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和谐义乌:富足的民间感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1日18:16 《小康》杂志

  义乌的民间调查体现出经济基础在推动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强大作用。在义乌,即便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也会或多或少与商品买卖沾上边。商业繁荣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足,更是一种眼界的开阔,一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义乌百姓是幸福的。>本刊调研组 文

  对义乌百姓进行民间感受度调查,不需要刻意寻找人口密集的中心街头,随处走走,
满目皆是商铺,人流穿梭不止,一派繁华之景。深具市场意识的义乌人对此类问卷调查已是司空见惯,使得本次调查比以往任何城市都来得顺利。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样本数为300的小规模随机调查,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150名,调查内容涉及其在饮食、居住、生态、生命、教育、消费、平安、信用、公共服务、快乐等10个方面的主观满意度。样本构成情况为男性占54%,女性占46%,受访者平均年龄为44岁,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多,职业成分七成为商业从业人员。

  调查结果显示,建立在强大经济基础和商业文化上的义乌,比较注重城市功能的均衡发展,老百姓的主观满意程度较高。其中,主观满意度最高的三个方面依次是信用、消费和饮食,而在生命、生态和教育这三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信用、消费、饮食得分高

  根据对300名受访者的调查,义乌信用指数得分为0.9544,超过九成市民对信用这一指标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该结果表明,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义乌已建立起相对可靠的诚信体系。

  “信誉就等于商家的生命,或许你这次可以欺骗别人,但这意味着下次将不会有人再愿意与你合作。”做服饰生意的陈先生说。采访中,也有受访者提出有个别外国商人存在欺诈行为,建议他人提高警惕。

  市场的供求状况对消费的满意度影响最大。在这点上,义乌无愧于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的美誉,消费指数为0.9335,大部分受访者对所在地区的消费环境表示比较满意。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早期因商品质量低劣而被称为水货之乡,对此有受访者反驳说,“假冒伪劣商品?那是很早的事情了。现在你再去国际商贸城看看,里面的东西保证物美价廉。”

  300名被调查者也对义乌饮食予以较高评价,该指标得分为0.9157分。市场的高度发达带动了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义乌街头,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饭店和餐馆,里面时常人满为患,而到了夜晚时分,丰富多彩的大排挡也是热闹非凡。

  紧挨饮食之后得分较高的是公共服务,为0.8796分,76%的受访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政府的亲民政策。许多人对去年市政府牺牲企业,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的举措记忆犹新。

  相比之下,平安、快乐和居住方面的得分比较适中,受访者的满意度并不是太高,但也没有给予太多的指责。由此可见,义乌市政府还应加大创建平安义乌的力度,同时努力抑制房价,使其适应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和承受能力。为了提高市民的快乐指数,市政府还要重视城市文化的营造,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生命、教育和生态需改进

  在对义乌的民间感受度调查中,60%的受访者表示,医疗和教育费用是家庭目前最主要的两大开支,也是诸多指标中排名靠后的两项,分别为0.5372分和0.5345分。

  在生命指数方面,被调查者们普遍认为当前的医药费用还是偏高,表示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达到28%和23%,其中农村居民的不满意程度高于城镇居民,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分配的城乡差别上。此外,受访者还认为义乌的医疗技术水平整体不够高,在疑难杂症的诊疗上与大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导致义乌生命指数较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受访者对交通状况的忧虑,由于马路上交巡警配备不足,行人乱穿马路,车辆随便拐弯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名的哥称,尤其是下午高峰时段,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私家车、公交车以及行人混杂在一起,场面比较混乱。

  教育问题同样是义乌市民关注的热点。尽管义乌近两年在学校建设、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上投入不少,也为外来人口建造了不少民工子弟学校,深得百姓欢迎,但是教育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对教育的不满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素质不高、高等教育的缺乏等等,以至于很多义乌居民将子女送至外省市甚至国外就学。

