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这一代的光荣与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10:44 青年参考

  巫唐

  《影像冲动———对话中国新锐导演》朱日坤,万小刚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版定价:29.80元

  从2002年夏天开始,大概一年半时间的大部分周末,我都追随“现象工作室”,到处
去看那些“在商业院线看不 到的中国电影”,国图,王府井书店6层多功能厅,北师大敬文礼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当那些影像的印象渐趋模糊的时候 ,看到了这本导演对话集《影像冲动》,一些几乎忘却的梗概又在脑海中泛滥成篇了。这本对话集的主编,正是“现象工作室 ”的负责人。

  王小帅、娄烨、章明、贾樟柯……这一批导演,曾经被称为中国电影的“第六代”,然而他们中不少人对这个说法不 以为然或干脆否认。实践证明,如果说前“五代”的划分确实有其合理性的话,那么作为一个整体的“第六代”事实上并不存 在。诚然,这些导演有类似的处境、经历,也面临相似的困境和选择,但从他们身上找不到多少“整体性”的痕迹,倒是更容 易发现其“个体性”差异。

  当这代人凭借心中的影像冲动,准备实现他们的电影梦想时,发现已无多少空间可供驰骋,电影和导演的角色变得不 那么光环笼罩,拍电影变成一件沉重且辛酸的事。他们得在体制、资金、市场、前辈的阴影之间辗转腾挪,不过,他们也由此 甩掉了很多历史负担,在中国电影史上,他们也许会以“第一代个人写作者”的身份记录在册:不是别人的“第六代”,而是 创造了中国独立电影的第一代。这一代人通过影像表达了存在、个体、尘世关怀以及更多的东西,这是他们的前辈所不能自由 表达的。这是这一代导演的光荣,甚至很可能是他们可以期望的惟唯一光荣。通过他们的电影成名的演员都已走得很远,如周 迅、高圆圆、刘烨等等,而他们中一些人还在品味刚刚由地下走到地上的那一点点卑微的愉悦。

  尽管已浮出历史地表,等待他们的并非坦途。有人曾把西谚“条条大路通罗马”改写为“条条缝隙通罗马”,这实在 是现代人生存状况的绝妙写照,如果移用在这一代导演身上,也同样适用,只不过,他们若想通往梦想的“罗马”,可以寻找 到的缝隙也并不太多。这代人的电影作品主要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和国内小众观摩的方式传播,在全球化电影格局和中国电影 体制之间的缝隙中挣扎生存,像前辈那样昂首挺胸地把作品送进影院面对广大观众,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最奢侈的梦想。

  去年威尼斯电影节《世界》空手而归,尽管导演贾樟柯表示:“不管观众怎么看,包括记者怎么评论、电影节怎么颁 奖,这些都不会影响到我对电影的想法。我对《世界》很有信心。”但面对在电影院里接受中国观众的检阅这次“大考”,他 显得毫无信心:“喜欢看美国大片的不会来看我的片子……票房,我只能说我们要努力争取。”今年《青红》在戛纳得奖了, 但到底会有多少人会去影院捧场,王小帅一样心里没底儿。这两部电影票房惨淡,而沾了柏林银熊光的《孔雀》票房也不过9 00万。

  得奖的、没得奖的,都不奢望本土观众的支持,对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来说,这岂不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活法? 然而他们仍然坚强地存在,并且正如电影研究者李道新在本书序言中所说,“他们游走在允诺与禁忌、主流与边缘之间,并为 此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但他们的名字,已经跟中国电影的未来联系在一起。”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