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国魂 民族的脊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8:37 重庆时报
国魂民族的脊梁(图)

叶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国魂民族的脊梁(图)

陈赓


国魂民族的脊梁(图)

黄克诚


国魂民族的脊梁(图)

杨成武


  这些人都是为了我们的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一代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和脸庞

  《保卫卢沟桥》:敌人从哪里来/把他们打回哪里去/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还我
山河”的岳飞,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梅花岭下的史可法……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始终挺立着一根不屈的脊梁。

  日寇的大规模武装侵略,使近代以来饱受列强欺凌宰割的中国,再次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这最危急的时刻,全体中华儿女一致奋起,以各种形式掀起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救亡运动。

  人们不会忘记,吉鸿昌的脖子上挂上了“我是中国人”,狼牙山五壮士宁跳悬崖不当俘虏……面对日本鬼子的钢枪大炮,他们冲上去一批又一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前仆后继。

  他们知道生命的宝贵、青春的易逝,可他们更知道人如果没有了脊梁,要一辈子低头,而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脊梁,就只有做奴隶。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他们选择了爆发,他们发出了令侵略者颤抖的怒吼,他们不愧为中华的脊梁。

  60年,弹指一挥间,而这些英雄们光芒依旧,他们将永载青史,万古长青。

  冷云:“宁死也不做俘虏”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

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8年夏,冷云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

  吉鸿昌,河南扶沟县人。1895年生。1913年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人称“吉大胆”。1930年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1931年8月被蒋介石解除兵权,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寻求国际声援。

  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周围的歧视挑战。

  1932年4月,吉鸿昌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同年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24日,经蒋介石下令,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

  佟麟阁:

  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佟麟阁(1892-1937),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20岁时投笔从戎,入伍于冯玉祥麾下,转战南北,剿匪平藩,屡立战功,深为冯玉祥器重,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等职。

  宋哲元担任冀察政务委员长后,任命佟麟阁为29军副军长兼军事训练团团长,负责军事,坐镇南苑。佟麟阁曾对部下说:“中央如下令抗日,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者,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有志抗日救国的青年,仰慕佟将军坚决抗日的声誉,纷纷赶来参加29军。“七七”事变爆发后,佟麟阁以副军长之职负责军事指挥,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官兵发出命令:凡是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1937年7月28日,日军向北平发动总攻击,29军奋力抵抗,佟麟阁亲临前线英勇指挥。南苑是日军重兵进攻的主要方向,在敌密集炮火之下,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指挥部队英勇抗击,痛歼日寇,受伤仍不下火线,不幸头部受重创,壮烈殉国,时年仅45岁,是我国为抗战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左权:

  抗战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在中国军民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的1942年5月,中华民族痛失了一名优秀的军事理论家和骁勇战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在率部突围时,英勇断后,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光荣殉国。左权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周恩来称他是“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称赞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左权,1905年3月15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在此期间,他在党的教育下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5年1月,由周恩来亲自主持入党仪式,左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左权从开始革命生涯时起,就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直至牺牲生命。左权幼年丧父家有老母。为了革命需要,他常年在外奔走,完全不能顾及个人和家庭。1930年,他奉命从苏联回国。中央决定派他到闽赣革命根据地,在启程之前他修家书一封:“我虽回国,却恐十年不能还家,老母养赡,托于长兄,我将全力贡献革命。”虽寥寥数语,即使今天读来,仍让人荡气回肠,心生景仰。

  左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战将。他担任过新十二军军长和新十五军军长,参加过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他作为红一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途中参与指挥了四渡赤水河和飞夺泸定桥等战斗。到达陕北后,他率领中央红军,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等战役。抗日战争期间,他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创建抗日根据地,先后参与指挥了粉碎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百团大战和黄崖洞保卫战等,为我军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中有很多故事,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1935年5月20日,长征红军前锋到达泸沽。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和守敌,后边是步步紧逼的敌军。军委决定由左权率领一部分红军向大树堡前进,担任佯攻,钳制和吸引敌人,保证我军主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左权率部急行军,在高耸的群山中神出鬼没,在通向大渡河的主要隘口消灭了敌人,接着攻取了越西县城,打开监狱,把关在监狱里的几百个作为人质的彝民全部释放。这次行动对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起了很大帮助。最后他带领队伍以日行一百四五十里的惊人速度,攻占了大树堡,顺利完成了任务。

  1938年4月,日寇纠集4万多人,分九路围攻我军主力,妄图摧毁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左权按照总部统一部署,将我军主力迅速调集武乡,以急袭手段,打击敌人之主要一路。16日拂晓,在长乐村的沙石滩上,八路军以猛虎下山之势,把敌人切为数段,血战一天,全歼敌人。此战共消灭敌军4000多人,收复了辽县、黎城等18座县城,使上百万群众从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解放出来。

  日寇在屡次遭受我军打击后,不甘失败,于1942年5月,在晋东南周围又调集了3万多兵力,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月大“扫荡”,并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辽县麻田进犯。25日,为了掩护后方机关的同志们跳出包围圈,左权率部坚持指挥战斗,自己直到最后才开始突围。当队伍冲向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时,一颗炮弹在他身前爆炸,左权不幸英勇牺牲。

  张自忠:

