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抗日幸存老兵重回侵华日军南京浦口战俘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10:4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刘泱 朱锐 实习生邱珊珊 通讯员毕先友) 昨天上午,一群亲历了抗战炮火的老兵来到侵华日军南京浦口战俘营旧址——泰山街道新华街“抗日蒙难将士纪念碑”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兵们面对战友的英灵,心情异常复杂。尤其是战俘营现在仅存的两位抗日战俘,再次来到这个梦魇般的地方,他们更是感慨万千。

  战俘营旁仍有累累白骨

  记者获悉,当年日军在南京地区犯下的三大罪恶,一是南京大屠杀杀害我30万同胞;二是“荣字164细菌部队”的肮脏活动;第三就是侵华日军南京浦口战俘营的罪恶。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在英国人建在江边的打蛋厂厂址上建起了三井码头,将中国的煤炭、铁矿石装船运到日本。1941年,日军又在此建立了南京浦口战俘营,长期在此关押5000多名被俘的抗日将士。老兵们回忆,战俘营三面环水,设有三道铁丝网,四周设有岗楼。日军强迫战俘每天进行16小时以上的苦役劳动,吃的是冻坏的山芋、麦麸子或者是整煮的麦子。因为没有厕所,战俘们吃的整煮的麦子不容易消化,拉在煤堆上发芽长草到处都是。有时鬼子还放狗咬战俘,曾咬死过多人。每天早上,日本军医都要指挥战俘抬死人到坝子窑乱葬岗子,草草埋掉。也有一大批军人进行反抗,先后发动了4次暴动。最大的一次暴动有1000多人参加,但大多数人被鬼子打死后扔进大河中,只冲出去几十人。在战俘营旁的大河里和乱葬岗子上,至今仍有累累白骨,长眠在此的抗日英灵至少达4200人以上。因为战俘营初期是分6批从各地押运了5000名俘虏来到这里的,其规模长期保持在5000人左右,战俘人员不足时就补充新的人员,至抗战胜利时幸存者只有800多人。1989年,为了纪念战俘营死难将士,浦口区政府在战俘营旧址上重新竖立纪念碑。

  最多一天抬了39个死人

  战俘营幸存者之一的郑贵秋老人已经85岁了。他是湖南长沙望城县人,1938年参军,主要在浙江与日军作战。郑老至今记得衢州守城战中,他们全团弹药消耗殆尽、破城突围。“出城后我藏在茭瓜水塘中,鬼子到水边洗饭盒时,我以为被发现了,扳了3下扳机也没打出子弹,原来枪口被泥堵住了。不过响声暴露了目标,连我一起,有29个人被俘了”。郑贵秋告诉记者,被俘后,他被鬼子押回城中抬尸体,中国军民尸体被集中堆到游泳池,日本兵尸体每具却还用白布包裹。后来郑贵秋又被押送到芜湖江对面的裕溪口战俘营。1942年下半年,淮南铁路被抗日队伍破坏中断了,裕溪口没有煤来,1000多名战俘被转押到浦口战俘营。郑老在六中队(特务队),主要从事烧窑、泥瓦活和抬死人,每天都要抬死人,最少一天抬五六个、最多的一天抬了39个。那些还有一丝气、还没有死的战俘被抬走时以及被埋时的情景,郑贵秋说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战俘营非人的生活经历还造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就是在单位食堂吃饭时一定要站在门外吃。

  从下水道逃离

  战俘营的另一位幸存者冯金秀先生,4个月前不幸中风,目前病情仍很严重,右手不能动,但是昨天仍然坚持要到纪念碑祭拜战友。冯金秀,河南雄县人,13岁顶替别人被抓了壮丁,抗战时他在山西和日本军打了3年仗,和鬼子拼过刺刀,他的头上和肩膀上都留下了伤疤。在太原战役中冯老被俘,来到浦口战俘营后,他被编入四中队。他至今还记得,在战俘营中吃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经常肚子痛。冬天、夏天就一件衣服。冬天干活一热棉衣都湿了,晚上没有被子盖,许多人因此病倒了。在战俘营中天天有人死,他也拖过死人,3个人用草包拖一个死人,到了乱葬岗子,扔下尸体就完。1944年,冯金秀和另外两个同伴成功从下水道中逃到战俘营边的大河中,然后游水逃跑了,先后跑到江浦高旺、星甸一带,被当地老百姓收留。