  年初的环保风暴让国人的环保意识普遍得到加强,而在义乌,人们也日益追求生活的质量,强调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市政府在生态和环保方面的措施还不够满意,不少人提议增加绿化,加大义乌江整治力度等。

  从本次民间调查情况看,由于义乌的物质基础比较好,同时也对社会公平问题予以了足够的关注,使得城市的和谐程度总体比较高。但是,此次调查反映出来的政府在生命、教育和生态方面的不足,则应进一步加以改善和提高。-

  受访者关心议题排名

  关心议题关心指数

  改善交通状况 92%

  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87%

  提高教育质量和 80%

  教师队伍素质

  充足的供水供电 78%

  生态保护和城市绿化 65%

  抑制房价 55%

  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 47%

  和谐义乌:一切因市场而生

  一种传统的商业文化能在改革的土壤中汲取成长的养料,这是义乌这座建立在市场之上的城市留给人们的启示。

  义乌人当前面临的重要考验是,在城市升级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好人才、能源、城市文化建设以及行政体制上的诸多难题,掌握好发展与和谐的平衡,利用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构建和谐社会。

  义乌的多张脸孔

  义乌的一切传奇,均源自于市场。

  1982年的那个夏天,当时面积只有2.8平方公里的义乌县城突然沸腾起来,原因在于稠城镇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发布的《关于加强小百货市场管理的通告(第一号)》。该通告提出“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市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的四个允许政策,从此宣告了义乌市场的成立。

  最早的义乌商人用鸡毛换糖和拨浪鼓,敲开了市场的大门。自那以后,义乌市场逐渐发育壮大,从最开始湖清门第一代简易马路市场,到新马路第二代棚架市场、城中路第三代棚架市场和由篁园市场、宾王市场组合的第四代市场,到现在的福田国际商贸城,共经历了五次搬迁、八次扩建。

  据义乌市副市长葛国庆介绍,当时的小商贩到全国各地去拿货,主要都是国营企业的库存商品,后来货源慢慢变成国营企业的新产品,并进一步不断扩大。23年后,义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市场,汇集了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日贸易客流量超过20万。“可以这么说,凡轻工产品、日用消费品,在义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葛国庆说。如今,义乌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第一超市,“买世界的货,卖世界的货”。

  义乌市发改局副局长俞献民认为,义乌一脉相承的就是其“市场”特征,从兴商建县,到兴商建市,再到建国际商贸城市的提出,其本质都是抓住了市场这个核心,“义乌人爱护市场,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事实上,义乌的市场有两个:有形的和无形的。

  有形的市场在国际商贸城那里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建中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建筑面积34万平米,二期一阶段60万平米,目前两者均已建成营业,二阶段40万平米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国际商贸城一期、二期采用国际大型商业中心的设计理念,总投资达60亿元,是目前国内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市场。

  无形的市场有两个,一是已投资1000多万元,有2万户经营户上网的“中国小商品数字城”;二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诚信市场建设,前者代表了现代化趋势,后者则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重叠交替,共同构成了义乌市场的多张脸孔。

  建在市场上的城市

  市场的能量有多大?如果说一个市场催生一座城市,此言毫不夸张。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商贸业持续繁荣,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经济增长态势良好。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7.3%。

  按照俞献民的观点,正是市场的蓬勃发展推进了义乌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城市工业化的速度。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市场刚开放,小商贩大包小包进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二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义乌市场开始成为全国客商的集聚之地;三是中国加入世贸后,全球的客商都向义乌集中。

  人口的高度集聚势必带动城市化的推进。于是,义乌在1995年左右发生“核变”,从95年起至今,义乌的城区版图平均每年以十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推。如果没有市场的神奇力量,义乌的今天就难以想象。

