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童话中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11:51 新世纪周刊 | ||||||||
本刊记者/龙曦 陈萧军 从《三毛流浪记》到《黑猫警长》,从葫芦兄弟到皮皮鲁,中国儿童文艺作品曾以无数生动的故事打动了几代孩子的 童心,也曾塑造过很多可爱的经典形象。然而,当今天的孩子们吃着汉堡包,与蜡笔小新、哈里·波特成为“亲密伙伴”时, 本土的童话创作又将去向何方?
5月20日晚9点,这是周五的夜晚,也是一个闲暇周末的开端。可是,卢建明和他的同事们却没有工夫享受这份闲 暇。作为“2005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综合协调部的工作人员,为了筹备6月1日正式开始的动漫节,卢建明已经忙碌近 4个月了,最近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11点。 不过,卢建明感觉很兴奋。他已经多年没有过儿童节的感觉了,但这一次,很多亲友和他们的孩子在不断向他打听着 动漫节的筹备进展。他也经常接到外地孩子或者家长打来的咨询电话——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他,一个特殊儿童节的到来。这个 儿童节,动漫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宠儿,吸引着上百家媒体的关注,和无数孩子的热切目光。 较之于动漫的热闹,童话、儿童文学作品及儿童影视作品,则显得有几分冷清。2005年,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童话大王》也迎来了其20周岁的生日。然而,“童话大王”们的寿辰似乎并没有搅热市场。 过去进行时的辉煌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写了7年童话的郑渊洁第一次萌生了自己创作一本童话杂志的念头。1985年5月1 0日,《童话大王》诞生,到了80年代末期,该杂志的月发行量超过了100万册。据说,近10年来,每年都有高考状元 写信给郑渊洁,感谢《童话大王》让他们的作文拿了高分。 “小时候,每当我开罐头的时候,都会很小心,因为我担心不小心弄伤了铁皮盖儿下的罐头小人儿。”在广州某外企 工作的小吴是郑渊洁的铁杆“粉丝”。 她说,郑渊洁的童话让她的童年充满玫瑰色的幻想。《童话大王》丰富了几代人的童年生活,而它的诞生和成长期, 也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繁荣的时期。 据统计,文革后中国只有2家少儿出版社,20多个儿童文学作家,200多个儿童读物编辑,每年仅出200多种 少儿读物,而且大多是旧版重印。 但到了2001年,中国已有30多家儿童文学出版社。目前,国家出版的各类儿童读物在1000种以上,全国有 4000多儿童文学作家。 不过,与巨大生产数字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产儿童文学给人们的感觉却是越来越萧条。2004年暑假,广州市少 年儿童图书馆统计了一个季度的书籍借阅量,结果发现排在前10位的书籍中,有9个是《名侦探柯南》、《犬夜叉》、《百 变小樱魔法卡》等日本漫画。 而2001年-2003年的少儿文学图书市场,几乎由《哈利·波特》、《鸡皮疙瘩》、《冒险小虎队》等引进版 书籍统领。谈起由儿童文学塑造的偶像,很少有孩子会提起本土的儿童文学形象。 “虽然目前的创作不是最丰富的,但数量也不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说,国产儿童文学 创作并没有走向萧条,之所以无法给孩子带来更多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选择更丰富了。 “在郑渊洁的皮皮鲁成为童话偶像的时代,孩子们没有更多的读物,电视、动漫也不多,但现在则不同了。” 梅子涵以一个比喻来解释这种所谓的“萧条”。“那时候吃一根冰棍可以记一辈子,现在呢?”他感叹到,“现在已 不是皮皮鲁的时代了”。 现在进行时的尴尬 与儿童文学一样,面临着“高产低效”尴尬境地的还有国产儿童影视作品。 谈到儿童影视作品的冷清,首都师范大学影视文学系主任冉红连连叫屈:“作品不少啊!这几年每年都有四五十部儿 童电影。” 冉红曾因《会唱歌的土豆》、《微笑的螃蟹》等影片而得过“华表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她还说每个影片都挣了钱 ,目前自己掏出1/3的资金在筹拍一个新片,而且有信心能收回成本。 不过,冉红的影片也只能算是儿童影片中的“幸运儿”。据报道,2005年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推荐的39部儿 童影片中,真正上了院线的不超过5部,一些儿童影片连“露脸”的机会都没有。 同样,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也面临着无法面市的困境。