洲有着整个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明。这块濒临几大洋的土地上,源自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这里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大国利益的焦点。这里有全球最广阔的市场之一,也有全球最现代化的生产线。亚洲各国的发展,只有彼此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这就是亚洲意识的核心。 亚洲意识在今天亚洲的国家关系中,应当主要表现为通过地区合作,以寻求共同利益、维护共同的传统和价值观。亚洲各国的共同利益,是全球化环境中各国争取和平发展的综合利益,而其共同的传统和价值观,既是从数千年文明中汲取的共同养分,又是源自曾经的血火洗礼而得出的历史教训。因此,今天我们理解亚洲意识,至少应当包括历史意识、地缘安全意识、全面合作意识、多元包容意识这几个方面。 历史意识是亚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由于在历史上,亚洲各国曾经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害,这个历史恩怨至今仍然因为日本政治的缘故,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因此我们谈到亚洲意识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的态度,才能真正为亚洲的共同未来考虑,历史意识是亚洲各国能够真正建立互信、互利的根本。 地缘安全意识则是亚洲各国共同发展的基本规则保障。这个安全意识,不但是亚洲各国对自身安全的认知,而且是亚洲地区在整个国际安全环境中的处境认识。亚洲国家,应当形成地区安全磋商机制,在多边协商的基础上,对亚洲地区的安全热点共同协商,对话解决,从而达到自主地处理亚洲防务。 第三,由于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特点的不同,亚洲各国的差异性在某些方面甚至大于相似性,因此当我们重视亚洲意识时,必然关注多元文化的包容这个重要命题。亚洲之所以成为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就在于它集合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和社会经验。多元包容不但要重视发达国家在亚洲地区的文化影响,更要重视保护和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文化。 同时,在亚洲各国的合作中,不但应当重视经济领域的合作互利,还应当重视环境、文化、疾病防控、打击犯罪、反恐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才能保障亚洲各国不但共享市场、互通有无,而且能够分享一个覆盖全亚洲范围的稳定的流通和贸易环境,同时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创造一个包括人员和资源自由流动的亚洲环境。这是亚洲意识中的全面合作意识所在。 在今天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的国际环境中,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各国之间被经济互动和文化交流联系在一起。亚洲意识不但能够让亚洲地理上彼此相连的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机制,加强亚洲各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互动,而且能够让亚洲各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每一个国家都应当认识到,在亚洲的大集体中,各国都负有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亚洲意识能够让亚洲各国更加自信和成熟。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