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于井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16:45 中国青年杂志

  护士要像迎春花,即使冬天再严寒,再不肯走,护士也要发散出春天到来的消息!

  采访-本刊记者 蒋晔

  叛逆的假小子,转变做生命的捍卫者

  于井子从来没有想到会成为一名护士,并且是优秀的护士。当年,她上护士学校只不过是为了早点儿自立。

  因为父母都是上海知青,她的出生地在新疆的阿克苏沙井子,“于井子”就成了她的名字,很简约唯美的名字:在井边的女人,隐约透露着一种先验的倔强生命力。一年后,小于井子被送回到上海外婆家。

  一晃长到15岁,于井子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做大人。怎么样才能自立?工作、拿工资似乎是一种客观标准。没有多想,于井子报考了护士学校,并在中专学校里做了一名语文成绩优秀,其他科目皆良甚至差的叛逆学生:逃课、看录像、溜冰......青春在直爽、豪放的性格体现中翘起了尾巴:于井子毕业了,被分配到了普陀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虽然,17岁还是半大的孩子。但都是要领工资的人了,怎么还能像孩子那样任性呢。上班第一天,穿上白大褂,于井子穿过医院的回廊,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上有一种东西在阳光下剥落:今天起,我是一名护士了!

  松散惯了,要抖擞精神做细致认真的活计还真是不易。好在第一年,于井子被安排在工作不是特别忙碌的骨科,适应起自己的角色来不像冲陡坡般艰难。骨科的病人大多年纪不大,病情不是很重。每天,跟着带教老师——护士的屁股后面转,于井子踏踏实实地将以前书本上的知识毫厘不差地落实到现实的细节中去。“护士工作的精髓不在难,而在于细!”刚刚有了小小体会,她就被调到了大内科的呼吸科。

  犹如从站后补给部门一下到了前线阵地,呼吸科的老、重病人焦躁不安的表情,急救室里病人瞬间被死神夺去生命的情景,以及那一张张病危通知书,一日又一日地充斥她的眼睛,同时磨砺她的责任心。原来不觉得护士这一行有什么了不起的她,越做越怕,越做越小心,也就有了如下心得:“做的时间越长,越容不得自己有半点疏忽”,“做护士的,看护病人时,晚一分钟到病人跟前都是不得了的事情!”“护士可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直接对生命负责!”

  于井子独自值夜班的一个后半夜,她照例打起精神,在病房的走廊里巡视。窗外是幽暗的黑,月亮缺席,冷风飕飕,四下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蓦地,一阵急促的喘息声传来,明显的,这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的征兆,仅几秒,这急促愈发加重,仿佛系在悬崖边快要断裂的绳子。容不得她再跑回值班室,看是哪床的灯亮了,凭直觉她冲到了声音的来源处,以最快的速度用呼吸器帮助老人呼吸。几秒后,老人的呼吸平缓了。她大大地松了口气,嘴角浮现一丝胜利的微笑。

  “谁说只有医生才与死神角力,护士不也是生命的捍卫者吗?”那晚,她判定自己有功,并说:“井子,继续!”

  “献血、捐献骨髓都是我自己爱做的事情”

  1992年的某天,开会,护士长问大家:"我们科室的这个献血名额,谁去?"大家都不吱声。于井子站了起来,大大咧咧地笑:"我去,我去!"大家鼓掌。这是于井子第一次决定献血时的情景。随后,她快快乐乐地去献了200毫升血,并坦然宣传:血这个东西,越献越多的。

  作为护理人员,她坚信:健康人献血援助病人是应该的,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崇高的事情,医务工作者更不应该躲避。面对生活中对献血的偏见,她觉得自己献血就是一种献血无害的明证。

  “你看,我的脸色还是红扑扑的吧。”她笑呵呵地向同事证明,献血并不影响她的身体健康。正笑着呢,护士长又来征求献血名额了,“我去,我去!”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她又站了起来,说,“这次我要献400毫升!我要看看自己的底线是多少。"看底线,是为了下次再多献一点。

  八年里七次献血,其中两次,是她信步街头,看到了流动采血车,就高挽袖子迎上去的。如此献血,不是出于疯狂,更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善良的心肠要尽善良的责任。作为护士,她几次都目睹失血过多的病人因为血库的存血不足而失去生命,每次,她的喉头都像卡了一根鱼刺。她决定用自己的微薄力量让血库里多一点儿血,同时,她也想改变某些人对献血的疑虑,用行动告诉他们:献血对自己没有任何伤害,而到了别人身上,就派上了大用场。

  她从不细究自己的血是流到哪些人身上去了,她确信:血肯定被病人用了,被需要它的人用了。

  从呼吸科调到血液科后,于井子更确定了自己献血有意义。

  血液科里的病人,很多都是白血病患者。与他们朝夕相处,于井子更爱笑了,似乎更乐观了。其实,面对那些绝症患者,她更感到生命的无常与凄凉。

  一日,医生给一位15岁的男孩下了病危通知单。于井子曾给他讲过笑话,他叫她"阿姨"时声音很清脆。大家都说他长大后一定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现在,他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因为缺乏骨髓干细胞的配对者,他医无可医。所有人都知道他其实是在等死,但是,这一日真的来临时,结果却让人难以接受。"救救我,我不想死!"男孩的气息微弱,但生存的渴念仍然顽强。医生却无力地垂下头,于井子与其他护士强忍着眼中泪。毕竟,他只有15岁,看这么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是多么残忍的事情。为了给孩子看病而倾家荡产的父亲,无法忍受这打击,冲动地扒着窗台,嚷着"我活不成了"要从七楼往下跳。

