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国魂 不死的勇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8:37 重庆时报
国魂不死的勇士(图)

谢晋元领导部属举手宣誓:将生命奉献于国家与民族 新华社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国魂不死的勇士(图)

刘子如 实习记者王远凌翻拍


国魂不死的勇士(图)

童靖涛 实习记者 王远凌 摄


国魂不死的勇士(图)

八路军徽章


  《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

  他们是光荣的缔造者,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

  60年前烽火连天山河破碎,一场全民纾难的抗战,使一个饱受外侮的民族一跃跻身世界四强之林。胜利的基石上,有领袖的智慧与将军的运筹,但更多的是千千万万默默无名士兵的血肉、志力与精魂。

  60年后,浴血烽火的青年已是身老沧州的隐者。然而他们的经历,是战争史册中最鲜明的画卷;他们的追忆,则是最贴近真实和最个人化的历史还原。

  人永远是战争中最震撼的主角。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寻找和访问了多名亲历过抗战不同战场、不同战役的勇士,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再现那场决定民族命运转折的伟大抗争。

  勇士不死,其魂长存。阅读这些沉甸甸的英雄传记,民族精英浴血奋战的英勇形象历历在目。品之,读之,浩然正气胸中顿生,令人荡气回肠,热血沸腾……英雄者,国之干。

  勇士的装备

  盒子炮 ———毛瑟M1932型手枪

  抗日将士最常用的随身武器之一。盒子炮的名称来自于它的木质枪套,因为有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发射方式,所以也叫“毛瑟快慢机”,也称驳壳枪、自来得、二十响等等。它能自动射击、后座力较大,比较难控制,而且抛出的弹壳向上方飞出会伤到射手。但是这支在欧洲被认为是失败的手枪却在中国创造了

神话———中国人射击时都横着打,这样弹壳是从旁边飞出的,子弹也以像扇面似的打出,对敌人造成面杀伤。

  “中正式”步骑枪

  仿制德国毛瑟98k式步枪,沿袭了德国枪的可靠性、准确性。其上装备的刺刀仿制德国1898式刺刀。“中正式”步骑枪也是抗战勇士常用武器之一。

  鬼头刀

  1933年初,

长城抗战爆发后,日军很快攻至冀东长城一线。负责长城要塞喜峰口一带防务的是由宋哲元率领的第29军。为补充武器,在开赴前线前宋哲元令人打造了一批鬼头大刀,以备肉搏之用。

  1933年3月9日,在喜峰口一役中,29军为对抗占有武器优势的日军,选出500精壮勇士组成大刀队,趁夜突袭敌营。日军猝不及防,被砍死无数,全线溃退。喜峰口一役之后,大刀队闻名全国。此后松沪抗战十九路军也有了大刀队。台儿庄一役中,大刀队经常奇袭、夜战鬼子兵,搞得鬼子惊呼“大刀队来了”。

  国民党士兵:

  M35式头盔(德国进口)

  鬼头大刀盒子炮

  M24式手榴弹

  皮质弹夹携行具

  草黄色套装

  盒子炮的携行具

  布绑腿

  皮质战斗靴

  八路军战士:

  军便帽(仿德国式山地帽)

  M1898式刺刀

  中正式步骑枪

  被子

  布质子弹袋

  干粮袋

  灰色套装

  草鞋

  67岁上战场 

传奇老人的抗战人生

  今年5月30日,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一份汇报材料上批示:……刘子如先生是重庆近代名人。挖掘他的史实、史踪对丰富重庆近代史,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日前,万盛区政府启动了刘子如文化开发项目,准备将刘子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

  不动国家分文,自愿上阵杀敌

  刘子如的儿子,年近八旬的刘福祥说起父亲显得激动,手在空气中不停地挥动。“9·18事变之后,父亲常在饭桌上说:‘日本人占领东三省,占我国土,杀我民众,淫我妻女,欺我太甚!绝不能当亡国奴!’。”———时隔多年,老人对父亲的记忆犹新,一如昨天。

  刘子如名华璋,字子如,1870年生于当时的四川省綦江县。13岁那年,其父母先后辞世,刘子如流落到重庆,饱尝人间艰辛。在重庆期间,他一生勤奋,先后在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创办数十家公司,终成富甲一方、名震中外的商人。

  其实早在1915年,刘子如就袒露出对日抗争的决心。那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来,刘子如不胜愤慨,曾公开起誓:“尝日后中日大战爆发,子如自愿不用饷费,不动公国分文,上前线与敌人周旋。”

  组建战地服务团,亲赴前线

  刘福祥回忆,1936年,刘子如从上海返渝后对家人说:“中日战争必然爆发,我准备上前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子如迅速同多位社会名流一起成立“重庆市后援会”、“中华民国抗日四川重庆后援会”,并向全社会发出宣言:“……我们不能听天安命,要聚集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紧急动员起来,竭尽全力地为前线抗日军队服务。”

  随后,刘子如向政府请愿:要亲赴前线抗日,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国民党政府批准了他的请愿,并授予“重庆市抗敌后援会战地服务团团长”之职。

  刘子如通过重庆各报招收志愿者,众多学生、教师、工人、商人、学徒、店员、技术员挺身加入。他对这些人员进行了一个月的军事训练,经过挑选,组建成130多人的战地服务团。同时,他利用各种方式在社会上募集了10万件棉背心、10万条的麻袋和担架,作为战地慰问品。

  战地服务团出发前,刘子如对家人发誓,“不把日本鬼子赶走,我不回来!”