  义乌的经商者多数从农民演变而来,最早开发的也是农民市场。白天农民进城做买卖,晚上出城回家。一进一出之间,城市文化被带入农村,促进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一份调查表明,目前义乌95%的企业家都是从市场中走出来的经商户,他们大多都是先建立销售网络再建企业,以销售规模拉动企业生产。这批人比一般的企业家更懂得市场的游戏规则,对市场的敏感度很高,企业具有强大竞争力,使得义乌的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例如当地最大的饰品商新光饰品有限公司,起家时不足百元,现在年产值达几亿元,并在义乌带动了2000多家饰品企业。如今饰品已成为义乌的一大支柱产业,解决了10万人的就业问题,并把中国的饰品推向了国际市场。

  葛国庆认为,义乌的市场还派生出会展、物流、旅游业、餐饮业的繁荣和发展。据统计,义乌2004年共举办各类展览24个,目前有商位5万个,从业人员20万人,市场商品已出口到206个国家和地区,日出口商品标准集装箱1000余只,已成为国际性日用消费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信息中心。义乌的购物旅游热也正方兴未艾,将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由此,义乌被称为建设在市场上的城市。种种迹象表明,义乌要将市场优势进行到底,更把今后的发展目标定为建成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商贸城市。

  城乡和谐之音

  在努力发展的同时,义乌也是均衡城乡发展的先行者之一。

  义乌在全国率先推出《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明确了开展城乡一体化行动的大体思路:把义乌市域划分为主城区、副城区、城郊区和远郊区,到2005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城乡壁垒消除、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基本建成国际性商贸城市。通过近20年努力,推进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农业向企业转变,市域共享现代文明的一体化。

  基础设施方面,义乌市政府计划投入公共卫生建设7.1亿元,并投入巨资修建城乡快速通道,实现全市域公交一体化,使农村成为城市的延伸,大大加速城乡融合。按照分区功能定位和社区布局规划,分区分步推进城市新社区建设,把原先面貌落后的城中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城市组成部分。

  此外,政府还加强农民基本就业技能和文化知识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并深入开展“市场带百村”活动,增加农民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民收入。

  目前,义乌已在全省率先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达39万余人,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85%,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今后还将建立大病统筹基金,逐步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到2007年全市80%以上的城乡居民要参加大病医疗统筹。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养老保障基金由市、镇两级财政和个人共同承担。  

  同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也得到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崇尚文明、告别陋习”活动,加强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国际化之困

  义乌远景目标中的国际性商贸城市,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和研发中心;在城市中形成规模较大、辐射力强、功能完善、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具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国际化交流频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义乌文化事业的发展略显不足,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市委书记楼国华坦陈,义乌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对城市文化的开发、挖掘和利用还远远不够,与其它兄弟县市相比,义乌市还缺乏城市特色和个性。同时,一些干部和市民的思想观念与义乌目前的经济地位不相适应,他们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的要求。

  另有民间评论认为,义乌当地小商品生产企业后续力的缺乏,市场经营人员参差不齐的素养,义乌市场经营成本每年成倍的上升等等,都是义乌向国际性商贸城市迈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俞献民同时指出,国际性商贸城市的建立需要一些要素的支持,比如行政区划、土地审批指标、用电指标等,这就涉及到体制上的改革。他还认为,政府应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尤其要解决好利益分配不均可能造成的不和谐。

  而义乌与国际性商贸城市形象不符的还有其交通运能的紧张问题,交通秩序的混乱,出租车数量的配备不足,公共交通的运能欠缺,交巡警警力不足,路面状况的不确定性,也成为义乌市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对义乌未来经济增长持怀疑态度的评论认为,义乌的下一轮发展将面临水、电、土地等资源不足的考验,应引起政府关注。

  此外,国际化进程中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义乌的一大障碍,特别是懂得WTO规则,能够直接和国际采购商进行对话交流的人才不多。专家建议政府一方面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将一些懂得国际商业游戏规则的人才引进,为义乌所用。

  更有分析认为,建设国际性商贸城市单靠义乌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周边县市的土地资源来打造“大义乌”,这样义乌的发展才有大空间。政府不应只看眼前的利益,要站在大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县市密切合作,形成分工明确的经济合作圈。-

