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上海揭开监狱心理矫治序幕 罪犯干警成矫治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10:24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吴芳兰/上海报道

  心理矫治现在已经成为除了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之外的第四种手段

  独眼犯人张军(化名),拿到什么就吃什么,他的胃里什么东西都有,光取出的矿泉水瓶盖就有五六个。一次他用刀片割腕被及时发现,被队长铐在铁窗上,他居然将窗钩吃掉,他还想
把自己的独眼抓瞎。

  最后,张军被带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心理咨询中心。胡静雅主任发现,张军这样做的一切,其实只是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到医院后可以得到照顾,被人关心。掌握心理病根之后,经过多次辅导,张军再也没有伤害自己。

  “13年来,这样的犯人我见过数以百计。”7月19日,胡静雅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正如胡静雅所言,张军这样的案例,只是数以千计犯人中的普通一例,他们的心理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日益成为监狱管理中的焦点话题。

  7月18日,全国监狱系统内首个省市级的心理矫治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上海监狱学会心理矫治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晓弟表示,除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外,监狱干警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关注重点。

  困扰中国监狱系统多年的心理矫治工作,终于在上海揭开帷幕。

  签名前画下刺刀的少年犯

  高墙,电网。

  经过两道高大的铁门,进入关押区。这里十分安静,一队上身穿白色短袖,下身穿白蓝相间短裤的少年整齐地走过。这是位于上海松江的上海市少年管教所,20年前,轰动全国的电视剧《少年犯》就在这所监狱拍摄。

  胡静雅工作的心理咨询中心的景象和管教所有些格格不入。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巨幅的绿色山水图走廊,顶头是一大间教室,绿色的窗帘,葱郁的盆景,两边小办公室里,红色沙发上摆放着毛绒玩具。窗台上、桌子上放置着多个水养植物,显得十分温馨和充满生机。如果不是窗外的高墙和电网,很难想像是身处监狱之中。

  在这里,少年犯们可以穿便装,与同样穿便装的老师,一起做游戏,一起画画,一起分享文章。这是2004年引入的“团体心理训练”,也是目前国际上对未成年犯人经常使用的心理矫治形式。

  其中,有个孩子经常把树画成一把手枪,画的其他事物都是以尖锐状为多。他引起了胡静雅的特别注意。她说,这个孩子攻击性特别强。1986年出生的毛某,只有小学文化,因为抢劫罪入狱三年。“在团训体会中,他一直坚持在自己签名前画一把刺刀。但到第九次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刺刀没有了。”胡静雅高兴地说。

  根据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远远大于父母以及老师的影响。这项训练主要针对暴力型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

  “团训”目前共有39人参加,是从全所800多名服刑人员中筛选出来的,是最容易发火、吵架、骂人、打架的人员,通常也是难以管教、攻击性十分强的人员。每周一次的“团训” 90分钟左右,为期四个月。结束一个半月后,胡静雅会对成员进行回访。

  上海市少年管教所早在1985年开设了全国首家“上海市青少年心理、行为门诊”。上海市少年管教所洪勇强所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开始是为了将犯罪少年预防在高墙外,主要是对社会上的不良少年进行辅导。第二阶段,是1998年到2003年,从狱外到狱内,对狱内犯人进行大规模的测量,建立档案,并开展广泛咨询。第三阶段,从2004年到现在,更加重视心理矫治。

  洪勇强说,目前已有26人获得了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并花费15万元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心理矫治现在已经成为除了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之外的第四种手段。

  “你这个狱卒”

  “我判的是有期徒刑,过几年就出去了,你要在这里蹲一辈子,我看你是判的无期徒刑!”一个犯人冲着干警大喊。

  在管区,浅色的防盗门内,是一排排的寝室,八人一间,带卫生间和厕所,除三道铁门外,和大学宿舍没有分别。但是厚大的铁门“让人十分压抑”,干警们每天要在这里工作8小时,还不包括值班。

  最近,在对某监狱201名干警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一线干警,相当一部分患有各种心理疾病。43.78%的人承认有焦虑症;17.91%的人缺乏信心,12.44%的人性格执拗,12.44%的人存在恐慌,冷漠的占6.7%,行为失控的占0.5%。同时,37%的人感到热情减退,43%的人感觉过度疲劳。常年和犯人在一起的干警们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中等个头,皮肤黝黑,帅气的黄漪苇,1979年出生,警校中专毕业后就在少管所做了一名干警,工作7年的他,一直没有谈恋爱。他说没时间,监狱位置比较偏,早上八点上班,他必须六点钟就从家里出门,下午四点下班,但到家也要六点以后,一礼拜还会轮到两三次值班。

  黄漪苇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少管所共分为7个管区,每个管区犯人100多名,配备警力约20名,普通干警要负责一个到两个寝室,10人左右,犯人如发生自伤、自残现象,还要通报。对于新进犯,因为刚刚入狱,情绪波动很大,特别需要花费心思。

  不过最让黄漪苇感到难受的是,整天对少年犯,就正常交流而言,只有付出没有收获,感觉像要被掏空一样。他对犯人的小伎俩十分敏感,久而久之,和别人交流会持怀疑态度。此外,对别人的奚落显得很无奈。有时候亲人也不理解,同事老王的妻子对丈夫的工作十分鄙视,随口就是,“你这个狱卒!”

  “一些干警脾气暴躁,容易惹事。”这是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党委书记、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凌的印象。他对心理矫治工作十分重视,自己还获得“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

  张凌说,监狱干警,常年和犯人一起生活在封闭环境中,接触大量社会阴暗面,“家、监狱”两点一线的单一生活轨迹,他们的心理健康十分值得关心。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不排除,可能发生行为失控,犯人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

  监狱心理矫治的规范化

  “如果说,早期监狱心理矫治工作,是胡静雅等一批心理工作者的坚持不懈,那么今后的心理矫治工作,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复旦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如此评价这个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在罪犯改造中开始引入心理矫治手段是在80年代末。根据《监狱法》,心理矫治既不能定位在纯粹的医学概念上,也不能与改造工作雷同。它包括对罪犯的心理与行为矫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及与此相关的罪犯心理诊断、疗效评估、再犯罪心理预测等项内容,由专业人员与监狱人民警察密切配合,协同进行,构成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

  上海11家监狱都不同程度引入了心理咨询,90年代,提篮桥监狱开设“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室”。1996年上海市女子监狱成立时,就引入了心理咨询,另外不定期请职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2004年青浦监狱制定了15项心理矫治制度、规定、职责和标准,为所有服刑人员建立了心理档案。

  “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整理资源,拓宽交流平台。”心理矫治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原上海市女子监狱长樊天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她介绍说,以后将着重从研究、交流、探索和服务四个方向来开展工作,目前首批发展会员199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将从本岗位和单位的心理矫治工作做起。此后,将在上海监狱系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开展个别、团体的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心理测试、测量工作,开展狱内心理治疗探索。

  “心理矫治专业委员会,作为一个研究矫治心理的专业组织,将局部零星的心理矫治科学化、规范化。”上海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耿文秀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但是她也特别强调,心理矫治作为改造的一种手段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但不能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代替其他改造手段。

  “提倡以人为本,将心理学成功引入监狱管理,是社会和谐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孙时进教授表示。■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