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齐鲁晚报:食品安全监管不能内外有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07:44 大众网-齐鲁晚报

  国产啤酒含有致癌成分甲醛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反应显得很是迟钝。其实,反应迟钝并非该部门的一贯表现,在今年年初的进口食品“苏丹红风波”中,他们的表现就相当出色。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有关部门门难道还有双重标准吗?

  继国内媒体报道国产啤酒含有致癌成分甲醛后,韩国、日本两国对此做出强烈反应。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在全国范围内紧急收回中国啤酒,日本卫生部也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
啤酒进行调查(7月13日《新京报》)。

  看了韩、日两国政府食品安全部门的“强烈反应”,笔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与两国相比,国内政府主管部门的反应就显得有些迟钝了。自7月初《环球时报》收到“读者来信”指出国内很多啤酒厂为了控制成本,把甲醛作为稳定剂来消除沉淀物之后,“啤酒加甲醛”就引起了公众和舆论的极大关注。然而,半个月来,我们能够看到的只有媒体的追踪调查、专家的专业分析以及啤酒生产企业的自我辩护,而政府有关部门似乎始终泰然自若。卫生部食品处有关人士甚至表示“在国外同行业中,也同样存在添加甲醛的行为,因此消费者不必对此大惊小怪”(7月13日《华夏时报》)。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早在2003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律君就多次提出这一问题,却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其实,反应迟钝并非食品安全主管部门的一贯表现,至少在“苏丹红风波”中,他们的表现相当出色。今年年初,英国食品标准署紧急召回含苏丹红一号食品的消息传出后,国家质检总局立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进行检测,对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一律禁止进口;要求检疫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对已进口的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或原料进行清查;要求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禁止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进入流通领域。事实证明,在主管部门的积极回应下,消费者们有惊无险,安然度过“苏丹红风波”。

  政府主管部门在“苏丹红风波”与“啤酒加甲醛风波”中迥异的表现让笔者疑惑不已:主管部门为什么对国外的“问题产品”铁面无私、主动出击,而对国内的“问题产品”却迟迟不见积极的应对措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难道还要采取“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吗?透过模糊的事实,人们发现在“内外有别”表现的背后,若隐若显的是政企之间特殊的利益链条———就像韩、日政府“强烈反应”背后闪现出其本土啤酒产业利益驱力一样。只要经济考量被置于公众生命健康安全之上,“内外有别”式的管理模式就不足为奇了。

  “明天我们还敢吃什么?”食品安全正日益成为牵动亿万人心的公共问题。在一个充满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的食品市场中,人们期待政府有关部门来保障自己的生命健康安全。当潜在的危险浮出水面后,无论这种危险来自于国内还是国外,政府有关部门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为消费者消除风险。在我们不断呼吁建立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管制的同时,还要疾呼:食品安全应该超越经济利益之上,食品安全管制拒绝内外有别、理应一视同仁。

  毛飞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