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医疗体制改革专题 > 正文

深圳医改新思路:组建医院集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8日02:39 第一财经日报

  25岁的深圳,“探索者”本色依旧。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关于“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报告激起千层浪之后,这个城市却默默地在自己选择的医改道路上又踏出坚定一步。

  “深圳将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组建医院集团便是一个新的视角。”昨日,深圳市卫生局新闻助理陈广钦告诉记者。而在5日召开的深圳市卫生工作会议上,深圳市
卫生局局长江捍平明确提出,深圳将考虑进行医院集团化建设,对大医院进行资源整合,以解决目前医疗床位不足等问题,实现资源和技术共享和互补。

  在关于医改的激烈争论尚未平息之时,这样的表态颇不寻常。毕竟,医改的问题,牵涉到太多方面的利益。

  深圳的改革,也是形势使然。这个形势,便是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深圳医疗卫生服务面临巨大缺口。根据深圳市卫生局提供的相关数据,至2004年年末深圳全市共有医疗机构1188家,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15069张。以深圳现有1071万的管理人口规模计,每千人口医生数和每千人口病床数分别为0.97人和1.33张,两项指标整体偏低。“目前深圳基本医疗卫生存在500多万人的服务缺口,每千人口拥有病床和医生数,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最低。”江捍平说。

  基于上述形势,江捍平在5日的会议上称,深圳将适度放开对社会民营资本和国内外医疗集团建医院的限制,今后5年将发展400家左右民营医疗机构;同时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打破所有制限制,建立可覆盖全市的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对社区和劳务工卫生事业给以优先发展政策,今后5年再增加400家左右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政府将在社康机构人员编制、开办与维持经费方面给以相应支持。此外,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将考虑进行医院集团化建设,对大医院进行资源整合”。

  按照《深圳市区域卫生规划(2001-2010)》,2005年深圳全市每千人口床位达到3.2~3.6张,总量为15360~17280张;2010年每千人口床位达到3.6~4.0张,总量为18720~20800张。但据陈广钦介绍,规划提出时,2005年和2010年的人口分别是按480万人和520万人计算,而现在深圳的实际管理人口已达1071万,深圳未来5年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还需更大的投入。

  陈广钦说,在医疗卫生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深圳将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实行政府投资和民营资本投资相结合的方式。

  对组建医院集团一事,陈广钦表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于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认为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因此需对过去相关改革进行重新思考。“深圳将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组建医院集团便是一个新的视角”,陈广钦告诉记者,深圳在现实的医院并购操作中已有“医院集团”的提法,如现已将红岭医院纳入福田医院进行管理,这其中便有医院集团化的思路,“至于是组建一个医院集团还是实行多元化模式,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与上述改革目标相应的,当前及未来几年深圳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将调整为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欠合理的问题;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力量;关注群众关心的医疗费用争议问题;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等问题。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方面,深圳将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各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骨干建立一级网络;由街道防保所、各级医院防保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共同组成二级网络。在此基础上,深圳将出台《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深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日常管理和统一指挥。(本报记者章正义发自深圳)

  相关链接

  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指出,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刘新明说,国家将医疗服务定位为公共财政支持的行业,这决定了我国医疗市场必然走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体制相结合的模式。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引入市场机制和遵守医疗服务市场规则之间的关系。医疗服务市场有自身的特殊性:需方(病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是刚性的,这种需求无法代替、无法预测;而供方(医院或医生)具有天然的技术和知识垄断,扮演着需方代理人的角色、为病人作出疾病判断。因此,医疗服务市场是典型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政府应该引导供需双方向和谐的方向发展。刘新明说,将来的医院肯定要进行产权改革,以后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政府所属的医院,政府不但要管医院,还要再办一些医院;一类是社会非营利性医院;还有一类是营利性医院。政府所属医院应是主导,政府医院与社会非营利性医院要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此来体现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而营利性医院是补充,并将对它们确定不同的政策。(2005年05月11日,《经济参考报》)

  相关专题: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