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新世纪周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谜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1:23 新世纪周刊

  策划统筹/陈晖 张卓人

  执行/程海涛 王玮 张卓人

  2005年7月11日,我们纪念郑和并非只为了纪念一个人,而是纪念郑和下西洋所代表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价值取向的精髓——和平发展。

  当然,在这漫长的600年间,有关郑和下西洋的种种谜团不断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无论是国内的郑和问题专家,还是海军少将,以及重走郑和路的女记者,甚至是海外的郑氏后裔,他们都因为郑和而兴奋着。虽然有些谜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开,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郑和的航海壮举无论从精神还是物质都远胜于西方的航海家们,而这已经足够了。

  郑和的壮举还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让我们向郑和致敬,向海洋致敬。

  谁是郑和

  本刊记者/程海涛王玮

  郑和是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他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阿拉伯后裔

  郑和本是阿拉伯人的后裔。据《抄郑氏家谱首序》和《郑和世家资料》所载,“马哈木长子赛典赤赡思丁,帝特命驻镇咸阳,为都讨大元帅,授上柱国大丞相,封咸阳王,仍管平章致事……纳速剌丁生伯颜封淮安王。王伯颜生察儿米的纳,封滇阳侯。米里金生马三宝,袭封滇阳侯……”

  “米的纳就是郑和的祖父,米里金是其父亲。”南京大学教授潘群说。

  据郑和研究会编著的《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书称:郑和,明洪武四年(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的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里。其祖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为西域布哈喇(今新疆以西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贵族,也是元初杰出的政治家,宋神宗三年(1070年)因邻国入侵迁来到中国。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赡思丁出任云南省平章政事(相当于现今省长),死后封咸阳王。赡思丁有五个儿子,第五个儿子叫马速忽,曾任云南省平章政事,其子孙世居云南,袭封滇阳侯。由于长期与汉族共处,因而改从汉俗,以名中首字为姓,定姓马氏。

  郑和本姓马,即来源于此。郑和有兄妹六人,因其排行在三,故取名“三宝”或“三保”,后人称他为“三宝太监” 或“三保太监”。

  伟大航海家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率军攻占云南。战乱中郑和被俘,惨遭阉割后随傅友德征战多年。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郑和随军到了燕王府,并成了燕王的近侍。由于“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其深得燕王的信任。据史料记载,郑和“丰躯伟貌、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行入虎步、声音洪亮”。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攻占南京,登上皇帝宝座,年号永乐。由于在“靖难之役 ”中的郑村坝(在北平东南)一仗建立军功,所以永乐二年正月初一(1404年2月11日),朱棣赐他姓“郑”。自此,改原名“马和”为“郑和”。同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正四品)。

  朱棣于永乐三年(1405年)任命郑和为出使西洋各国的正使总兵太监,并六次派他下西洋。直至永乐二十二年(1 424年)八月,朱棣病死,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命令下西洋的船队全部停止活动。洪熙元年(1425年)二月,明仁宗命郑和任“南京守备”率下西洋的官兵守卫南京。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明仁宗去世。其子朱瞻基即位,是为宣宗,改年号为“宣德”。明宣宗为扭转海外诸国与中国的疏远关系,宣德五年闰十二月(1431年1月),又派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在返航途中郑和病逝于古里(现今印度)。

  太监为何有后裔?

  郑和本身是名太监,但是,他的后裔多达七百人,主要散居在中国的云南及南京,也有小部分流落他乡。然而,太监怎么会有后裔?

  据郑和第二十世孙郑宽涛介绍,郑和晚年在南京任守备一职,将其在云南的长兄马文铭之子过继膝下,取名郑赐,以延续香火。而郑赐又生有两子,长子廷选,次子万选,这便是郑和的两个孙子。后来,廷选留在了南京,万选去了云南昆阳( 现为昆明市晋宁县)。这两脉支系分成两份家谱:云南支系现有五百人,南京支系则有两百余人。

  据称,郑和云南支系的一些后代已移民泰国,也有传言称在东非发现郑和后裔。《武汉晚报》一报道称:“两位老人是孀居的亲姐妹,姐姐叫郑琴英,妹妹叫郑梅英,年龄都在70开外。她们的父亲郑松林是郑和在老家云南昆阳后裔的第17 代孙。清朝末年跟随马帮来到泰国北部的清迈省,娶了当时统辖清迈的土司的女儿为妻,生育10个子女,这样郑和的这支后裔从此便有了中泰混血的血统。”

  开放风潮的先驱

  明政府为管理日益增多的来往商人,在宁波、泉州、广州三地各设一人提举市舶司,免费提供食宿,并让这些贡使商人享受免税的优惠待遇,中国文化因此影响到东南亚一带。印尼的伊斯兰学者哈姆加认为:“印尼和马来西亚伊斯兰教的发展,与中国的一位穆斯林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位穆斯林就是郑和将军”。

  明代中后期,中国商人到东南亚经商也十分踊跃,尤其是东南沿海福建一带,有不少中国人移民到当地。虽然未必是郑和下西洋的直接影响,但也与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开放风潮大有关联。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