  和谐义乌之基层篇:大陈二村的幸福村民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全村的人都过上好日子,一个理想的共同富裕模式在义乌的大陈二村变成了现实。

  住新房子,不但不用自己花钱建造,而且还能挣到2万元钱,这么好的事,偏偏让大陈二村的村民们给碰上了。

  大陈二村,位于义乌市大陈镇建成区的西北端,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早年的大陈二村,道路狭窄,污水横流,农民的住房条件差、无规划等现象,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实施旧村改建便成了大陈二村广大村民的必然选择。1999年,村两委顺应民意,把旧村改造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提出:拆旧房、建新居,构建一个花园式的现代化新农村。

  “置换同样大小空间的房子,政府还要补贴给每平方米200元的钱。”一位村干部说,“旧的房子,政府是以每平方700元的价格购买,新的房子政府以每平方米500元的价格卖给村民。如果按100平方米置换的话,政府还要补给村民2万元钱!”

  据村干部们回忆,当年的拆迁改建得到市委、市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在资金上得到当地私营企业老板的支持。这些私营企业老板把企业办在这里,但是交通情况太差,企业的原料运不进来,产品又出不去,大大打击了企业老板投资的信心。他们迫切要求改变这种面貌,宁愿自己出钱,作为拆迁老百姓的补助。

  政策加资金,大陈二村顺利的解决了第一期的拆迁安置工作。如果说第一期的安置工作是由私营企业老板促成的,那第二期就完完全全是老百姓自己的行动了。第二期的拆迁户大都经济条件不佳,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旧村改建,不但可以改变自己的住房条件,而且可以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到目前为止,大陈二村已完成旧改一、二、三期工程,272户农户完成了新房建设,占全村农户的76%。共建成条型房25户,连体别墅115幢,单体别墅7幢,套间80户,拆除旧房235间,一个现代化的小康示范村呈现在人们面前。2004年,大陈二村的工业产值7个多亿,农民的人均收入接近12000元,旧村改建可谓功不可没。

  大陈二村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其所在的镇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衬衫之乡”——大陈镇,这里是义乌服装的品牌会聚地和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大陈人凭着“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大陈精神,形成以农业为基础、服装业为主导、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浙江省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百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2004年,尽管受到缺水、缺电等生产要素的制约,大陈镇的工业生产总值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镇实现工业增长值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9.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大陈镇的村民们是幸福的,大陈镇在农村深入开展“双建设”活动,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阵地建设,以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年内有11个村建成灯光球场、图书馆和文化活动中心,全镇已有64%的村完成“双建设”工作。

  此外,大陈镇还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力度,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百日万人治安大巡查”活动,努力遏制刑事发案率。

  无怪乎有人说,住在城里,还不如住到大陈来得幸福。-

  义乌市长吴蔚荣专访:坚持发展,兼顾公平

  近年来,以市场为核心的义乌现象日益引发人们关注。2005年7月20日,本刊就义乌经验、发展、和谐等话题对义乌市长吴蔚荣进行了专访,

  《小康》:民营经济目前是义乌的最大特色,也是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义乌的民营经济如何走出国门,实现企业的规模经营,与国际化接轨?政府对此有何鼓励性政策?

  吴蔚荣:政府鼓励、支持、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大舞台上闯出崭新的天地。主要是通过办义博会,让国外的商家来义乌,了解义乌。同时,大批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到世界的大市场上去搏击。走出去的那些企业对国际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国际经济交往的规则也有所了解,反过来会促进义乌本地企业的提高。民营企业到国外去办市场,作用也比较突出,步子迈得比较大,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要发扬义乌人敢闯、敢冒、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精神。义乌人是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去,大钱要赚,小钱也要赚。

  在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上,政府不直接给予资金补助,更多的是在政策上加以引导,给企业创造好的条件,创造一种环境。政府有非常完善的政策去鼓励那些愿意走出国门去参加国际性展览会的企业,鼓励企业到一些发达的国家去展览,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展位补助。

  《小康》:义乌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若要确保该目标的实现,有哪些具体的工作要做?

