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华网:中国科学家为何远离公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4日17:34 新华网

  作者:刘海明

  黄昆走了,科学界扼腕,许多普通公众相当茫然:黄昆是谁?在科学界赫赫有名,在公众面前却是陌生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胡亚东说。不仅是黄昆,几乎所有科学家,特别是搞基础领域研究的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13日)

  说句不怕笑话的话,刚看到科学家黄昆先生去世的消息时,本人对他的也是一无所知。惭愧之余,我也在想:中国科学家为什么距离公众如此遥远?

  对这个问题,有科学家说,基础科学家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他们本人也不愿过多跟公众打交道。另外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普遍不高,导致人们“一方面在享受着科学家带来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却不知道科学家是谁”的尴尬局面。

  科学家们的这些解释很正确。问题在于,科学家远离公众的疑问是个“疑问链条”,单靠这区区三个原因,并不能将这个链条串起来,给予它一个完整的回答。于是,我们还有继续挖掘其他原因的必要。

  要回答本人的疑问,首先应明白公众现在究竟知道些什么。时下,“超级女生之类”的文娱话题的知名度,不知道要比科学家的知名度高出多少倍。往往不晓得影星、歌星,会被别人骂成“弱智”,但即便说不出一个当代科学家的名字,也不会有人说你“老土”。对政治明星,不管你关心与否,这些人物的知名度几乎家喻户晓。还有一些经济方面的所谓成功人士,也是公众关心的对象。男人们在羡慕人家的钱袋子,女人们在梦想着寻找这样的富翁郎君。而科学家呢,除非专业考试,否则才很少有人问他们是谁。

  科学家在现实生活中和公众的距离“遥远”,导致后者不知科学家是谁,而媒体对科学家的同样冷落,使得科学家在公众心目中愈发成了“边缘人”。别的不说,打开报纸和电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除非遇到神州五号上天,深度撞击彗星这类特大科技新闻,剩下的哪天的新闻不是以政治明星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呢?原先,央视的《科技博览》放在一套晚上19:55播出,现在呢,挪后了。从大众传媒传播的具体内容不难判断,作为科学界和公众桥梁的媒体,也最终冷落了科技本位。科学家的地位和作用,虽然还没有沦落到“地下工作者”的地步,但他们的精神待遇,却已经有目共睹了。

  诚如人民大学青年学者杨保军先生所论述的新闻事实世界和新闻符号世界之间的关系那样,新闻符号世界虽然不能全貌反映新闻事实世界,但媒体有义务尽可能给公众提供一个社会真实的全貌。媒体自身科学素养的先天不足,割裂了科学家和公众的关系。追问科学家为何远离公众,恐怕更需要媒体自问自己为什么就单单忘记了科学家了呢?当然,科学家自己也要改变观念,走出来,尽可能的利用有效的时间和公众进行接触,普及和推广科技支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有关部门也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引导群众树立尊重科学,联系科学的观念,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否则,不解决这个问题,黄昆是谁,胡亚东是谁,谁会知道啊?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