冉红说,近几年一些出版单位急功近利,把出版重点转到了容易 挣钱的教学辅导书上,而不愿意出儿童文学作品。即使出版了,也不太注重宣传。 “《哈里·波特》那样受欢迎,一方面是它的内容确实吸引孩子,另一方面是它的宣传做得太好了。”冉红说,媒体 的介入非常厉害,对受众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孩子,这种受众心理很严重,比如媒体都在宣传,别的孩子看了,自己 不看好像就落后了。”当然,这种宣传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没有钱就动不起。” 梅子涵则认为,本土儿童文学作品在缺乏宣传的同时,需要的是成人对儿童的阅读引导。儿童文学书籍从书店的书架 上,到孩子的手中,这个过程必须靠成年人来完成,但很多家长并不重视。他们只是热衷于把无穷无尽的教科书、复习题塞到 孩子书包里,却很少把儿童文学作品放到他们的书桌上。” 儿童市场的掘金空间 梅子涵说,国产儿童文艺作品离孩子太远,而国外动漫则非常注重宣传营销策略。它们以“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 优势占了先机,史诺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和机器猫等动漫书籍、影视作品及它们的衍生产品,以极快的速度俘 获了中国孩子的心。据调查显示,这些泊来动漫每年都从中国市场“掠走”6亿元人民币——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盈利流 向了海外。 不过,这也让中国的动漫生产者看到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有3亿5千万儿童,对动画片的需求量达到25万分 钟,但是目前的年产量只有3万分钟,市场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副院长常虹说。 经济利益,加上政策的扶持,专业动画频道的成立及制作门槛的降低……这些都给生产者们带来了便利。于是,无数 专业人士、动漫爱好者,甚至一些民营企业家,都纷纷投身于目前并不挣钱的动漫产业。用浙江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的 话来说,他准备好要在动漫产业里亏两个亿,但他并不担心,因为“这个产业好得很,毕竟,一代代的儿童都是要看动画片的 。” 同样,《哈里·波特》等引进版儿童书籍的成功,也让儿童文学作家们看到了文学作品的潜力。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 生张玲已经从事了近5年的儿童文学创作,但2004年她一度放弃了这个工作。因为她认为,“在浮躁的快餐时代、读图时 代,成人都对阅读不感兴趣,小孩哪里还愿意去看纯文字的作品。” 此后,张玲给出版社的图书绘本配文字,30至50元一条,一条才几十个字,既轻松又赚钱。不过,2005年初 ,她却又重拾旧业。 “据说去年《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在国内一开机就印刷了80万册,看来儿童文学作品还是很有市场的。” 张玲说,尤其是2004年,国内原创儿童文学的崛起,更是给了她信心。“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在去年 下半年一直都位于排行榜榜首,在7月前10名的排行榜上,‘马小跳系列’占了8本,据说一年多时间发行了两百多万册。 看来小孩儿并不‘崇洋媚外’,我现在也很看好这个行业的前景。” 国产动画深陷困境 然而,即使对于目前最被看好的动画市场,常虹却认为,要真正繁荣还很困难。 “从前做动画非常麻烦,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有一个扫描仪,自己就可以在家里做动画、Flash了。”常虹说 ,在制作门槛降低的情况下,市场准入门槛却没有降低。即使一个两三分钟的动画片,要拿到电视台播出也很不容易。从成立 动画公司,拿到生产许可证,再到生产出作品卖给电视台播出,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经过这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动画的生产成本达到每集1万元,而卖给电视台播出,每集只有1千元,目前的动画生 产基本上都是赔本的。”常虹说,没有经济实力的动画爱好者赔不起,而有经济实力的人又多是外行,不一定能生产出好的动 画产品。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审批门槛太高了。动画片的审批和一个电影作品的审批程序相同,非常 复杂严格,以至于动画制作人直接面对的是审批者和电视台,而不是观众”常虹说,有时候动画制作者会去做市场调查,但一 些反响不错的作品,却不一定能被电视台接受。 “制作者大多是间接面对观众市场,能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吗?”