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用契约眼光看待老保姆作陪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13:51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刘以宾

  《东方早报》报道:近日,20出头的温州一富商之女出嫁时,除了豪华婚宴、200多平方米的豪宅、轿车作嫁妆外,富商夫妇还“陪嫁”了一样特殊的“嫁妆”——在娘家服侍女儿20多年的保姆。对此,人们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温州一位学者认为此举“太过荒谬”,现在居然有人嫁女儿“送”保姆,这和封建社会小姐出嫁陪嫁丫鬟的做法有何两样?

  笔者以为,富商何以成为富商、富商之女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很差等等,需另当别论。至于如何看待老保姆作陪嫁这件事本身,起码有两种眼光:一是“契约眼光”;一是“阶级眼光”。假如富商所持的是“契约眼光”,假如富商压根儿就未把老保姆视为“物化”的嫁妆或纯粹为了炫耀,那么此举便无可厚非。

  有人认为,如今的社会已逐步由“身份社会”转入“契约社会”。所谓“契约”,所表达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这位老保姆无论在“娘家”还是随服务对象到了其“婆家”,与主人所构成的契约关系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可以这样设想:这位老保姆与雇主一家人的合作状态是相当不错的,否则,她不会一干就是二十年,富商之女也不会出嫁后还觉得离她不开。评价这宗契约关系,除了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感情因素外,还可以设想以下要件:作为契约一方的老保姆在认真履行了契约责任后,基本享受到了相对应的权力与利益,例如工资、食宿、必要的尊重等等,否则,她要么与主人家闹翻,要么因为觉得工资太低辞职而去。同时,这位老保姆也认真履行了契约责任,甚至其表现得到了主人的嘉许,否则,也许早就被解雇。在上述设想的前提下,与其把老保姆看成是一种主仆关系,倒不如看成是一种与别的其它任何行业均无本质区别的“就业”关系,以及维系就业的契约关系。

  在雇佣保姆问题上,眼下存在的问题很多,甚至酿成官司或悲剧。例如,从满足自己的“主子欲”出发,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千方百计克扣保姆工资,不提供基本的食宿等物质生活条件;吹毛求疵,找借口随意解雇;对保姆进行精神或身体上的虐待等等。究其原因,正是“身份社会”沉淀下来的意识、心理在作怪,是一种严重缺乏“契约”精神的表现。诚然,确实也有部分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表现不佳,一方面是知识文化水准较低,更重要的,恰恰也是缺乏一种“契约”精神和思维。例如,自己首先把自己看成是弱者,把这项工作看得低人一等,并严重缺乏在契约内认真履行责任的职业精神。在雇主和被雇佣者双方均大力弘扬“契约”精神,尤其是增强保姆自身的主体品格、权利意识、自治精神,是今后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封建社会毫无疑问是一种“身份社会”,我们曾经经历的计划经济社会,在其内核上仍然是一种“身份社会”,而在这种社会形态之上所建立起的,则是一种“等级”以及“人身依附”的价值判断方式和思维方式。观察任何事物时,则常常持有一种“阶级”眼光,最为典型的则是曾十分流行的“革命样板戏”所包含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假如把老保姆作嫁妆的说法纯系报道此新闻的记者的主观臆断,假如评判者并无事实根据地断定此乃封建遗毒,便有理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在物质形态上由“身份社会”转入“契约社会”也许并不难,而从意识形态上完成这种转变,仍将经历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保姆”、“佣人”之类,在计划经济年代尤其是“文革”时期,曾统统被列入“彻底打倒,再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的对象,谁曾想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类职业不仅已实实在在地存在且得到人们充分地理解与尊重,同时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和“生计”问题。无论是从“法治眼光”、与之相联系的“契约眼光”还是被赋予了时代内涵的新的“道德眼光”看去,老保姆作陪嫁都没有什么好指责的。假如真想进行客观的评判,倒不妨认真去听听这位老保姆自己的切身感受。很遗憾的是,在有关报道中,并无出自老保姆之口的只言片语。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