  这一天,于井子的心绪很久都没有平复。“我还能够做些什么呢?”这念头一直盘踞在她的脑海,挥之不去。

  不久后的一天,于井子翻看新民晚报,看到中国红十字会寻找骨髓捐献者,建立中华骨髓库的消息。顿时,她来了精神,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休息日,她报名做了一名骨髓捐献的志愿者。这是2002年的某一天,她独自行动,没有把此作为新闻或者秘密告诉任何一人。

  2003年6月,正要随旅行团去国外旅游的于井子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说是找到与她的干细胞匹配的病人了,要马上进行骨髓移植。取消了旅游计划,6月27日,于井子躺到了华山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里,漫长的八个小时,鲜血从她身体里流入离心机,经过离心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又返回到她的身体。这仿佛是一个仪式,勇敢的付出让于井子感到从离心机返回的不仅是自己的鲜血,更有成倍的笃定与坚强。

  在医院里住了一个星期,每天进行皮下注射,于井子被别人护理了一回。与此同时,她所捐献的100毫升骨髓干细胞,经飞机送往福州,输入了病人体内。经过一个月的观察,福建传来消息:移植成功。此时,于井子捐献骨髓的消息才不胫而走。

  血液科的一位中年女患者有点儿失落:“于护士,早知道你捐献骨髓就好了,我或许就可以跟你匹配上了!”于井子安慰她:“没有关系,会有别的骨髓捐献者的干细胞跟你匹配上的。”

  接受于井子的骨髓捐献得救的正好也是一位护士,病愈后,她强烈要求和于井子见面以表达感谢之情。于井子拒绝了。“那你就和她通通电话吧?”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毕竟是你救了她的命!”于井子脸红了,说:“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爱做的事情。电话里,她要是说感谢的话,我都不知说什么好呢。算了。”

  隔年,福建省红十字会举办大型慈善公益晚会,宣传献血献骨髓。主办方力邀于井子前往参加。当于井子上台时,导演竟安排了她的骨髓接受者原淑美上台与她相见。“没有你的骨髓,我无法活到今天!” 原淑美拉住于井子的手,热泪盈眶。措手不及的于井子,仿佛是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两颊火辣辣的,她早就说过自己并不是为了得到感谢才捐献骨髓的,但此时此刻,面对原淑美的真挚谢意,面对台下如雷的掌声,她还是无法躲避这份真诚的谢意。

  对如潮的好评,于井子并不以为“然”,她向夸奖她的人辩解与强调:“这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做了我该做的、爱做的事情。并且,健康人献血捐献骨髓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于井子从心底里希望血库、骨髓库里满满的,永不缺“货”,并以身体力行作倡导。

  “请相信我,我会保护自己,更会保护病人”

  2003年非典肆虐,于井子第一个报名请战。"我是一名在内科工作了11年的护士,已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我坚决要求到'抗非典'一线工作。请相信我,我会保护自己,更会保护病人!"这是于井子的请战宣言。

  非典疫情在上海控制得很好,上天没有给她面临危险的机会。为此,她甚至抱怨:“我怎么不在北京呢,如果在北京,我肯定要在第一线!”说这话时,她如同一位将领抱怨失去参加重大战役的机会。是的,十多年的护士生涯,已然把当初那个假小子锻造成一名钢筋铁骨般的医护战士(她不喜欢“天使”一词,太柔弱、太滥情了),她希望自己的护理经验可以帮助每一个危急病人。一名优秀的护士固然需要细心、耐心的柔性素质,更需要有坚定的为他人服务的意志力来作为前者的支撑:一天两天的任劳任怨容易,难的是十年如一日地保持工作的高质量!

  护士工作的高质量需要将“为病人服务”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微小的细节。2003年9月12日,普陀区人民医院成立了"于井子护理小组",任命于井子为护士长。这个护理小组提倡一种人性化的护理,对病人进行从生理到心理的双重护理。护士们不仅要跟患者的病魔斗争,还要跟病人的坏脾气周旋。病人因为病的缘故,有的人脾气不是很好,苛求护士,将怒气、怨气迁于护士的事情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病人,只能以超级好的耐心来对待。

  一次,于井子给一个患结核性肠炎的病人灌肠。病人70多岁了,因为久病未愈,性情非常烦躁,曾经骂走了不少护士。以前,他并不是于井子的护理对象。但那天,没有人愿意去给他灌肠,于井子去了。

  听说又要灌肠,病人开始骂于井子。于井子笑脸相迎,说:“我知道灌肠很难受,但不灌肠的话,你的病怎么会好呢?”她一边安慰病人,一边给病人灌肠。病人还是不配合,只需要10分钟的灌肠时间被拖成半个小时。正当于井子要拔出灌肠的钢管时,病人因为气息屏不住,把粪便溅了她一身。于井子哑然,低着头,轻轻把管子移开,沉默而细致地为病人擦洗干净后,回到更衣室换下了衣服。

  这以后,病人的脾气就改变了,别的护士去了都好好地配合。

  “也就是你,能够降住他的坏脾气!”同事如此说。于井子急忙纠正对方:“不是降,是我的脾气更大、更倔,所以做得到彻底的好。你对病人好,病人能够理解!”

  于井子还有很多护理病人的佳话流传……

  有后辈护士认真地问于井子:“你哪里来的如此耐心?”于井子严肃地答:“磨出来的呗。病人生病就像在冬天里苦挨,护士要像迎春花,即使冬天再严寒,再不肯走,护士也要发散出春天到来的消息!”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