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兰花争夺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14:18 新世纪周刊 | ||||||||
-本刊记者/吴纯勇 “保卫兰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小小兰花身上的经济价值超高,一场关乎兰花物种命 运的保卫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兰花,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花种,自古就有“花中君子”之称。而其经济价值更是不可小视,在今年2月的第十五届 中国(乐山)兰花博览会上,一些极品兰花的价格竟高达数百万元人民币。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兰花的种植现状却不像其价 格那样诱人。
据桂林市兰花协会周毕发会长介绍,桂林目前除莲瓣兰以外的其他国兰种类资源很丰富,而且其品质也极高。尽管如 此,周会长仍然有些担心。 “自从我上任以来,最担心也是最难控制的就是越来越多的野生兰花物种资源外流。”他表示,如果长期以往,“摇 钱树会被人砍倒”、“绿色股票即将走向衰亡。” 那么,兰花为何被称为摇钱树?目前,国内兰花市场的现状怎样?国外大量收购中国内地野生兰花究竟意欲何为…… 小小兰花竟值天价 兰花泛指兰科植物,兰科又是高等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约有700多属、20000多种。但是,中国传统 意义上的兰花,主要是指兰属植物,也有人称之为“中国兰”或“国兰”。与其相对应的叫“洋兰”,实际指的是附生兰类。 兰花除在中国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兰花爱好者外,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其也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 “在与其他地区的兰友们进行日常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探讨着一个话题。为何兰花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 地域,所开的花开品也大有不同;还有就是不同种类兰花所散发出来的香味,是不能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所能制造出来的。” 周毕发表示,也许正是由于兰花所特有的这种变异性,更是物以稀为贵,才引得诸多兰友们为之痴迷。 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的首届兰花交易会上,一位来自成都市的富商包专机前往参会,随后又怀抱价值100多万元的 兰花乘专机返回成都;而一盆由云南一家国企的3位职工共同投资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购得的3苗“云红荷”兰花,其报价 也达到了90万元。 对于兰花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周毕发深有体会。2001年,贵阳市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贵阳)兰花博览会,当地 有关部门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在与会的四天内,来自全国各地的兰友人数达到60、70万之多,仅仅四天,就给贵阳市服 务、餐饮、宾馆、交通等行业带来了几十个亿的收入。 对于长期玩兰的兰友们来说,价值几万、几十万的兰花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就在记者到达桂林的时候,一位僻 远山区的老农打电话给周毕发,并表示他有一株苗,同时开价为4万元左右。周毕发花费了两天多的时间,经过实地考察,最 终“抱得美人归”,成交价为3万元。 大规模“掠夺式”采购 正是由于兰花的特性及其天价的身份,不同种类的野生兰花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抢购,其中 尤以浙江、江苏、安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重庆等地最为严重。桂林兰花协会秘书长吴兴家表示,在这些地区已很难 见到大面积、高品质的野生兰花。 中国兰花市场的复苏期是上个世纪80年代,快速成长期则是90年代。当时,为了进一步“掠夺”到好的兰花的优 良品种,来自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内的一些兰商们开始纷纷驻扎在一些野生兰花资源丰富的村庄里。 当时的交易量及交易形式足以写入相关史册,据当地人介绍,那时候,兰花都是以论斤卖为交易形式的。通常,一斤 兰花也只有几元钱。“那时候,你经常可以看到一卡车、一卡车的野生兰花资源就像运草一样被运往相关采购国或者地区。” 由于当地人采取的是“杀鸡取卵式”的狂挖方式,再加上这些兰商们长时间大规模的“掠夺式”采购,目前,江浙一 带原有的野生兰花物种已经没有。 吴兴家介绍说,“桂东的容县、平南、苍梧,桂南的上思,桂西的那坡、凌云、乐业、隆林,桂北的荔浦、兴安、龙 胜、全州、恭城、三江、融安、罗城以及桂中的武鸣、上林等地,各品种的奇兰丰富得令国内外兰商咋舌。” 但正如周毕发所担心的那样,目前,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资源掠夺者”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桂林市场上。“ 前几年,桂林市大量野生兰花也是被他们以一二元钱一大捆的形式买走的。” 先收购再返销 薛达元,中国珍稀物种保护组组长。对于“资源掠夺者”这种行径,他表示,这实际上就是他们一种争夺话语权的手 段。“尽管他们当地没有这种野生兰花资源,但可以通过全部买断兰花种苗,再通过科学技术及实验进行培育的方式形成规模 ,最后再返销中国。” 对于这种说法,周毕发、吴兴家都表示了认同。“如果说,日本某个机构出资10万元买断了你这个新的兰花的种苗 ,他们能在十数天内通过切片、组胚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分析,并在走出实验室后,实现大批量生产。由此降低成本并迅速占领 国内市场,这自然也就造成了一种‘先收购,后返销’的局面。” 周毕发介绍,目前,国内兰花在培育新品种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1、新品种的培育直接依赖从野生植株中筛选。例如,在“兰花热”大潮的初期和中期,即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 年代中期,一些商家不惜成吨收购野生植株,从中选取极少量稀有品种植株后,将大部分植株废弃,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 2、繁殖方法落后。到目前为止,国兰的繁殖仍然沿用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分株繁殖方法。分株繁殖方法的繁殖效率低 ,1株成年植株每年只能繁殖1苗,最多达2苗。如此低的繁殖系数无法满足规模化繁殖和生产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也不 可能与日本、韩国等相比。 兰花期待产业化 虽然中国兰文化的形成已有上千年,但由于爱兰、植兰、赏兰、咏兰等兰事活动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属于上层社会人 士的一种业余喜好与身份象征,所以兰花市场就形成了重品种、轻规模的生产习惯,其价值取向也是以稀有程度为标准。 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会长罗毅波认为,2000多年以前,兰花就被孔老夫子赞誉过,所以在历朝历代中,兰花很 大一个层面就是代表主人身份的象征。从清代末期开始,兰花市场开始出现面对普通民众的大众市场,但该市场的发展仍很缓 慢,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大众市场才有了规模化。 面对大众市场需求的日益庞大,如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自然就会影响到国内兰花市场的发展。“如果你不与时俱 进,外来的就会迅速占领这个潜力十分巨大的市场。但如果我们现在能早一点提高兰花产业化的水平,既可以占领这个巨大的 市场,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大众化市场对野生兰花资源的压力,进而达到间接保护兰花资源的目的。” 另一方面,野生国兰资源是国兰产业化的基础和源头,实现国兰产业化最关键的环节是人工培育可以满足市场需要的 品种,而人工培育品种就离不开野生的种质资源。因此,保护野生国兰资源和国兰的产业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保护兰花法律先行 周毕发、吴兴家他们近几年一直在依靠着自己及协会的力量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当听之有 奇花异草出现后,就会长期跟踪下来,如果自己财力能够接受的话,就会把其种苗留在当地。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每个人 都需要生存成本,采花的农民自然也不例外。”周毕发表示,如果一个外来者出的价格高于自己的价格,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珍稀兰花物种就这样流入他国。 “其实,日本原本是一个兰花极其稀缺的地方,但经过多年的‘巧取豪夺’,日本当地的兰花资源有了明显的改观。 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兰花等稀有物种是不允许出口的。”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出台过一部具有全国 性的法律法规,只有部分较开明的省市,会出台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规。 对于罗毅波上述倡议,周毕发、吴兴家表示,只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了,国内兰花市场才能真正走上产业化的发展道 路。“只有我们自己走稳了,才可以再谈得上更好地保护兰花产业,从而更好地打造中国兰花市场所特有的行业体系。”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