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欲对中国VC巨头动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1:13 新世纪周刊 | ||||||||
-本刊记者/綦天正 那边中美之间的纺织品大战还没有结果,这边关于中国VC生产企业涉嫌垄断美国市场的官司又鸣金开锣。对于众多 中国企业来说,这个夏天真的很不平静。 “你说我们这官司能打赢吗?”6月9日,在石家庄的一家快餐店里,一位华北制药下
对于他而言,根本不知道企业是怎样惹上这场跨国贸易官司的,但官司的输赢却关系着他的工资和奖金。他说:“什 么叫垄断,我根本不知道,但我工作的企业惹上官司,我当然希望我的企业赢。” 这位员工所说的官司就是近期被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的美国企业诉中国维生素C生产商垄断美国市场一案。在美国方面 送达的传票及相关诉讼文件中,起诉人称,包括维尔康公司在内的六家中国维生素C生产企业由2001年12月开始,共谋 控制出口到美国和世界各地的维生素C的价格及数量,因而触犯了美国的反垄断法,原告表示要索取三倍的不明损害赔偿以及 其他辅助赔偿。 这是中国原料药企业遭遇的第一例“反垄断”诉讼案。 莫名其妙的官司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知,被起诉的中国四个生产厂家(华北制药、石家庄制药、江山制药、东北制药)的VC产量目前 占全球市场60%以上,被业界称为中国VC产业“四大家族”。而2004年全球VC产能大约12万吨,中国这四家企业 产能合计8.2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68%。 据专业人士预测,2005年全球市场VC需求量可达10万吨,而中国这四家企业的总产量则超过10万吨,其中 85%以上销往国际市场。在受到诉讼以后,“四大家族”的态度非常一致,都认为美国方面的诉讼是毫无依据的。对遭遇这 样的官司,他们都感到有点莫名其妙。 6月4日,华北制药对外发表公告称:“公司认为此反垄断诉讼毫无根据,企业现已正式聘请美国高特兄弟律师事务 所全力就反垄断诉讼的指控进行抗辩”,而其他涉诉企业的态度也和华药基本一致。 祸起“西药部会议” 据海关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维生素C占中国全部出口总量的31%(占美国进口总量的85%) ,平均离岸价格4.57美元/公斤,低于全球4.63美元/公斤的平均离岸价格。 从数据上看,中国VC企业并不存在高价垄断市场的行为。就算中国VC涨价了,其价格依旧低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产 品,如巴斯夫等VC巨头的价格,所以根本称不上是“垄断”。 但问题是根据美国《反垄断法》的相关内容,禁止限制竞争协议、控制企业的合并或分拆大企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 地位等,并不只针对价格。而美国的两家原告企业提出的就是“中国几家主要VC企业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 ,形成‘卡特尔’联盟,限产保价,操纵市场价格。” 原告方在诉讼状中称,2001年12月,中国6家VC企业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组织的会议中,达 成了VC出口数量和价格方面的协议,故意控制产量造成全球VC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抬高价格,谋求高额利润,使原 告方“支付了高于正常市场竞争条件下的购买价格。” 并不陌生的先例 兴业证券研究发展中心行业研究部的王品认为,此次事件与当年罗氏制药的案件极为相似。2001年欧盟监管机构 认为罗氏公司和巴斯夫等8家公司组成同业联盟,试图垄断国际常用维生素的市场价格,对这些公司处以8.55亿欧元的罚 款,其中,罗氏被课以4.62亿欧元的罚款。受此重创,罗氏于2002年退出了维生素业务,将维生素业务出售给DSM 公司。 而在2003年,正当罗氏和江山制药进行合资运作时,罗氏也接到了德国政府反垄断局的非正式文件,称罗氏与江 山制药的合资有垄断的嫌疑,要求罗氏撤回与江山合作的申请。在此情况下,罗氏主动撤回与江山的合资。 可以说,让“四大家族”莫名其妙的诉讼在国际上早有先例,只是由于对规则的不熟悉才让“四大家族”感到陌生。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法律部主任官宁云指出,反垄断对于中国制药工业是一个新情况,事态发展不好预测。 而反垄断一旦判定成立,对于垄断方最高将处以三倍损害金罚款。但是因为美国的司法程序非常复杂,可能会持续几 年甚至10年才能判决,因此短期内可能不会对出口贸易产生影响。虽然如此,国内企业还是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另据了解,由于中国VC价格低廉,在此之前,中国企业曾几次遭受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警示。美国现在已经形成了 一套完整的反垄断法规体系,同时也是执行反垄断法最严厉的国家。 而在面对诉讼的时候,四大家族并没有集体讨说法,而是各自寻找国外律师事务所。对于他们而言,如果不能打赢官 司,在国内市场的打拼就将是你死我活的争斗。 大规模的误区 中国VC企业足以供给世界市场的产能并没有带来高额的回报,大规模的VC生产并没有带来与规模相匹配的效益, 早期的盲目投资至今仍是企业没有卸掉的包袱。 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认为,国内企业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即高调宣传自己的产量有多大,其实这在国际贸易中都 是危险的,会授人以把柄。 上世纪90年代VC的出口价曾高达每公斤13美元,丰厚的利润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VC生产线。高峰时期国内有 28家VC生产商,后来经过市场整合,国内形成了石药、华药、江山和东北药“四大VC巨头”,而在国际市场上则是罗氏 公司、巴斯夫和中国“四大巨头”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2000年至2001年底期间,国内众多制药企业受累于早期盲目投资,致使国内VC生产能力过剩,直接损失 至少50亿元人民币,VC的出口价格也由5美元/千克一路狂跌到2.8美元/千克以下。 一位东北药集团的老员工向记者谈起了当时的场景,她说:“我们都以为生产线一投入运转,钱就会大把的赚。但没 想到,产品出来了,价格也下来了,而且还卖不出去。”正是面对这样的艰难局面,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才在2 001年12月召开了行业会议,目的是讨论发展问题,包括协商来年各自的出口量。 而这正是美国企业提请诉讼的关键。但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乔海利指出:“限量保价、均衡有序出口、动 态调整”为主要内容的自律措施完全是企业自主决定和自觉遵守的,并没有任何行政手段的干涉。 