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改革的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5:49 时代人物周报

  高超群

  1860年,清朝朝廷发生了一次重要的政治辩论,辩论的结果奠定了清廷现代转型的基本政治路线。辩论因同文馆之设而起,恭王和李鸿章等人主张设同文馆,教习士子学习西文。反对的代表人物为大学士倭仁。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途,在人心,不在技艺。”恭王嘲讽他如果只知道“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
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臣等实未敢信。”事情的结果是倭仁受到了公开的羞辱,而京师的舆论也公然嘲笑洋务派“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这场辩论的政治背景是此前慈禧太后发动的宫廷政变。通过政变,慈禧勾结恭王清洗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肃顺等人并非如电影里所刻画的那种骄横之徒,他重用汉人,残酷打击贪污渎职行为,是大清的一个干员。这场政变的意义就在于,皇权铲除了要求整肃政治纪律的力量,放弃了治理自身腐败的努力。依照中国的政治传统,这也就意味着,天子放弃了重获“天命”的努力。这种公开的政治辩论在号称专制的中国历代王朝中层出不穷,汉代的盐铁之争,唐初封德彝与魏征的辩论,宋代司马光王安石之辩都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而到1860年,清廷已没有这样的气魄和能力,慈禧也没有这样的胸怀,她所擅长的不过是驭人之术,所孜孜追求的不过是因便操纵、抑扬其间的政治手腕。帝王从天之子,降落为人之首。慈禧自以为高明地利用朝廷中分裂的政治派别,让他们在朝堂上明争暗斗。其运用之妙,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已无出其右者,但也只不过是中国皇帝中的二流角色。她的才能在盛世或许还会有所作为,但万万应付不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从此以后,皇室里母子、兄弟、叔嫂的阴谋倾轧;朝廷中有满汉对立,清流与洋务之别,清流又有南北、前后之分,洋务又有湘淮、左李之别,党分帝、后,策有和、战,大臣或亲俄、或亲日、或亲英。这种纷争对于衰败的清廷来说,朝堂从此成为这些力量的跑马场,慈禧所做的只不过既要防止任何一支政治势力过于强大到威胁自己,也要努力控制这些政治争斗,使之不至于发展成为内战。

  因此,洋务派与倭仁的辩论虽然获得胜利,但并不光荣。这场胜利的代价是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政治腐败做了背书,失去了天下士绅的人心。而这也就是洋务派为改革付出的代价。从此以后道与术分裂为两途,有道者无术,有术者无道,无道的魔咒从此开始折磨中国的改革事业。

  (作者单位:社科院经济所)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