  力战而死,无愧国家民族

  张自忠(1890-1940),字荩忱。山东临清人。1911年在天津法政学校求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1914年投笔从戎。1917年入冯玉祥部,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军事集团被瓦解,张自忠所部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后,张自忠曾任第29军第38师师长、第59军军长、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等职。

  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部队发起了攻占枣阳、襄阳、宜昌等地的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本来率部防守襄河以西,当日军攻破第五战区第一道防线,直扑襄阳、枣阳时,身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将军,毅然率领预备74师和军部特务营东渡襄河,抗击来犯之敌。他写信给河东的第59军,“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渡河后,张自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重创日军,并截断了日军后方补给线。在日军以重兵对张自忠将军进行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弥留之际,张自忠将军留下最后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旋即举枪自戕,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张自忠将军率部截敌后路并阻敌西进,彻底粉碎了日军进攻襄樊、威胁老河口的企图,使整个战局转危为安。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后,重庆成千上万的人们哭拜英灵,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愤地唱着复仇之歌:“海可枯,石可烂,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坚决为张自忠将军报仇。翌年5月,其部在当阳地区将围攻张自忠将军的日军酋首横山武彦击毙。

  张自忠将军女儿张廉云:“我们不知道,这一走竟是永别”

  2005年5月16日,抗战名将、民族英雄张自忠牺牲65周年祭日。

  老人张廉云来到位于重庆北碚梅花山的张自忠墓前祭奠,她是张自忠的小女儿。

  第二天,记者采访了她。灯光映衬下的张廉云显得很慈祥,语气也平易亲切,一如邻家老太。

  在外是名将在家是慈父

  在张廉云眼中,父亲在外是抗战名将,在家是慈父。

  “大约是在1935年,我父亲在张家口。母亲、姐姐廉瑜、哥哥廉静、堂哥廉卿和我到那里去了,跟他一块过年。这个年是那些年来我们过得最高兴的一次。”

  过年时,张自忠在家里玩,坐在炕上和孩子们一起掷骰子,短暂而美好的幸福生活让张廉云记忆深刻。“平常他是不许孩子玩这些的,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兴奋。”

  由于常年在军队,张自忠很少回家,所以只要看到他的副官回来,张廉云就高兴得不得了,知道父亲要回来了或要接他们去玩。“有时他从张家口回来,我们就到火车站去接他。”

  “这一走竟是永别”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张廉云和家人离开北平,到了天津。

  那年,张廉云十四岁。她和家人住在一个天津小弄堂里。随后,张自忠抵达天津,却并没和家人团聚。为躲避日本人的追查,他住在另外一个地方。

  有一天晚上,张自忠终于悄悄回到家中。张廉云感觉到,这次和父亲见面感觉与过去的家庭气氛已迥然不同。

  张自忠给福盖森写了封信,感谢他对自己的掩护。写完信,张自忠向夫人李敏慧和张廉云的叔叔安排了家事,随后把张廉云和几个堂姐妹叫到一起,每人给了一点钱,说:“这些钱就作为你们结婚时的嫁妆。”

  弄堂里住着4户人家,家人不敢给张自忠送行。“父亲走的时候,我们几个人都没敢下楼,就看着门口。天全黑了,父亲穿上长袍,戴上帽子,叔叔送他出去了。我记得那时是1937年的秋天。”

  “可是我不知道,父亲这一走竟然是永别!”

  张自忠随后乘英国轮船去了烟台,再转到济南,最后到达南京,并最终在抗日战场上以身殉国。本报记者 唐小涛

  叶挺:“铁军”司令

  叶挺(1896—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保定军官学校毕业。1922年任孙中山的卫队团营长。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团长。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领独立团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两次战役中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获得了“北伐名将”的声誉,所部被称为“铁军”。北伐军进入武昌后,任24师师长兼武汉卫戍司令。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11军军长。同年12月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总司令。起义失败后去国外,失掉与党的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参加抗战,任新四军军长,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1941年皖南事变中负伤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在中共中央向

国民党严正交涉下,于1946年3月获释,同时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阎海文:飞机中弹勇撞日旗舰

  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扫荡驻上海的日寇海军陆战队,空军亦开始对黄浦江面的日舰进行轰炸。8月14日,阎海文所在航空队全力攻击日旗舰“出云”号,阎海文座机不幸中弹。他怀着对日寇的切齿仇恨,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驾机撞向“出云”号,重创敌舰,壮烈殉国。阎海文的壮举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戴安澜:远征缅甸浴血奋战

  曾参加过古北口

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

  李红光:“打狗队长”专惩汉奸

  李红光,1910年出生,朝鲜族人。1930年3月,李红光在伊通县三道沟组建了劳农赤卫队并担任队长。赤卫队坚决打击亲日分子,严罚恶霸地主,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欢迎。1930年8月,中共磐石县委成立,李红光因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很快得到当地党组织的信任,被吸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九一八”事变后,李红光等组织专惩汉奸的“打狗队”,任队长。1932年2月,调任磐石中心县委委员,并担任磐石赤色游击队队长。同年4月,亲自组织领导磐石“四三”反日暴动。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军参谋长兼第1师师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李红光与杨靖宇等共产党人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

  1935年5月上旬,李红光率部在与日伪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5月12日,年仅25岁的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因伤势过重,在辽宁省新宾县光荣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华商网 - 重庆时报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