高增长下的尴尬 2002年一季度国内VC生产厂家的利润指数都达到了三位数的增长,而在随后的2003年1-10月,中国重 点医药产品的出口更是首次突破2亿美元大关。 2003年中国各种VC(不包括异维生素C钠)出口量为5.4万吨,比2002年的4.4万吨增长了23%。 这样的数字反应到普通员工身上,就是日子好过了,钱也开始赚了。而事实上,虽然中国VC企业在不断增加出口力度,但国 外企业在中国却赚得更多。 “虽然我们国内企业VC产量很高,但是企业都处在原料生产的地位。国外的公司很精明,他们不自己做,是因为这 一块利润率低又污染环境。而他们得到VC原料之后广泛用于各种产品返销中国,获利高过我们数倍。”华药集团的员工说起 这件事,让人颇感无奈。 贴牌,中国药企难言的痛 目前中国对VC原料药的年用量仅为6000吨左右,人均用量仅为5克,而且90%用于医药,只有10%用于食 品和饮料添加剂,在其他领域用量更少。而有“维生素国家”之称的美国,VC人均年用量在60克-90克,40%的VC 用在医药领域,而60%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或者饲料行业等其他方面。 仅是罗氏公司的VC泡腾片“力度伸”,在中国2004年的销售额就已经上亿元,占据中国VC制剂市场过半的份 额。尽管华药、石药、江山制药等几大VC企业都开始有了自己的VC制剂产品,但都还不是企业的主打产品。 而且国内企业对成品药的包装和推广与国外企业也有非常大的差距。即使是同样的做工,但贴上国外的品牌,价格就 会相差数倍。“四大家族”大是大,却少了精明。 事实上,随着原料药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制药设备的日趋完善,中国已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 国。但我国以原料性低附加值产品出口为主,同时大量进口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产品,这种结构性问题造成中国与许多 国家在医药进出口贸易中产生逆差。 早有专家指出:原料药企业原先的那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的“低价+规模”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国内药企应该尽快 走到更新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的道路上来。规模可以复制,效益却难以模仿,受累于规模的中国VC企业,应 当会给中国企业一点启示。 利润越来越薄 不仅是中国VC企业,中国医药企业近期整体的运营情况都难言良好。截至2005年4月30日,沪深股市116 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13.23%;实现主营业务利润352.01亿元,同比小 幅增长4.30%;实现净利润仅为26.36亿元,同比大幅减少49.49%;平均每股收益0.089元,平均净资产 收益率仅为3.18%。这样的经营业绩令投资者大跌眼镜。 而随着我国低端原料药产能的不断扩大,产品价格的整体走势呈逐年下滑态势,青霉素、维生素、皮质激素等原料药 价格持续低迷。多数低端原料药的毛利率只有10%—25%,销售利润率很薄。 从成本来看,过去一年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持续走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比较紧张、运输费用上升已成为医 药企业必须面对的困境。 具体到各家企业,在VC四大家族中,东北制药已将维生素C业务转让给母公司,其上市公司中不再有VC业务。而 其他三家上市公司的盈利则主要依靠VC业务。虽然目前这些公司的经营还是一切如常,但至少人们的心理预期已经发生改变 。因为一旦这些VC业务有个风吹草动,那么公司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就将是随之发生的事。 华泰证券研究所的彭海柱认为:反垄断诉讼对企业的影响巨大,首先表现在它将大幅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因为一个 反垄断诉讼往往被拖上几年才能有结果。 在诉讼期间,虽然企业的市场情况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企业不得不花费巨资去从事反垄断诉讼,造成企业成本大幅 上升。其次是反垄断诉讼结果不确定,最坏的情况甚至会将企业逼出其所在行业。 除了面对反垄断诉讼,“四大家族”对最近的药价政策也深感不安。如果在国际市场失利,又不能从国内市场补给, 情况就会非常不利。药品降价对老百姓是好事,但“四大家族”都处在产业链的上游,是成本转嫁最后一棒,这让他们疲于应 付。 谁吃掉谁?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对记者提到,华北制药和新华制药等药厂的利润率现在都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今年原 材料和能源价格纷纷上涨,如果再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这无疑会使制药企业雪上加霜。 业内人士也表示,一旦本次降价方案成行,国内医药生产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利润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这将使国内 药企调整药品营销策略的压力陡增。 进入2005年二季度后,中国众多企业都在进军海外的道路上受到一定阻滞,这和中国企业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有 很大关系,高额的贸易顺差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最近,家电、纺织、制药,中国产业经济似乎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贸易纠纷。而不用经济学家发言,从事商业的许多 人士都在发问,是不是人民币要升值了。 要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维生素企业面临的诉讼更像是中国与美国经济博弈的一个小台面,背后是大文章。但我们却 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给形势,而忽略自身的毛病。如果中国制药企业依旧只见规模不见效益,偏执于低端产品,这样的诉讼传 票就会继续向中国企业发来。 而随着一系列医药行业调控政策的出台,行业的兼并重组活动正趋于活跃。根据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的统计,今 年第一季度医药行业发生并购事件19起,比去年同期增加46%,并购金额高达20.14亿元,超过了上年前三季度并购 金额的总和。 那么VC“四大家族”会被吃掉吗?这又是一个疑问。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