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西部贫困母亲的使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17:25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旺达 摄影/邓攀

  自5月8日母亲节起,一个名为《母亲——中国幸福工程西部纪实》的摄影展在天津图书大厦就揭开了帷幕。照片上 那些来自贫困山区母亲们沧桑的面容和坚韧的眼神始终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在于全兴按动快门的一刹那,照片上的女人和孩子就注定要用一种永恒的姿势注视着面前的世界——黑红的脸膛,溃 烂的嘴角,破烂不堪的衣裳。或是站在四处露风的茅屋前,或是迎风守望着贫瘠的山梁,生活的艰辛劳碌让她们过早衰老。尽 管眉头带着哀伤,可是在这些母亲眼里流露出的却是那么强烈的生存渴望。

  中国大西北的很多地方还在经历着贫穷,因为自然条件差等多方面原因,那里的资源匮乏,消息闭塞,住在大山里的 人们无从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当都市女性在为遏制眼角生出新的鱼尾纹费尽心思的时候,照片上母亲们渴求的只是她们从事 劳动所必须的一点生产资料。在贫穷面前,再没有比生存下去更重要的事了,母亲们所担当起的是一个贫困家庭的生存。

  摄影展的当天,许多人流下眼泪。人们将“幸福工程”的志愿者于全兴团团围住,向他询问西部贫困的种种,关注“ 幸福工程”的过去和将来,咨询与帮助“贫困母亲”有关的所有细节。迎着照片上那些他所熟悉的“母亲”们坚定的目光,于 全兴的内心倍感欣慰。

  闯入采访的捐款者

  得知于全兴要在第二天动身到贵州去“回访”的消息,记者立即登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因为他这一去,又不知多少 天以后才能回来。

  乘坐的出租车在拥堵的城市里磨蹭了将近一个小时后,记者才在5月24日下午五点钟,赶到了于全兴任教的天津师 范大学门口。车刚停稳,一个戴眼镜,背着摄影包的中年人就从不远的地方招手过来。

  “出租车打了多少钱?”见面后,他的第一句话是说给司机的,担心出租车会绕路。初次见面的人每天都有,但初次 见面却像老朋友一样聊天的人却不多。跟人们印象中的天津人不太一样的是,于全兴说起话来语速没那么快,天津味儿也不是 很足。

  我们在师范大学的校园里穿行,去参观大学里的摄影展。刚进到大厅里坐下,耳边就传来有些犹豫的一句话:“您? ???是于老师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这位女士显得有些激动,“我也是师大的老师,特意来找您的。”

  原来,这位姓邸的女老师在看了贫困母亲的展览以后,希望帮助一个叫李兰芬的母亲。李兰芬的照片就挂在不远处的 墙壁上,她搂着瘦弱的女儿,拖着被烫伤的双腿,无助地望着镜头。照片是2001年11月于全兴第二次来到云南的时候拍 摄的。于老师介绍,今年从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里听说,由于没钱治病,李兰芬双腿的肌肉已经开始萎缩。

  意外闯入采访的邸老师说,不知道为什么,当她第一次见到李兰芬的照片时,她眼睛里流露出的一丝哀伤,还有那两 条病腿一下子就触痛了自己的心。邸老师和她爱人都是大学老师,收入不是很高,她们商量以后决定帮助李兰芬的孩子上学。

  “我老公是从四川大山里走出来的,他是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结婚前我去他家的时候,第一次对贫穷有了认识。那 儿的人世世代代都在为吃饭发愁,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几百块钱。即使这样,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乡亲们坚持给我们一点钱, 一块、五毛、两毛,因为我爱人是他家乡唯一的大学生,老乡们感到很骄傲。”

  说到这里,邸老师的眼角湿润起来。也许在她看来,能够帮助李兰芬,也是对四川那个山村里的乡亲的一种回报。

  当邸老师离开的时候,于全兴望着她的背影说:“在展览的过程当中,我也说不清接受了多少像邸老师这样人的委托 了。还有不少人通过‘幸福工程’组委会在为母亲捐款,我们全都一分不少地送到贫困母亲的手里。”

