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南国早报:昔日流浪汉今天成经理,原因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21:15 新桂网-南国早报

  作者:但纯

  救助管理站帮助流浪人员找工作,郑州开了全国的先例。两个月前,孙健刚还是河南省郑州街头的一名流浪人员。而现在,他已经是郑州市经八路消夏广场的项目部经理。能走上今天这个岗位,多亏救助管理站在他感到绝望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据《中国青年报》8月13日报道)

  帮助流浪人员找工作,郑州这种救助办法是种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救助管理方法。和以往的“输血式”救助相比,它能够避免出现“乞讨——救助——再乞讨——再救助”的怪圈。这样的救助模式,真可谓“造血式”救助。“输血式”救助和“造血式”救助虽然只一字之差,但其内涵是截然不同的。“输血式”救助,被救助者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接受。而“造血式”救助,则强调被救助者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在救助站的帮助下,被救助者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救助。

  郑州市的救助方法是一种了不起的进步,它是一种人性层面上的救助。物质上的救助终究是一种低层次上的救助,它救得了流浪人员一时救不了一世,而精神和人性上的救助才是高层次的救助,它改变的是流浪人员的一生。“造血式”救助作为一种新事物,郑州市也是在探索中前进。对于如何更好地探索,笔者以为,应该把重点放在“造血”上。

  首先要提高流浪人员的自身能力,比如接受劳动技能培训、人际交往培训。只有接受了这些培训后,他们才有能力胜任工作,才能实现自我造血。而这其实也是“造血式”救助中的难点,一些流浪人员之所以流浪,往往就是由于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不足。还有一些流浪人员,或已经习惯了流浪的生活方式,或是些老弱病残者,可能不太愿意参加这样的培训。对于这些不太愿意融入社会的流浪人员,应该以科学、人性化的态度对待他们。如果能让流浪人员树立重新融入社会、重新做人的愿望和信心,那么“造血式”救助就成功了一半。

  其次,被救助者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解不开的心理疙瘩。对于这样的情况,救助站应该有所准备和防范。应该定期及时地为被救助者清理他们心头的阴影,为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难题。否则,在失败的打击下,被救助者可能又会走上流浪的老路。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救助流浪人员并非仅仅是救助站的事情,救助流浪人员将使得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和谐,社会更安定繁荣。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对被救助者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要重新融入社会的时候,应该给他们更多人间的温暖,而不要采取鄙视、反感甚至敌视的态度。

  郑州的“造血式”救助,成绩是喜人的。在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像孙健刚这样在郑州找到工作的流浪人员,已经有88名。这样的事实说明了造血式救助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都是毋庸置疑的,这样的救助模式值得更多的城市学习、推广。(湖北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