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黄如论先天“贫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18:13 时代人物周报

  -黄凡

  黄如论是一个躲在云层背后的人物,一向行事低调,当地产恐龙级标本世纪城呈现在皇城根下老北京人的眼前时,黄如论仅因其慈善家的公众身份,如同隐藏在海面下的冰川,在世人面前,只露出八分之一的一点尖角儿。

  细察黄如论其人其事,此人来头不小。黄如论家传渊源深不见底。祖先黄干是儒学大师朱熹的得意弟子。儒家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条条框框,一直被黄如论奉为圭臬,也许,只受过小学文化程度教育的黄如论的成功,可归功于这种浓厚的儒家文化的长期滋润。

  据说,黄如论初上北京发展时,他开着车在北京转悠了好几圈,根据《易经》上面的启示,看了东、西、南、北城外、城内的很多地方,到了世纪城那片荒地时,他的心情觉得非常舒畅,觉得那是块好地,就决定在那上面盖房了。从这件看起来有些荒唐的事情,联想到黄如论斥巨资,照搬国外的商业模式,后来在世纪城附近建造的Shopping Mall——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不得不由人怀疑其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科学、理性的决策从何处而来。

  当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经营惨淡之际,黄如论头脑里面的烧热还没来及退,紧接着在重庆、昆明等地复制了北京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的模型。于是,金源旗下的购物中心连锁系列在神州大地横空而出。黄如论怀着一颗地主心,一心做着中国商业巨无霸的美梦。然而,他寄予厚望的购物中心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进驻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的商家,苦不堪言,面对亏损,也许只有仰面长叹,悔不当初?作为始俑者,黄如论自己也觉得纳闷,这种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业态,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人兴畜旺的市场呀?

  传闻黄如论很好学,三日不学,他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然而,不管黄如论怎么努力,他也遮掩不了他那“先天贫血症”的毛病。事实上,金源世纪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经营方式是家长一样的权力集中式管理,企业用人制度也是手工时代式的,金源世纪中层以上的干部几乎是黄如论的七姑八舅,或者叔叔的叔叔家的孩子。这样土得掉渣的管理方式和用人制度,很难让黄如论的企业成为一家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超级航空母舰,尽管这个心怀大志的赤子一直做着这样的好梦。

  先天性的贫血症,决定了黄如论的内心之痛,在精耕“房地产开发、星级大饭店、大型购物中心、多金融资本”这几块自留地时,黄如论或许应该用吃药和换血的方式,来弥补他那先天贫血症的缺陷。

  专业化运作和管理规范化,是蹲在黄如论面前的两只老虎。

  中国人把德国买空

  -何必

  《德国之声》中文网以“无声无息的大潮:中国去年买下近三百德国企业”为标题,报道了在西门子手机领域卖给台湾明基之际,德国一家规模更大的企业将被上海企业买下的消息传了出来。同时引述一家咨询公司的说法,称去年德国就有近300家企业被中国企业买下。对这个数字,德国有人担心中国会把德国买空。

  德国人如此担忧也是很现实的。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张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在中国企业中的巨掣们摩肩接踵地奔赴海外之际,那些中国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也没闲着,在国内市场秩序混乱状况依旧、利润空间逼仄、到处弥漫着短期浮躁功利取向、责任-信用体系岌岌可危、竞争日渐残酷无情的局面里,很多企业只能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来防范巨大而深刻的政策、市场、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风险。购买海外企业,也就成了其规避国内风险并转移资产的有效途径。

  “当年,成吉思汗的军队是在震天声浪中打入欧洲的。而今天,中国人来得几乎是无声无息。”德国之声在这篇报道后颇具煽情与挑逗意味地描述。

  德国人也承认,德国中小企业有个与生俱来的大问题,却使之成了中国企业可以挖掘的大金矿:德国有约7万家家庭企业,但这些企业大多没有后继者。许多企业家老了死了企业也就关了。关闭这些企业,最好的、最常用的途径就是出售之。因此,德国市场上经常有高质量大品牌的企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

  中国企业在德国进行的收购基本上也就是在100万到1000万欧元之间,这种规模的企业在欧洲也只能相当于中国的个体户的层次,换句话说,中国人所购买的也就是德国小商小贩的买卖。中国人买到的那些小企业,都是些自生自灭的门类,如果中国人不买,也许就会自行寿终正寝从世间销声匿迹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人不应该对中国人有那么点感激吗?