  马桶臭味瞒过狼狗鼻子

  李成强老人今年82岁,1943年他的父亲从裕溪口战俘营回到肥东老家,将全家带到了浦口新炭场,从此他就在战俘营做工,和战俘们一起抬煤炭,对战俘们悲惨的情况记得清清楚楚。“记得1944年下大雪,第二天早上死了17个战俘。还有就是有一天两个战俘抢枪逼一条船往上游开,鬼子发现后将两人抓了回来。后来战俘营鬼子命两人给自己挖坑,浦口来了两个鬼子与战俘营两个鬼子争执一番后将两名战俘带走了,这两个战俘因此活了下来。”在与战俘共同劳动时,李老还认识了两个老乡。为了帮助这两人逃跑,他在家中挖了个地道,为了洞口附近土的颜色与屋内地面一样,扫了一个月的地,洞口上还用奶奶的马桶做掩护。在救第二个老乡时,日本人的狼狗追到屋内,幸亏马桶的臭味,狗才没有闻出来。这两个人,一个是新四军,后来跑到上海给他来了一封信,再后来路过浦口时给他家送了大米和火腿;一个叫章学智,跑到江浦安家立业,李成强和他交往几十年。

  怀孕七个月被刺刀捅

  1937年12月13日对于倪翠萍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就在那一天她失去了挚爱的家人。1937年日军进驻南京时,倪翠萍老人刚满11岁,住在朝天宫黄泥巷。12月13日,在江东门外上新河“跑反”临时搭建的草棚住处,她亲眼见到爸爸、妈妈和爷爷先后被鬼子打死。她自己也被鬼子在左肩膀打了一枪、头上还补戳了一刺刀。“没想到自己能活过来,不过最可怜就是我的婶婶,当时我的婶婶已经怀孕7个月了,鬼子还不放过她,为了躲避鬼子她就藏在了床底下,谁知日本鬼子就用刺刀对着床上不断地刺,被逼得没办法的婶婶只得跑了出来,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将她强奸了,当晚婶婶就由于流产大出血死了。叔叔外出打柴听到呼救赶回来要和鬼子拼命时,被鬼子乱枪打死。奶奶在求饶时也被鬼子打昏。后来我和奶奶躲到城隍庙里,舅舅得到消息将她接回家中。那时姨娘、姨夫做小生意。有一天天热,姨夫剃了个光头,鬼子看见姨夫光头,就硬说他是国民党兵,将他绑在柜台上用刺刀活活戳死。姨娘和鬼子拼命时被逼到墙角,一头撞墙死了。”倪翠萍含着泪激动地说:“日本鬼子害死了我一家七口人八条人命,这血海深仇我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54颗珍贵的纽扣

  郭永柱先生是一个收藏家,收藏过许多宝贝。昨天,他从怀里掏出了一包东西,仔细一瞧是一把不同式样的纽扣和一根皮带,身旁还有一个破旧的汽油桶。大家都奇怪这个平时一贯收藏宝贝的大收藏家怎么也收集起“破烂”来了。原来,这些是最值得郭永柱骄傲的“宝贝王”,是他奶奶冒着生命危险收藏、并传给家人的南京大屠杀罪证藏品。1937年南京大屠杀正在进行时,郭永柱的奶奶为了寻找军中服役的二儿子下落(郭永柱的叔叔,当时在淞沪大战后下落不明),在江边被日军集体屠杀的中国军队尸堆中仔细翻找、辨认。郭奶奶胆大心细,看到这些死难军人着装各不相同,怀着国仇家恨她就从不同的军装上扯下了54颗不同式样的纽扣,解下了一根皮带(皮带上有个搪瓷碗、碗上有“国民革命军八十八师教导总队”字样),又捡起了一个日本军浇汽油烧死人扔下的汽油桶、上有“日本大坂宫崎株式会社日本昭和十二年制造”字样。昭和十二年正是1937年,是铁证。她还从一个电线杆上死难者的颈部和胸部拔下两根一尺多长的钢针和铁钉。“我奶奶生前回忆,这是个年轻的十几岁的中国士兵,是被活活钉死的。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是从全国各地调遣部队,当时各地的部队着装都不相同。数不清的不同着装的军人被集中杀害,他们已经放下了武器,而日军仍对他们进行了灭绝人寰的屠杀。这54颗纽扣及铁桶、钢针等物就是南京大屠杀最直接的证据。”目前,郭家收藏的大屠杀证据已全部捐献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