  理解母亲

  自从2001年1月接受委托开始拍摄“贫困母亲”以来,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于全兴一共拍摄了301位母亲。这 些年为了拍照,他吃了许多苦,但他并不在意。用他的话说:“再苦也比不过那些生活在贫穷当中的母亲和孩子”。同样是在 贫苦当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于全兴对此深有体会。

  在于全兴16岁那年,父亲过世了,母亲独自拉扯六个孩子。按照当时工厂的规定,他们家中的两个孩子可以顶替父 亲生前的岗位。“我知道家里穷,想早点去工作挣钱养家,母亲却舍不得。因为我酷爱画画,她想让我继续上学。她虽没什么 文化,但却是一个特别倔强的人,不服输,她带着很朴素的愿望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于全兴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人们就开始忙着储存大白菜。那时候家里人口多,往往要好几个小推车的白菜才够 全家吃一个冬天。因为穷,于全兴家的白菜只能维持半个冬天。为了不至于挨饿,母亲经常牵着他的手到菜市场去捡别人掰下 的菜叶子。清洗干净以后,腌成咸菜。实在没有容器盛咸菜的时候,母亲就和着棒子面做成“菜团子”。总之,她会想尽办法 让孩子们吃上菜,以获取尽可能多的营养。

  艺术本身是昂贵的,当一个贫穷孩子热爱上艺术的时候,他和他的家庭便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尴尬。每逢此时,母亲总 会用自己的智慧找到解决办法。为了能让儿子像别人一样用上墨绿色的画夹子,于全兴的母亲叫他从同学那借来一个当作样本 ,先把买来的白布染成绿色,再找来四块硬纸板,巧妙的粘在一起,做出的画夹子居然跟买来的一摸一样。

  “其实我母亲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是怀着一个母亲最朴素的情感,希望她的孩子不会 因为贫穷而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当然,这些都是长大成人之后,我对母亲的理解。”

  2001年冬天去西部之前,于全兴去看望了母亲,并告诉她自己要出差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可能春节回不来。对于 可能遇到的危险,于全兴说得有些含糊,因为他不想让母亲为他担忧。母亲给于全兴包了一顿饺子,吃饭的时候,娘儿俩几乎 没怎么说话,等到于全兴走出门口的时候,他听见了母亲的声音:“兴儿,道儿上小心。”

  于全兴猛地转身,母亲就倚在门口,对着他慈祥地笑。

  劫后感悟

  2001年的夏天,于全兴的西部之行走到了四川。在结束了黑山县的采访以后,突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在赶往 下一个采访地点的路上,于全兴所乘面包车的路前方发生了泥石流。眼见着泥沙夹杂着巨大的石块从路边的山坡倾斜下来,于 全兴说:“冲过去。”同行的黑山县计生委主任俄木学却大喊:“快倒车,倒车!”

  当汽车终于在泥浆边儿上熄了火,俄木学才向于全兴做出解释:“假如我们继续向前开,一旦被阻挡在泥石流中间, 再遭遇新一轮泥石流的袭击,汽车就会被卷入深渊,所以咱们要往回走,否则回去的路上再遇上塌方,后果不堪设想。”

  望着车窗外咆哮的土石,于全兴提出要拍摄几张照片,俄主任勉强同意了他的请求。耽搁了不到三分钟,于全兴跳上 车,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汽车刚走了500米,前方突然塌方,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山石从车前滚落,汽车被困在泥石流和 塌方之间,进退两难。

  突如其来的状况使得汽车里的空气瞬间紧张起来。突然,一双大手紧紧抱住了于全兴的肩膀,“太感谢你了!”俄木 学激动地说:“你救了大家的命!要不是你拍照片耽误这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大家就被埋在下面了!”

