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美国“飞虎队”的“青铜往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22:48 新华网 | |||||||||
新华网昆明8月19日电(记者周雷 王长山)“虽然是60年前的往事,但这些老兵实际只在近几年才向外人较多提起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因为关于战争,毕竟是一段伤心的往事,”86岁高龄的“飞虎队”老兵罗伯特·约瑟夫之子尼古拉斯说。 19日,尼古拉斯坐在昆明袁晓岑艺术博物馆的院子里,当地文化机构将中国著名雕塑家、90岁高龄的袁晓岑创作的一尊雕塑《驼峰情》赠送给“飞虎大追踪”团的“飞虎队”
由美国十四航空军“飞虎队”协会组织的“飞虎队”老兵及亲友访问团于18日抵达昆明,对这座二战时的“小城”进行为期四日的“怀旧之旅”。 尼古拉斯并没有和86岁的父亲坐在一起。他的父亲已经老迈,无法完成一次穿越60年光阴的旅行。这种情形在此次60余人的团队当中比较普遍━━只有15名是“飞虎队”老兵,其余皆为亲友,不少人承担着和尼古拉斯相同的任务:把看到的昆明带回美国。 《驼峰情》雕塑高约2米,青铜的材料凝固了正在告别的四个人、一段故事和一群“飞虎队”老兵的回忆:“飞虎队”士兵所架飞机在被日军击落后,被中国云南怒江地区的百姓解救,在伤愈之后“飞虎队”士兵同老乡紧拥惜别,一位紧抱着傈僳族青年,另一位紧握着傈僳族老妈妈的双手。 据作者袁晓岑介绍,在艰险的驼峰航线上数百架战机不幸遇难,其中飞行员有幸生还的事情几乎都发生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 虽然只是一尊青铜雕塑,但是由于刻画的是60年多前“飞虎队”老兵们熟悉的遭遇。金属冰冷的介质反而触动了所有在场老兵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 对于二战期间的坠机,每位“飞虎队”老兵都记忆犹新,也许正是因为痛苦往事清晰可辨,老兵们才会像尼古拉斯所说“一般绝口不提”;只有当淳朴善良的中国百姓在记忆中出现,内心才漾出暖意。 尼古拉斯说,他的父亲从前很少提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因为他认为关于战争的记忆都是痛苦的━━战争造成创伤、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但是一提到中国人,他总是很健谈。 “我父亲在‘飞虎队’的工作很特殊:他专门负责整理死去战友的遗物,将其寄往美国的亲属。在昆明驻扎期间,他一共为60位战友整理遗物,”尼古拉斯说。 在尼古拉斯的叙述中还有一个细节:60多年前,当父亲刚到昆明,所有像他这样的飞行员都可以为一架飞机命名,“他以女儿莎朗的名字给一架飞机命名,但是这架飞机在首航中就被日本人击落”。 在青铜雕塑面前,还有一位老兵在看到雕像后几乎失声痛哭,在极力控制之下,内心涌动的情感随着泪水在脸庞恣意流淌。 这位81岁的老人名为杰克,他告诉记者雕像中主人公与老乡告别的情景自己曾经亲历。“61年前的8月17日,我所驾驶的飞机被日军击落,就是云南的百姓以自己生命为代价保全了我。” “他们为我而死……”老人说着,泪流满面,声音哽咽不能自持。在老人断断续续的陈述中,记者了解到61年前的那一幕:杰克的飞机在被日军击落后,当地老乡找到了他并将他带回自己家,四天之后在村寨里的多个家里躲避。后来,他在老乡和当地游击队的帮助下重回美国部队。 和老兵罗伯特·约瑟夫一样,詹姆斯由于身体虚弱没来到昆明,此次“回家”由妻子艾米和女儿罗娜代劳。母女二人在看见雕塑之后,相拥而泣。 “让人无语,”罗娜面对雕塑只向记者说出一个单词,在绕着雕塑端详许久之后,母女二人在雕塑前留下合影。 面对着2米高的青铜雕塑,詹姆斯夫人艾米回忆起丈夫在昆明的往事:1943年她已经和詹姆斯结婚,此后在分别的日子里,她给远在中国云南的丈夫写了无数封信。詹姆斯在回国后,暮年之时,写了一本书,将自己的中国抗日经历写进回忆录。 “这尊雕塑之美,胜过我看见过的任何一件东西,”艾米说着,泪水又夺眶而出。 在采访结束之际,尼古拉斯提到他父亲有个“中国房间”,当问及这个词汇的含义,他说,他父亲在60年前回美国时,带了几件中国物品用来装饰房间:绣着龙的丝绸挂毯、有鸳鸯和湖泊的丝绸挂画和中国风景照片。 这些物品也许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飞虎队”老兵关于中国的记忆。如今当战争的影子退去,那些关于中国的宁静的回忆又在老兵们的记忆里活跃起来。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 |||||||||