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年后 铭记岳阳沦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2:19 潇湘晨报 | |||||||||
“洞庭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样形容岳阳一点不为过。 初到这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濒湖之城,早已感觉不到7年日寇统治的任何痕迹。 根据安排,记者岳阳之行的主要任务是揭开湖南6次大会战的序幕,但一路走来,若要总结60多年前的这一序幕,或许可以用四个字:黑云压城!
时间倒退67年,1938年11月11日,日军攻陷岳阳县城,前锋推进到新墙河北岸,与中国军队隔河对峙。 自此岳阳县城一直为日军占领,直到抗战胜利。在这7年中,日寇烧毁的民房达98000余栋,奸污致死的妇女和被杀死烧死的群众,共达4万人以上。至于被掳失踪与受战祸拖累而冻死、饿死、病死和吓死的人,更是难以数计。就连闻名天下的岳阳楼也是“墙穿瓦败,板泄窗飞,四壁空存,重门徒启”。 如今,在岳阳市内的大街小巷,随便找几个老人问问,谈及这段历史,他们绝对激愤难平或激动不已。“日本人必须向我们道歉!”“这里曾被践踏得血肉模糊。”“年轻人绝对不能忘记。”“我家有四个亲人死于鬼子之手!”…… 野史相比正史、民间视野相比官方话语,有其不能湮没的价值和必须表达的要求。奔走于岳阳民间,触及草野之中这块永远的伤痕。 碑,墓碑,纪念碑,每到一处,当地村民总能说上几块碑的来历:三圣庙的“死难军民纪念碑”是700余军民鲜血的汇聚;58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是王超奎死守马形山时的缩影;高山泉林家坡的抗日烈士碑是历史对145名英雄的惟一记载…… 碑,成为黎民百姓心中一种情愫,作为对逝者的纪念,对活者的警示,对遗忘的拒斥,只要立于湘北红壤之上的碑没有消失,永存于民间的鲜活历史和深刻教训就不会被遗忘:总会有人怀念,为了后代和未来,我们应该学会回忆,学会铭记。(记者 刘勇 袁名清)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