  吴蔚荣:义乌要成为闻名的国际性小商品采购中心,着力点是加强流通领域的建设,做到买世界货、卖世界货。要大量的引进全世界优质的小商品,到义乌的市场上销售,然后销往世界各地。现在已经建成有台商馆、香港精品馆,韩商馆和欧商馆正在建设中。

  义乌原来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想要做世界性的小商品制造中心难度很大,最好是走小企业大集群的道路,围绕义乌的市场,发展小商品工业,这样就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现在要努力把义乌建设成先进的小商品制造基地。

  义乌作为国际商贸城,仅有流通中心和制造中心,没有研发中心的话,那是非常遗憾的事。现在私营企业很重视研发这块,他们不是基础性的研发,而是进行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政府在研发这块也给予了相应的奖励,譬如建设成国家研发中心或是省研发中心,政府会给予什么样的奖励,奖多少等措施。

  《小康》:有分析认为,义乌下一轮发展面临的现实是水、土地和电力的缺乏,这些资源的危机也将直接成为义乌发展的“瓶颈”,对此义乌市政府将如何克服?有何应对措施?

  吴蔚荣:这个分析不准确。水、电、土地这三样就目前来讲,哪个地方都是紧张的,只是程度、情况不一样而已。义乌也缺这些生产要素,但如果说这些要素已经到了制约义乌经济发展的地步,那就不完全正确。

  义乌的定位是要发展为节约型城市,珍惜水资源要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甚至是那些地下水,我们都有政策,严格控制对地下水的开采。现在义乌实际上是不缺水的,大家感觉义乌严重缺水是来自去年的印象。

  去年,义乌碰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连续两年没有下过像样的雨。哪个城市赶上这样的情况都会有缺水的危机。义乌水的储量丰富,可用的水资源也不少,更何况现在义乌正从东阳搞引水工程。可以这么说,至少到2015年,义乌现有的水库蓄水量,不至于引起缺水的危机,义乌能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

  电力问题是个大问题。义乌的电网非常好,再加上电力部门、供电部门的积极工作,努力向上争取了大量的增电项目。而且市政府也千方百计的配合电力部门的工作,对电力、电网建设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今后,电力对义乌来说不再是问题了。市政府还规定,对那些自备发电机发电的企业要在两年内给予财政补助,鼓励企业发电自己用。

  义乌不是没有土地,而是现在国家对土地采取了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土地的审批。现在义乌的批地,要根据省里的指标来安排。该上基础设施的就上,该搞工业建设就搞。对义乌来说,还有个优势,就是有着大量的黄土丘,这是个大资源。

  《小康》:在义乌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对进城农民、外来人口如何消化?

  吴蔚荣:进城农民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们更多的是来经商当老板的。目前义乌的纯农人口比较少,我们更多的是把外来人口当创业者来看待,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我们提出要善待外来务工者,将他们与本地人口一视同仁,予以平等的权利。现在义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都有外来人员,重大的决策都会请来咨询。同时,我们还为他们提供好的保障和一些免费的培训,通过企业文化的培育,让他们安下心、创好业、做好事。因此,这不是一个消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和睦相处的问题。

  《小康》:请吴市长谈谈对和谐义乌的理解?目前政府为“和谐义乌”的建设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还有哪些工作有待加强或改进?

  吴蔚荣:这几年义乌的发展比较快,老百姓富裕了,城市也更美好了,但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仍应给予高度重视。我认为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还是得把发展放在第一要务,千方百计的关心困难群体,同时把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起来,义乌现阶段做的还是比较完备的。

  我认为公平问题固然要关注,但还是应该放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来考虑,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始终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国情不能忘,也不能贸然跨越阶段。-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