  但是,几乎与此同时的另一个引人瞩目的事实却不得不让人颇具隐忧,那就是中外频繁发生的贸易争端。在欧洲国家,为了社会福利与就业,中小企业是享受到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政策扶持的。也就是说,中国人所购买的那些企业,并不是单纯的市场机体,因而还牵扯到企业社会责任。如果无视这一点,将会导致自身的灾难。

  因此,如果中国法人或自然人不注意这种体制、文化与社会责任方面的差异,那么国外未必是好的避风港。

  赵本山卖脸

  -艾爻

  谁要是再跟我说赵本山是个艺术家,我一定用我的TCL手机砸他——反正这手机几成废物,不重不轻,砸人比较合适,既不能砸得他生活不能自理,又起到了惩戒作用。这就是做事情的分寸。

  赵本山就是一个很有分寸的人,是商人,不是艺术家。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赵本山艰难成功,至今走入人生峰顶。更多的人被他的小品艺术所吸引,认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而往往忽略了他的另外一种身份,一个成功的商人身份。其实,赵本山从1993年就开始做生意,经营文化、广告、影视、煤炭等——不知道赵本山是自己开小煤窑,还是做煤贩子——据说现在赵本山还在东北经营着几个“东北二人转”剧场,拍电视剧的事情就不用重复了,很多人都知道《刘老根》和《马大帅》。

  赵本山把自己可以出卖的物件和智慧经营得相当成功。赵本山给蚁力神做广告说,谁用谁知道。要是现在还有人认为赵本山只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传统艺术家,那就是“谁傻谁知道”。

  现在看来,赵本山那张猪腰子脸的功能可能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是顶峰状态,即使再想进一步可能会比较困难。虽然珠穆朗玛峰每年都长那么一点点,但是要让那张猪腰子脸每年长得好看一点,已经不可能。赵本山那脸演的小品已经红了很多年,那脸拍的电视剧也已经一部一部地火,但是任何事情都是盛极必衰,赵本山那张猪腰子脸的夺目红光也肯定有褪色的时候,可能就是在这几年。

  于是,聪明的赵本山再次抓住了褪色前的机会,再次狠呆呆地销售了一次那张带着小帽的猪腰子脸,体现了一个成功商人的判断力和价值观。

  赵本山再次卖脸这件事情,就是赵本山最近成为辽宁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闹成一场风波。在这场风波中有替赵本山担忧的,有替辽足操心的。梳理所有的争议和脉络,你会发现赵本山依然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商人,他是辽足的董事长,但不是辽足的法人代表,即使辽足再有什么债务或者其他不良问题,赵本山也没啥大责任。这场风波虽然至今未平息,也不管赵本山在辽足中有没有利益纠葛,赵本山在这场风波中已经是个赢家,成绩可以总结为两点:第一,足球界跟娱乐界一样热闹,谁在里面折腾,谁就会红起来,就连那个早年的气功大师张海在足球边缘混了一小脚都红得不得了,于是这次赵本山那张猪腰子脸再次涂上了重彩;第二,足球的观众跟赵本山的小品、电视剧的观众可能不是同一拨人,重复的部分也许不会很大,通过这样卖脸,赵本山可能会把很多球迷变成自己的电视剧和小品迷。于是,赵本山忽悠足球了,似乎在创造一种新的市场,犹如把拐卖给了“范伟”。

  娱乐明星卖脸做实业,赵本山不是第一人。早年牛群卖过,但失败了,搞得灰头灰脑的。那是牛群没选择好脸部销售对象,对着一群牛有啥好卖的?而赵本山对着的是一群吃着牛肉干看球的球迷,哪个效率高,一目了然。脸卖好了,总比丢脸强。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