常虹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审查 上的麻烦,目前中国的动画创作大多喜欢把以前的东西拿来炒炒热热,一些老题材也被重复使用。 的确,综观这几年的动画生产,大都是《西游记》、《梁山伯与祝英台》、《隋唐英雄传》等传统题材。常虹说:“ 我不否认一些经典的传统故事有值得重拍的价值,而且拍出来比较保险,但挖掘现实题材,创作更多有想象力的故事也很重要 。” 常虹认为,宫崎骏的动画作品虽然没有利用传统故事,但却常常在幻想世界里折射了现实世界,这也正是他的成功之 处。“国外的动画大都是免费播出,因此,要与它们抗衡,国产作品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常虹说。 童话期待总动员 虽然国内动画生产面临着发行瓶颈,但常虹认为,创作问题也不可忽视。 2004年,常虹的动画作品《潘天寿》入围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对此他感叹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别说是入围了,中国的动画片,如《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得过很多国际大奖,那时候世界上很多动画电影节都以有 中国的动画片为荣。但是,现在已很少再有国产动画片在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奖了。” “目前很多人涌入动漫产业,有一部分人是真心喜欢热爱这个行业,也有一部分是为了挣钱,如果挣不着钱,很可能 就离开了。”常虹说,他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坚守在这个行业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谈到国产儿童文艺作品的发展,几乎所有人都和常虹一样,把希望寄托于生产者、创作者身上。5月21日,在西单 图书大厦门口,一位刚刚给孩子买了一大堆日本漫画的女士无奈地向记者抱怨:“我们做家长的也不想买呀,小孩喜欢,没办 法,看完电视还要来买书。可能确实比中国的动画片、漫画书好看吧,希望中国的作者也能创作出吸引孩子的作品。” 据卡通杂志《漫动作》统计,在孩子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来自日本,中国动漫形象只有一个孙悟空 孤独地名列其中。对此,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李老师认为,“并不是孩子不喜欢国产作品,确实大部分国产作品都对孩子 缺乏吸引力。无论是儿童文学作品还是动漫创作,我觉得都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李老师说她也看了一些国产漫画书,很 多都是模仿日本的风格,但是孩子并不喜欢。 “三毛今年已经70岁,但却仍然没有新的儿童经典漫画形象来取代他的地位,难道创作者们不应该反思吗?一味呼 吁抵制日本动漫,不许孩子看,是不现实的。”李老师说。 梅子涵也认为,目前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当务之急,就是用心地创作。“安徒生一生中写了200篇左右的童话,却花 了近40年时间,可以说每一个童话都是精心创作,是心血。我们的作家不要以为胡说八道就是童话,而是要谦虚地,用心去 创作作品。” 据悉著名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新作也将视线投向了中国童话。 这两位日本女大学生俨然是哈里·波特的粉丝。 曾经的伙伴动画片类 《黑猫警长》 最酷的画面: 每一集结束的时候,黑猫警长都会掏出手枪“乓乓乓乓”打出四个大字:“请看下集”! 《雪孩子》 最煽情的歌曲: 当雪孩子为救小白兔而被大火所融化时,那首经典的抒情歌曲“雪花,雪花……”,几乎让所有孩子流下了眼泪。 《大闹天宫》 难忘的动画形象: 很多孩子对于动画片的记忆都是从齐天大圣孙悟空开始的。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诞生之前,至少有两代儿童从这 个动画片里认识了孙悟空,从而让那只桀骜不驯的可爱猴子成为永恒的童年偶像。 漫画类 《三毛流浪记》 作者:张乐平 虽然已经70“高龄”,但顶着颗大脑袋,长着三根头发的三毛却永远那么可爱。 童话书籍类 《大林和小林》 作者:张天翼 最可怜的形象:鳄鱼小姐 鳄鱼小姐喜欢红鼻子王子,但是国王宣布,“法律第3687条:‘鳄鱼小姐如果追红鼻子王子,即须把鳄鱼小姐赶 出去。’” 《没头脑和不高兴》 作者:任溶溶 最无厘头的语言: “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 《皮皮鲁和鲁西西》 作者:郑渊洁 最与时俱进的形象: 2005年初,《皮皮鲁》出了漫画版,郑渊洁迷们终于知道了这两个“认识”多年的小孩子长什么样。不过,看上 去和别的卡通形象没啥区别的皮皮鲁与鲁西西,却多少有些让人失望。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