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竞购前途未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14:18 新世纪周刊 | ||||||||
-撰文/高山 五矿欲收购诺兰达公司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海油)叫价200亿美元拟收购优尼科公司,这是中国企业又 一次欲在海外市场有所动作。中海油会否象五矿一样无功而回,如今看来,仍是一个未知数。
日前,香港文汇报报道,中海油将以20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这也是中国企业近年来 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海外并购。 中海油是中国现有最好的国有能源公司,倘若其此番能够收购优尼科,就可成为在亚洲拥有并控制最重要液化天然气 资产的公司,并在亚洲能源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合并后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比目前中海油产量提高一倍以上,石油和天 然气储量将增加近80%,即达到约40亿桶油当量。 石油,还是石油 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其最具吸引力的资产是它在东南亚的潜在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和 孟加拉国。其中在印度尼西亚,优尼科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液化天然气资产,而且储量巨大。 另外,优尼科在墨西哥湾和里海也拥有优质资产,而中海油在里海地区扩张的愿望曾经受挫。如果收购成功,优尼科 将成为中海油优良的战略资产。同时,如能成功收购优尼科,中海油将就此完成在美的借壳上市,并将大大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 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德士古在今年4月宣布以160亿美元加股票的形式收购优尼科,收购计划包括25% 的现金(44亿美元)和75%的股票交换,以及接收优尼科的16亿美元债务。 而随着美国反垄断调查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于6月10日批准雪佛龙·德士古的收购计划,中海油的第一次竞购 机会已经失去。由于雪佛龙·德士古在同优尼科的协议中包括5亿美元的违约费,中海油此次再度出手如果成功,就必须向雪 佛龙方面支付这笔费用。如此大手笔的收购计划,自然受到了美国政界和媒体的普遍关注。 议员阻击中海油 日前,41名美国国会议员已联名向美国总统布什递交了一封公开信,这些议员在信中敦促美国政府对中海油以18 5亿美元收购优尼科公司的要约进行严格审查。 来自加州的联邦众议员庞博和亨特致信布什总统称:“美国日益需要将满足能源需求列入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经济 安全的考虑范围。当事涉中国时,情况尤其如此。”他们敦促布什总统根据联邦法律的授权,指令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就这一 可能的收购案展开彻底调查。 此外,美国财政部长斯诺也称,希望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主动要求美国政府对标的值185亿美元的优尼科公司收购案 进行多机构审查。 美国老调重弹 美国国会议员的上述信函表明,在美国国会中,确有一些议员对中国持有戒心,如果中海石油收购优尼科的交易继续 推进,那么这些议员将会从中作梗。 实际上,中国公司每进行一次海外收购,都会引发海外对其商业意义之外的政治反应,如果收购对象是美国公司,则 更是如此。例如,早些时候中国电脑公司联想集团对美国老牌电脑公司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计划,就曾遭到美国政客 同样以“国家安全”为由的强烈反对。 更重要的是:中海油的这次收购不仅涉及美国公司,更触及被美国朝野视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 收购时机不佳 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能源公司,美国政界的最大顾虑是竞购会给美国能源供应造成的影响?另外,还有并购过程中的 技术转让问题。美国人担心,中国公司通过收购获取一些美国最先进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和油气资源。 为了打消美方的顾虑,中海油表示,该公司已经完全准备好配合美国政府有关安全问题的评估,并承诺,在美国生产 的全部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在美国国内市场销售。中海油高层甚至表示,公司可以考虑将那些与油气勘探和开采无关的产业 交由美方管理。 尽管如此,美国的政客们对这次收购仍十分敏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收购优尼科最大的问题不是对中国企业的考验, 而是对美国的考验。关键要看美国能不能接受中国企业在WTO的框架下,以市场经济的手段介入对能源的争夺。 当然,客观地说,这次收购时机并不理想。眼下中美关系正处于微妙时期,正好赶上美国国会反华情绪高涨。在贸易 领域内主要集中在美国对华的巨额贸易逆差,美中纺织品贸易纠纷,以及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等。 与此同时,世界石油价格高企,直冲每桶60美元大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手收购美国主要石油公司,遭遇阻力 显然是在所难免。决定中海油收购成败与否,除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因素外,主要还要看竞争对手雪佛龙是否会提高标价,以及 优尼科股东的最终意愿。 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 这一委员会专门研究外国公司兼并是否会威胁到美国安全。该委员会是一个跨政府部门的机构,成员为美国政府相关 部门代表,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和国防部,但是由财政部负责运作。总统可以根据委员会的调查结果,酌情制止收购交易。该 委员会现任主席为美国财长斯诺。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