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经济学大师“卡壳”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5:20 观察与思考

  -河北石家庄 马国川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能够坦承“我不知道”。

  不久前,“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在北京举行。数位经济学大师走进国人的视野,让我们领略了这些经济学大师的风采。不过,最让笔者感动的是,经济学家菲尔普
斯在北京工商大学演讲时,坐在听众席位上的诺奖得主约翰·纳什突然举手向菲尔普斯提问。在纳什演讲结束后,面对一位学生的问题,他思考后坦诚地说:“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纳什是以创建博弈论而闻名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但是他的坦诚和严谨更让我们感到可贵和钦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大师级人物,但也并非无所不晓的“神人”,他肯定也有自己相对陌生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他与普通人一样没有“发言权”。故而约翰·纳什对待无法作答的问题,经思考后坦诚表示自己没有能力回答。对他来说,这是很正常的选择。可是在一些国人看来,即便对某些问题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也要好生“支吾”一番,以免因“不知道”而使自己的公众形象受到些许的损害。这种对比之中有亦更深的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曾经有一段时间,文学界议论中国作家何时才能获得诺贝尔奖。现在,人们则在热烈地谈论中国人何时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实,谈论这样的话题没有太大意义,尤其是在学界如果一本正经地谈论,就更显得滑稽可笑。因为很少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是当时预期他要奔诺贝尔奖去的。很多科学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也许当时认为不很重要的东西,过若干年以后才有价值。

  所以,我们不要问中国人何时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要问中国的经济学家需要向那些诺贝尔奖得主学习些什么?

  与纳什的坦诚和严谨相反,我们常可以看到有些经济学家在不同的场合侃侃而谈,有的并没有太多研究成果就是因为谈得多而被封或自封为所谓的“知名经济学家”;有些经济学家是以挣钱和挣名声为目的,热衷于参加各种企业和媒体组织的活动,兼任某些大公司的董事。他们在公众面前始终摆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状,总是头头是道,几乎没见他们有“卡壳”的时候,更鲜见有谁举手提问,或者诚恳地说,“我不知道”。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是因为他能够坦承“我不知道”。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梯若尔曾经说:“好的经济学家忙于教学和研究,所以没有时间面对大众媒体,差的经济学家反而做这些事情。”“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必须审慎地对待研究,必须保持谦虚。”

  中国的发展不仅为世界创造一个重要的机遇,也为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践例证,为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但是,中国学者想要获得诺贝尔奖尚需时日,目前最重要的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做事,像纳什那样,对不理解的问题坦然地举手提问,对不知道的问题诚恳地说,“我不知道”!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