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白山黑水的记忆--再现抗联历史专题 > 正文

杨靖宇战友墓终现通化老岭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09:50 生活报

  吉林省通化市老岭山脉,茂密的丛林遮天蔽日。2004年 5月,通化市党史研究室会同集安市党史研究室的党史工作者们终于在老岭山的深处发现了几代党史工作者苦心寻觅了 20多年而未能见到的四棵黄柏树。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当年弱小的黄柏树已经长成了一人抱不过来的参天大树,但 66年前刻下的记号清晰可见。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这是一个埋藏在人们心里 60余年从未停歇的祭奠。四棵黄柏树围着的土地里 ,埋葬着抗联第一路军参谋长、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杨俊恒烈士的遗体。1938年 8月 2日,在围歼被日军称为“皇军剿匪之
花”索旅的战斗中,杨俊恒壮烈牺牲。

  发现

  四棵大树“保护”烈士遗体

  通化老岭山脉是当年抗联第一路军抗击日军的重要根据地。

  据记载:1938年 8月 2日下午,在围歼被日军称为“皇军剿匪之花”索旅的战斗中,杨俊恒壮烈牺牲,由于当时战事紧张,杨俊恒烈士就近安葬在长岗村杨家沟附近的高山上。抗联战士在杨俊恒墓旁 4棵小黄柏树上刻下了两米长、 3厘米宽的记号。长岗战斗结束后不久,抗联第一路军离开了老岭。

  在以后的战斗岁月中里,杨靖宇及第一路军许多将士陆续为国捐躯。但是由于年深日久,长眠在深山老林之中的杨俊恒将军的墓地已渐渐无人知晓了。

  自上世纪 80年代起,通化市及集安市几代党史工作者数次去老岭山脉踏察找寻,终于在 2004年 5月,发现了杨俊恒烈士的墓地。

  集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匡洪明就亲自带人去踏察找寻。他清晰地记得去年 5月份发现黄柏树的情景。“找寻起来异常困难,车只能开到山下,然后要徒步爬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而且 5月份的时候,草木繁盛。几经找寻,当发现了那 4棵树时,我们都很激动,除了激动外,还有深深的敬仰。”他们看到,每棵树的一侧都有一条清晰的疤痕,只是疤痕处的颜色要深了些。

  经历

  杨俊恒曾任抗联一军参谋长

  1910年,杨俊恒出生于吉林省东北部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的小学。后因不堪忍受地主压迫,离家投奔了东北军,在吉林省防军第二十七旅六七六团当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俊恒所在部队团长王树棠投敌,该团一营营长田霖率全营起义,组成“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杨俊恒和同乡苏剑飞一起将三营五连三排拉出,参加了抗日自卫军。1933年 7月,苏剑飞、杨俊恒将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游击队(简称“苏营”),苏剑飞任大队长,杨俊恒为一连连长。

  同年 9月 14日,“苏营”被编入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杨俊恒被任命为第一中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 4月,苏剑飞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杨俊恒继任大队长,在今靖宇、辉南、抚松一带配合独立师主力部队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5年秋,南满第一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教导团,杨俊恒任团长。1936年 7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俊恒被任命为三师参谋长。

  1937年秋,杨俊恒被调离三师到军部工作,协助杨靖宇处理军机事务,成了杨靖宇的得力干将。1937年 10月,杨俊恒任南满省委候补委员、一军参谋长兼调整后的二师师长。

  1938年春,杨俊恒跟随杨靖宇将军进入辑安(今集安)五道沟、东岔、长岗等山区,创建了老岭抗日根据地。杨俊恒参谋长协助杨靖宇、魏拯民指挥抗联部队,袭击根据地周围的敌人据点,捣毁敌伪铁路工程,痛击日伪军“讨伐队”,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老岭抗日游击区被日军成为“第一癌肿地带”,老岭山区的抗日斗争是抗联第一路军最鼎盛的时期。

  追忆

  英勇就义前踢飞两颗手榴弹

  1938年 6月,抗联第一路军一师师长程斌在本溪附近叛变投敌,将我军全部军事机密和整个部署提供给敌人,使南满的抗日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中共南满省委和第一路军主要领导在老岭密营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将部队分成三个方面军,由杨俊恒兼任一方面军的总指挥。会后杨俊恒率一方面军向东北密林地带转移,7月下旬,攻克辑安大碑街(今太王乡大碑村),缴获了许多粮食、棉布、胶鞋等物资,补充了部队的给养。之后,杨俊恒率部队与杨靖宇率领的警卫旅会师,准备向金川等地转移。

  8月 2日,庙岭附近发现了由辑安县城开来的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骑兵部队。杨靖宇临时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打一个伏击战。随后,杨俊恒协助杨靖宇进行了紧急部署,兵分几路,在老岭山脉长岗的埋财沟(今幸福沟)一带设下埋伏。杨靖宇率军部和机枪连登上了西北山头设置了临时指挥部,杨俊恒指挥部队占领了东山头,那是长岗的惟一制高点,以堵住敌人的退路。当日下午 4点多,敌人进入我军埋伏圈,抗联部队枪声四起,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乱作一团。

  战斗即将结束之际,突然,东南面山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原来一小股逃窜上山的残敌占据了制高点,他们凭借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拼命向抗联战士扫射,有十几名战士倒下了。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夺回制高点的战斗仍在进行。杨俊恒心急如焚,他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率领突击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向山上冲去。当攻到制高点下面的一个山洼处时,敌人甩过来 3颗手榴弹,杨俊恒踢飞了两颗,最后一颗在他身边爆炸了,杨俊恒不幸壮烈牺牲,年仅 28岁。

  杨俊恒参谋长牺牲的消息,使全体抗联战士万分悲痛,“为杨参谋长报仇”的呼声,在深山峡谷中回荡。杨靖宇将军亲自指挥机枪连,掩护突击队冲锋,经过拼死搏斗,终于夺下了制高点。除了几个敌人跳崖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灭,这次战斗消灭了日伪军 400多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击毙了日本指挥官高岗武治和西田重隆。“皇军剿匪之花”终于凋谢在老岭。

  -殷长恩匡洪明《城市晚报》记者陈雷报道 /摄

  相关专题:白山黑水的记忆--再现抗联历史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