  冒着炮火,把伤员抢救下来

  为适应战地需要,刘子如把战地服务团兵分两路———一路由刘子如带领,奔赴江西和安徽等地的战区慰问伤员。另一路奔赴浙江战区。

  “在前线,父亲不顾自己近70岁的高龄,和年轻人一样在前线出生入死,冒着炮火把伤员从战壕中抢救下来。”刘福祥告诉记者。

  三年多时间里,刘子如领导战地服务团沿长江至赣浙皖诸省,在伤兵医院、民间、火线上来回穿插,从事救护、慰劳、宣传等工作。为支援抗战,老人甚至被日军炸弹炸伤!

  当时,安徽《前线旬刊》第三十期登载白菲采写的“刘子如老先生在前线”一文赞到,“他的出现,是代表中华民族崇高而伟大的奋斗精神的,使古老的中国,好似也年青了许多!”

  1940年,刘子如在前线度过70岁生日。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亲书七绝一首:“西风吹动一帆倾,树梢唯有几个鸦,隔岸沙滩明似画,满天霜雪与芦花。”

  采访手记:

  “父亲对我们自小家教严厉,”谈到父亲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刘福祥说:“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要牢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欺压,中国人要有志气———这是父亲留给我最大的财富。”本报记者唐小涛(特别感谢万盛区刘子如文化项目开发办公室蔡佑祥先生提供历史资料)

  誓死阻敌军 黄埔老兵的不死回忆

  童靖涛老了,却老而弥坚。现在84岁高龄的他还准备搞一次隆重庆典,纪念和老伴走过的60年人生风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家特地穿上了黄埔同学会的纪念汗衫。他要以一个黄埔老军人的尊严诉说那段出生入死的抗战岁月。

  瞄准了,炮轰日军

  1938年,台儿庄战役爆发。深受激励的17岁中学生童靖涛加入了学生军。随后,学生军开赴广西龙州。这些十几岁的娃娃兵作为战争的有生力量,接受了一年多的艰苦训练。还没有等他们喘过一口气,日军开进了广西绥禄县。

  我方正规部队还没有赶来,日军就已开始猛烈进攻。稚嫩的童靖涛和战友们硬着头皮上了战场,和他们交手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正规部队。一场血战开始了!

  “我是迫击炮瞄准手,负责对日军阵地实施炮击。”部队十几部80式小迫击炮被安置在离鬼子阵地几百米的山后,童靖涛精密地计算着距离,一发发炮弹砸向敌人阵地。

  虽然无法直接看到敌人,但良好的训练让童靖涛大显身手,“阵阵爆炸声从对面山上传来,我知道很多鬼子都命丧我手。”

  整整坚持了3天,正规军终于赶来接防。撤出阵地后童靖涛发现,自己的战友牺牲了近一半。上百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陨落在群山峻岭之间。

  爆破后,躲起来不出声

  1943年,部队接到命令,为支援友军作战,必须想办法阻止宜昌的日军前去增援。中国守军决定对鬼子的据点实施突袭!“我们攻击的那个据点叫邱家大堡,是一个很大的碉堡。”主攻的任务下达到7连,其中最艰巨的爆破任务又落到1排头上。作为排长,童靖涛必须带领兄弟在拂晓前炸掉邱家大堡。

  拂晓,一排悄悄进入敌人据点前沿。当三班的战士开始剪据点外的铁丝网时,鬼子被铁丝网上安放的铜铃铛惊醒,立即向我军开火。“没办法,只有强行进入。”顷刻间,双方枪炮声响成一片。

  爆破组的突击手抱着炸药包冲到碉堡的射击口外,乘火力间隙将炸药扔了进去,“轰”巨大的爆炸声伴着升腾的火光响起……

  童靖涛带着十几个士兵冒着炮火,撤退到山腰上的一个洼地中躲避。此时天已发亮,士兵们身处敌人火力覆盖的险境,但又没收到上级撤退的命令。无奈中,童靖涛下令:“都不要动,千万别出声,就是手榴弹扔过来也不能乱跑。”

  太阳炙烤着大地,敌人的炮火一直没有停息。四周浓烈的血腥味向童靖涛袭来,为了不被发现,他们一动不动。整整在洼地躲了一天后,夜幕再次降临,撤退的命令终于下达。在清理战场时,童靖涛发现三排长阵亡,连里伤亡了十几个士兵。

  “其他据点也被我军在拂晓攻击。我们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拖住宜昌的敌军!”在老人的记忆中,这场战斗成为他终身的骄傲。

  采访手记:

  童靖涛目睹过太多战友阵亡,自己却并没有在战争中死去。如今,高大的他依然健壮。或许,不死的不单是他的生命,而是一种信念———面对强敌不屈的抗争。本报记者唐小涛

  勇士的团队

  八路军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国共合作的相关规定,在193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同年9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下辖三个师。曾在抗日战争中参与太原会战、在日本占领区内发动民众一同进行游击战,设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1940年发动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陆敌后战场的主力。根据资料,至1944年5月,八路军对敌作战7.4万次,歼敌79万余人;至1945年8月,八路军已发展到90多万人。

  新四军

  新四军徽章

  1936年底,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国民政府达成和解,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0月,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在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千余次,歼国民党顽固派军14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七省的八块抗日根据地。

  东北抗联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东江纵队

  1943年12月2日,一支在华南敌后誓死与日本侵略者奋战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战火纷飞中宣告正式成立。

  东江纵队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爱国青年等中华优秀儿女组成,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东江纵队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人民英勇抗战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抗敌决死队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薄一波的倡议下,通过合法形式组建的由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八年抗战中,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了太岳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同反对共产党的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华商网 - 重庆时报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