  那天,在当地老乡的帮助下,汽车费尽周折才脱离危险地段。司机尽可能把车开到了最快的速度,因为塌方随时都有 可能再次发生,如果赶上一块石头砸下来,车里的人都会成肉酱。回到黑水县城已经是深夜了。

  傍晚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恐惧让于全兴和同行的俄主任、司机三个人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为了摆脱这种情绪,三个男 人拿来了白酒。

  “虽然我们是同系统的同事,但在之前我们相隔遥远,素不相识,是那些贫困的母亲们,那些在苦难中艰难挣扎的女 人们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于全兴是个朴实的人,他拒绝记者使用“崇高”这样的字眼。

  “其实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内心并没有太多想法。如果非要让我说点什么的话,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 特别是在那样的一个夜晚,经历了一次生死劫难以后,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西部母亲们心中的企盼,帮助她们成为了我的心愿 。”

  女儿的成长

  1981年从天津美术学院毕业后,于全兴就成为一名摄影记者,2004年,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专职记者变 成了天津师范大学影视学院的一名教授。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曾是一名出色的游泳运动员,今年12岁的女儿刚刚被保送上了天津市最好的一所中学。 谈到女儿,于全兴的表情有些复杂,“女儿长到12岁,我从来没有管过她,一直都是妻子在带她。可女儿很懂事,也很优秀 ,她连续四年当选市里的三好学生。”

  于全兴喜欢吃涮羊肉,每次从遥远的西部回到家中,当天晚上妻子和女儿必定会陪着他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前吃上一 顿,于全兴说他把这当作妻子和女儿对自己的“奖励”。有空的时候,于全兴会拿着所拍照片,给妻子和孩子讲述“贫困母亲 ”的生活。妻子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然而最让于全兴感到欣慰的是女儿的一个举动。

  有一次从西部回来,听完了父亲的描述,女儿转身进了房间,拿出自己装压岁钱的铁盒子说:“爸爸,这是我所有的 压岁钱,700多块钱,你交给那里的小姐姐当学费吧。”望着面前那时只有8岁的女儿,于全兴的内心充满了做父亲的自豪 感——女儿长大了。

  帮助带来的改变

  顾彩莲的这张照片拍摄于2001年底,那时她26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全家4口人每年只能收成500公斤苞 谷,只有100元的收入。于全兴第一次见到她时,顾彩莲病得厉害,“小病挺挺,大病等死”这是深山里的女人最常说的一 句话。

  给她拍照的时候,于全兴的镜头前是一片苍白,因为眼泪早已模糊了他的视线。于全兴无限感慨地对记者说:“顾彩 莲当时告诉我,‘如果谁能帮我一些钱,养一头母牛,转过年来母牛下了小牛,我就可以还钱’这句话让我心里疼了很长时间 。在贫困地区,牲畜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财产,如果你的家里有一头牛,那你就是大富翁了。”

  迎着记者惊讶的目光,于全兴继续说:“我还曾经遇到过一个母亲,她替别人养猪,我问她‘为什么不养一头属于自 己的猪呢’?她一边摇头一边告诉我,她买不起,替别人养猪为的是过年的时候人家能给一点猪肉给孩子吃,那个母亲也是2 6岁。”

  “她问我‘你相信吗,我已经26岁了,还没吃过一次酱油’????”于全兴一边讲述,一边把头仰了起来,眼角 闪动着泪花。

  2002年5月以来,通过“幸福工程”的帮助,顾彩莲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她盖起了石瓦房、有了3头牛 、4只羊,还养了猪和鸡。当于全兴再次来到她家里,看到顾彩莲生活里发生的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到由衷的欣慰。尽 管现在边教学、边摄影的工作令他难免有些劳累,但他内心的快乐却是别人所不能体味的。

  关于“幸福工程”

  这是一项以救助贫困地区的贫困母亲为主题的全国性社会公益行动。自1995年2月启动以来,截止到2003年 12月31日,已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00个县(区、市)建立了项目点,累计投入资金21428.15万元 ,救助贫困母亲129607人,惠及人口582002人。

  于全兴和他镜头下的西部贫困母亲让人们震撼,也令人们深思。

  镜头记录下渴望改变生活现状的目光,把都市人群的心引向大山深处。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